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体育教育方面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果。
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和普及,我国的教育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53-01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其课外教学的特点让学生从紧张的课内学习中解放出来,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然而,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状况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何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1.指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锤炼意志
意志是在行动中形成,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以提高,在多次的实践活动中磨练出来的,离开了意志行动,强调学生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
锻炼优良的意志品质要从日常体育活动的点滴做起。
教师要组织好各项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实现意志行动,在实践活动中克服困难,取得直接的经验。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首先,
要明确活动的意义,要善于把具体活动与学习目标有机联系起来。
其次,设立的每一项具体目标要恰当,如果目标超出学生的能力和客观条件的许可,会挫伤意志,使学生丧失信心;目标过于容易,不经过意志努力就能达到,也起不到锻炼意志的作用。
只有那些经过自己意志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得以实现的任务,对意志的锻炼作用才最大。
最后,在完成活动并实现了预定目标以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让学生分析自己在体育活动中意志品质的实际表现,以取得直接的经验,这对意志品质的提高也起着重要作用。
2.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教主宰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权威过多包揽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育就是圣旨,学生必须服从。
学生只能做一名听话的孩子,按照教师的话规规矩矩的学习,在被动的学习中,泯灭了儿童的天性,学习对于孩子们来说成了一种任务,不能从内心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体育课好像走过场,妨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素质能力的培养。
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素质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广大体育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互相合作、彼此影响的动态过程,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以学定教,达到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
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个性、兴趣、认知规律等,围绕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来培养出全面素质发展的学生。
3.教学方法多样化
3.1 竞赛教学。
竞赛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赛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学生在竞争条件下进行学习与提高。
如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运用小组来带动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练习之后通过小组竞赛,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
在练习 50 米时,有的小学生没有动力,或者不遵守规则,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举行进行分组接力比赛,在集体荣誉面前,很多小学生的不良习惯能得到很好地改正,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进行教学比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集体主义的观念。
3.2 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到知识、练习到技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坚强勇敢等意志品质。
如针对中长跑教材内容的学习与练习,我们可以采用大网拉鱼的游戏作为教学的内容,通过这个拉鱼的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奔跑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尽管学生的运动量比平时的大,尽管他们跑得很累,可是他们却能坚持住。
教师是游戏的组织者,一定要给学生讲清要做什么游戏,具体的游戏动作、规则等,教师讲解和示范对学生的游戏兴趣很重要。
4.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气氛是教学过程中的隐性因素,是师生相互作用而发展起来的,是影响教学活动的心理背景。
和谐的教学氛围保证了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师生之间配合默契,教学活动开展顺利,教师教得轻
松,学生学得轻松。
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
反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有压抑感。
而造就和谐的课堂气氛,有赖于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掌握和调节课堂气氛,和谐教学气氛的创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4.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生会对教师有信任感,喜欢教师而愿意上其所教的课程,师生之间沟通顺畅,没有隔阂。
相反,如果师生之间关系冷淡,疏远,这种教学活动只存在知识传授的层面,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学生学习感觉被动,在教师的权威下被动进行。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和学生友好相处,多和学生接触,了解学生,和学生交朋友。
不要一味地说教和严厉批评,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大家共同参与和探讨,给予学生学习上的鼓励,让学生心情愉悦的参与体育活动。
4.2 巧妙运用教学语言,语言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主要途径。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教师语言具有魅力就能营造活泼融洽的课堂氛围。
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激情,声音洪亮,声调抑扬顿挫,引起学生的听讲注意力。
如果教师无精打采地说课,学生也提不起精神;教师要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相信他们的潜力。
当教师对小学生一次成功的表演、一次满意的练习乃至一点积极的响应和进取的苗头及时给予激情的肯定、鼓励,都会引起更加积极的反响。
参考文献
[1] 方爱琴.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运用[j]. 民营科技,2012,(12).
[2] 家勇.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讨[j]. 搏击(体育论坛),2012,(12).
[3] 吴以轩.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体操内容的应用[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