第十一章 奥地利学派
11. 2 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
• 在经济研究中,应运用“抽象演绎法”,而不能 采用理论上的虚无主义和“历史归纳法”
• 关于抽象演绎法,门格尔指出,它是运用抽象法 把经济现象还原为各种要素,再进行量的衡量, 找出其运动规律,以解释经济现象
• 抽象演绎法具体化的表现: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是人和物的关系; (2)经济学的任务是解决“如何以有限的物质来实现欲 望的最大满足”问题
配论”
庞巴维克(Eugen von Bohm-Bawerk,1851-1914)
奥地利学派最伟大人物之一 著作:《资本与利息》(1884-1912年) 《商品价值理论纲要》(1886年) 《资本实证论》(1888年) 《马克思理论体系终结》(1896年) 贡献:①发展并重新研究了门格尔的边际效用 学说 ②用迂回生产的思想发展了资本学说 ③提出“时差利息论”
• 价值是人们对财货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是个人 主观心理状况的反映
11.3.3 价值的起源
① 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② 稀缺性——形成价值的限制条件 ③ 最后一单位效用即“边际效用”
11.3.4 消费品价值的决定
① 庞巴维克认为,决定物品价值的是它的最小 效用,而不是它的最大效用或平均效用,即,物 品的价值由它的边际效用决定
② 企业利润;
③ 耐久物品的利息
Assignments
Readings:
• Mark Blaug, Economic Theory in Retrospect, 309-390.
• Robert B. Ekelund, Jr. Robert F. Hebert, A History of Economic Theory and Method, Chapter 13.
• 主要著作 《国民经济学原理》 (1871年) 《经济学和社会学方法论研究》(1883年) 《德国历史主义的错误》(1884年)
• 贡献
① 详细论述了效用、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关 系,奠定了奥地利学派边际效用价值论的 基础;
② 1892年对奥地利货币改革的争论的贡献 为后来奥地利的货币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 Lionel Robbins, A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268-294. • 晏智杰著,《经济学中的边际主义》, 第220-260页。 • 晏智杰主编《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292-296页, 313-
319页。Leabharlann Problem Sets:
• 如何理解和评价边际效用价值论? • 维塞尔的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有何特点? • 评述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
门格尔认为,经济学的任务是研究“人类为满足欲望而 展开其预筹活动的条件”;
庞巴维克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物质财富的相互关系 的科学”。
• 抽象演绎法的特点:
(1)把孤立个体经济的研究作为抽象演绎法的立足点;
(2)把对个人心理的分析作为经济研究的起点;
(3)强调个人消费,忽视生产。
11. 3 边际效用价值论
① “需要和需要供应之间的差别”,人们高估现 在物品,这是由他们现在困苦和急需所致
② 人们有“低估未来”的倾向,其原因是:a. 知 识上有缺陷;b. 意志上有缺陷; c. 人生短促, 世事 多变
③ “现在物品技术上的优越性”
第三步:商品交换的普遍规律是等价交换,要实现等 价交换就必需由未来物品的所有者付给现在物品 的所有者在量上等于该价值差价的“贴水”,即利 息,或“时差利息” 第四步:各种利息形态是“贴水”的不同形态 ① 借贷利息;
第十一章 奥地利学派
Main Topics
• 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研究方法 • 边际效用价值论 • 时差利息论
11. 1 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
11.1.1 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
• 门格尔(Carl Menger,1840-1921)边际革 命的奠基人之一,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和 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1.1.2 奥地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维塞尔(Friedrich von Wieser, 1851-1926)奥地利学 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著作:
《经济价值的起源与主要规律》(1884年) 《自然价值》(1889年) 《社会经济学》(1914年) 《权力法则》(1926年) 贡献:① 系统地阐述了主观价值论 ② 提出了“归算价值论”和“归算分
② 关于价值总量的计算,维塞尔明确提出应以 边际效用乘以物品单位数
③ 关于边际效用的量,庞巴维克认为,它是由 供求关系决定的,供不应求的物品,边际效用高, 供过于求的物品,边际效用低
11.3.5 生产资料的价值决定
门格尔提出,它应该由它生产出来的最终消费 品的价值决定,而且是由它所生产的消费品的 “边际效用”决定的;
维塞尔发展了著名的“归算论”或“归算价值 论”,即,把生产资料的价值归结为各具体生产 要素在产品中所占有的份额;
所谓“归算”,就是指如何把产品的价值分成 适当的份额,再把这些份额分别归属于与生产该 产品有关的每个生产要素(生产资料)。
11.3.6 价格的决定(客观交换价值)
庞巴维克认为 1)交换共有孤立的交换、买者单方面竞争、卖 者单方竞争和买卖双方的竞争四种类型,而买卖 双方的竞争最普遍 2)完全自由竟争的市场价格:众多买者,众多 卖者,自由出入,买卖双方对商品主观评价的相 互平衡 3)主观评价取决于财货的边际效用 4)价格最终由“两对边际对偶的主观评价”来 决定
11.3.1 边际学派经济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杰文斯——最后效用程度决定价值 门格尔——最后满足的强度决定价值 瓦尔拉斯——稀少性决定价值 庞巴维克在《资本与利息》评论了各种价值论 和利息论,赞成主观效用论; 维塞尔在《经济价值的起源与主要规律》提出 “边际效用”术语
11.3.2 价值定义与本质
• 价值是个人对物品对人的需要所具有意义的评价, 即物品同满足人的欲望之间的关系;
11. 4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
• 用来代替马克思的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剩 余价值论
• 中心论点:利息是由于人对于同一种类相同数量 的物品在现在和未来两个不同时间内估价的不同 产生的
• 论证: 第一步:物品分类为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 第二步:两种物品在价值上存在差别,即,“时 差”
• 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存在“时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