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
情况等
Page 34
五、防止污染转嫁制度
? (一)污染转嫁的概念 ? (二)污染转嫁的构成要件 ? (三)转嫁污染的方式 ? (四)防止污染转嫁的法律规定
Page 35
(一)污染转嫁的概念
?污染转嫁是指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将污染严重 的设备或技术转移给没有防治污染能力的地区, 技术较先进的企业将淘汰落后的污染设备转移给 技术落后的企业,使被转移地区的环境严重受到 污染的现象。
Page 23
(一)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概念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者,必 须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 管部门申报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 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 度,并提供防治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由环 境管理部门审查监督的制度。
? 排污者的义务 ? 环境管理者的日常管理工作
Page 36
(二)污染转嫁的构成要件
? 1、转移的设备或技术对环境的污染危害严重 ? 2、接受转移的企业或个体生产经营者没有防治环境污染的技
术、设备、资金 ? 3、主观上有过错
Page 37
(三)转嫁污染的方式
?1、将在外国(或地区)已禁止生产的污染严重的设备、 技术,委托或以联合、合资经营等形式转移给我国 (或内地)无污染防治能力的企业加工或生产,或在 我国(或内地)独资经营生产的
? 环 保 措 施
Page 20
二、环境污染防治立法
? (一)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 ? (二)大气污染防治法 ? (三)水污染防治法 ? (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五)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六)对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Page 21
第二节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制度
? 一、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 二、现场检查制度 ? 三、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制度 ? 四、清洁生产制度 ? 五、防止污染转嫁制度 ? 六、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
? 2、现场检查的方式
? 单项检查、综合检查、普查、抽查,经常性检查、临时性检查、事故性 检查,调研性检查等。
? 3、检查资料
? 污染物排放情况 ? 污染物治理设施及运行、操作和管理情况 ? 监测仪器、仪表、设备的型号和规格以及检定、校验情况用的监测分析
方法和监测记录 ? 限期治理进行情况 ? 事故情况及有关记录 ? 与污染有关的生产工艺、原材料使用的资料 ? 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其他情况和资料
? (4)重大或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分为速报、确报和处 理结果报告三类。速报从发现事故后起,48小时以内上报;确报在查 清有关基本情况后立即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故处理完后立即上报。
Page 43
2、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处理
? 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采取的措施:
?(1)采取技术上可行、并且可以得到保障的措施,以 消除污染危害,或阻止污染危害的扩大
Page 9
? 2006年4月2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一名男子乘船经过一条浮满垃圾的运河。 Page 10
? 2000年6月25日,一艘载有1400吨原油的轮船在罗本岛附近海域沉没,造成 海水污染并危及栖息在这里的570P0age多1对1 企鹅。
? 红水再次污染黄河 污染带绵延1公里 Page 12
? 《环境保护法》第31条规定:“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 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 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 第32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在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时,必须立即向当地 人民政府报告,由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或者减轻危害。”
? 清洁的原料和能源 ? 清洁的生产工艺 ? 清洁的产品
Page 32
(二)清洁生产的适用范围
? 《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 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以及从事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 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组织、实施清洁生产。”
Page 33
(三)对生产经营者的清洁生产要求
? 指导性要求
Page 24
(二)排污申报登记的范围
? 排污染范围:
? 向水体、大气、土地等排放废水、废气、废渣、噪声、农药、有 毒有害化学物品等污染
? 登记内容:
? 排污设施,处理设施及其基本情况 ?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 ? 重大的情况变化
Page 25
(三)排污申报登记的程序
? 1、申请 ? 2、申报 ? 3、审核 ? 4、重新申报
第六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
文法学院法学11-1班第一组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环境污染防治及其立法 ? 第二节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制度
Page 2
第一节 环境污染防治及其立法
? 一、环境污染的概念及特征 ? 二、环境污染防治立法
Page 3
一、环境污染的概念及特征
? 环境污染,是指被人们利用的物质 或者能量直接或间接地进入环境, 导致对自然的有害影响,以至于危 及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
?(1)有关建设和设计活动优先考虑采用清洁生产方式 ?(2)按照清洁生产要求进行技术改造 ?(3)普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等
? 自愿性规定
?鼓励企业自愿实施清洁生产,改善企业及其产品的形 象,相应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得到奖励和享受政策优惠
?包括企业自愿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
? 强制性要求:
?(1)对部分产品和包装物要进行标识和强制回收 ?(2)部分企业要进行强制性的清洁生产审核 ?(3)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求定期公布主要污染物排放
Page 41
(二)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及 处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 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 ? 2、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处理
Page 42
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
? (1)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单位,必须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 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必须在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向当地环境保护部 门报告,事故查清后,还应向其作书面报告,并附有关证明文件。
? (5)危及范围广
? (6)引起的疾病难以发现和治 疗
4
? 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 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 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 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 面积的1/10以上
Page 5
? 2005年6月10日,菲律宾度假胜地长滩岛上的拾荒者在垃圾堆中搜寻可用物资。 Page 6
?2、将我国大中城市因能源、资源浪费严重,工艺落后, 污染危害大又不好治理而淘汰下来的设备、技术转让 给没有防治能力的企业,或以联合生产、设分厂等形 式在郊区农村设厂
?3、在技术、设备引进项目中不同时引进国内(或内地) 不能配套生产的相应的环Pag境e 3保8 护设施
(四)防止污染转嫁的法律规定
?《环境保护法》第 30条规定:“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 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
? 伊拉克人使用被污染的水,已Page经7 引发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 2000年8月7日,孟加拉国首都达卡P的age一8些市民在布里冈加河中洗澡。
? 2003年7月5日,巴西皮拉波拉-杜邦热苏斯居民从漂浮着泡沫的铁特河岸边 走过。铁特河是巴西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河上这些泡沫散发出一种毒气,导 致当地儿童患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的人数激增。
?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或者使用者,必须在规定的期限 内分别停止生产、销售、进口或者使用列入名录中的生产 工艺、设备。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将被淘汰的设备转让给他人使用。
Page 30
四、清洁生产制度
?《环境保护法》第 25条规定:“新建工业企业和现 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 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 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
?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 议于通过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一)清洁生产的概念 ?(二)清洁生产的适用范围
? (三)对生产经营者的清洁生产要求
Page 31
(一)清洁生产的概念
?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 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 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 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 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第34条:“任何单位不得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 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
?《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 油资源条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等
Page 39
六、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
?(一)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的概念 ?(二)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Page 27
(一)现场检查制度的概念
? 现场检查制度是指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监督管理部门,依 法对管辖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遵守环境法律法规,执行其 命令、决定的情况以及其他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情况,直接 进入现场检查的一种环境法律制度。
Page 28
(二)现场检查的法律规定
? 1、现场检查的内容
? 遵守环境法律、法规情况 ? 执行环境行政监督管理部门有关命令、决定情况 ? 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情况
系统,以及损害或者妨害舒适性和 环境的其他合法用途的现象。
? 我国环境保护法中主要指“废气、 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 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 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 (1)人类正常活动的有害副作 用
? (2)以环境为媒介对不特定人 体造成危害
? (3)具有综合性和积累性
? (4)同时侵害多种权益
Page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