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教育思想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思想史复习资料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1.国家教育的高度垄断2.整个管理和教育过程都贯穿道德教育3.重视对女子的教育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及影响:1.最早从理论上论证了和谐发展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2.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人本身自然发展原则3.最早依据儿童身心发展顺序进行了年龄阶段划分的尝试4.在德育方面不仅中是培养德性,而且重视实践昆体良:1.培养目的:培养善良和善于雄辩术的人2.班级授课思想萌芽大多数的教学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声音传达给全体学生,无论听众多少,每个人都能全部听清楚。

根据一些教师的实践,把儿童分成班级,依照他们每个人的能力指定他们依次发言。

中世纪西欧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城市学校。

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石秀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它与等级鲜明的欧洲中世纪封建制结构相适应,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

主要目的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骑士教育实施分为三个阶段:1.家庭教育阶段:从出生到7、8岁2.礼文教育阶段:7、8岁以后3.侍从教育阶段:从14岁到21岁。

重点是学习骑士“七艺”“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

贵族子弟在这种教育过程中,年满21岁时要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

中世纪大学:基本目的: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自治的特权:1.大学师生免税,免服兵役2.设特别法庭,享有内部自治、迁校和罢教的权利3.大学教师的参政权和大学颁发特许证的权利特点:世俗性、专业性、国际性、独立性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分为三种:1.人文主义教育特点: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2.世俗教育(又称新教教育)3.天主教教育维多利诺:是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弗士里奥教育理想的实践者,把学校称为“快乐之家”,主张通才教育,注重品的培养以及基督教信仰的养成,认为古典著作中包含的异教道德观与基督教义不冲突。

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1.人本主义: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2.古典主义:吸收了许多古人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具有古典性质3.世俗性:无论从目的还是课程设置来看都充满世俗精神,重今生而非来世4.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5.贵族性:人文主义教育对象是上层子弟,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新教教育:三大流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派加尔文:美国学者班克罗夫特认为它是“普及教育之父”,是免费学校的创始人,他重视人文学科价值,重视教育对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宗教生活的意义,注重借鉴他人之长。

1558年在日内瓦创办日内瓦学院。

宗教改革教育思想的影响:1.积极提倡把教育扩大到平民子弟义务教育2.所办的初等国民学校成为各国家教育制度的始基3.多方面吸收人文主义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突破旧的狭窄范围,教学的方法力图贯彻当时已出现的新原则4.大学国际性的消失天主教教育:1.耶稣会是反宗教改革的先锋,1534年在巴黎创建,创始人罗耀拉2.耶稣会设立的学校统称为学院,又分为初等学院和高级学院3.与新教重视初等教育不同,耶稣会教育的重点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4.学校资金充足,师资水平高,除七艺、神学外,也重视历史、哲学和自然科学,教学水平高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人,其著作《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创建泛智教育其著作《母育学校》是教育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教学理论在其教育理论中占重要地位,教学原则的论述是其教学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他第一次从感觉论出发,论证直观教学,从理论生论证了直观教学原则他从教育适应自然的理论出发,在教育史上除此提出了量力性原则他是外国教育思想史上第一个试图建立分科教学法的教育理论家他系统论述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他是第一个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的人夸美纽斯“遵循自然”的含义:(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中心思想的含义)1.教育应服从普遍秩序2.依据人自然的本性、儿童特征夸美纽斯泛智思想的含义:所谓泛智,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能为一切人所掌握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知识的大全。

使所有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个体全面的知识,并使智慧得到普遍发展,即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

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从感觉论出发,论证直接教学。

夸美纽斯所理解的教学过程:对事物的直观——理解——对知识的记忆——语言和文书的表达和联系2.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3.巩固性原则4.量力性原则5.系统和循环渐进性原则夸美纽斯是第一个论证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人,也是第一个论述教学原则系统的人。

系统性原则要求:系统性原则要求教材的组织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要把一个学科的知识排成一个整体,要求教学要循序渐进,不跳跃前进。

提出教学应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近及远等原则。

班级授课制:把全校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作为教学的组织单元,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室,有一个教师全班教学,对班级进行分组,每组十人,选出一名学习好的学生作为组长,帮助老师管理小组同学,考查同学学业。

考试规则:分为六种:学时考查、学日考查、学周考查、学月考查、学季考试、学年考试弥尔顿:英国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代表作《论教育》。

弥尔顿建议在全国各地兴办学园、中学和大学,课程包括古典学科、自然科学、应用科学。

办学理念的意义:弥尔顿的教育设想古典教育向实科教育过渡的典型。

洛克绅士教育的目的:洛克注重贵族子弟教育,主张把他们培养成为身体强健、举止优雅、有德行、智慧或才干的企业家。

德国第一所新式大学是1694年建立的哈勒大学。

这是现代大学的雏形。

18世纪后期德国的泛爱学校的创始人是巴西多。

塔列兰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改革方案的人,并根据其写成著作《教育法案》。

卢梭的教育思想: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提到“自然主义教育”。

自然主义教育核心:归于自然,遵从天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受到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这三种教育的培养,但应以自然教育为基准,才能有良好有效的教育。

归于自然,遵从天性是开创新教育的目的和根本原则。

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培养“自然人”,即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智力极高的人。

自然的教育主要是针对富人。

自然人与公民的区别:1.自然人是独立自主的人,他能独立体现出自己的价值2.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而社会之中,公民是有等级的3.自然人又是自由人,他是无所不宜、无所不能的,而公民在社会中常常是某种专业化的职业人4.自然人是自食其力的人,靠劳动所得而生5.总之,自然人相对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智力极高的人6.他们分数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的教育目的,一种是特殊的、家庭的;一种是公共的、共同的裴斯洛齐教育思想:教育目的:遵循自然的禀赋,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和才能评价:1.与卢梭的自然教育不同,裴斯泰洛齐不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尽善尽美的,纠正卢梭让儿童在自由状态中自发的进行教育的设想,他注意到天性只有在正确的引导下才能变得完美2.裴斯泰洛齐提出人要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一观点是一种进步,以往许多教育家虽然提到发展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但只有裴斯泰洛齐明确的提出应该使这几方面协调和谐且统一,然后再发展这几方面的能力教育主张:1.每个人生下来都有天赋和潜能,都要求和可能得到发展2.人的发展必须通过教育3.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4.通过教育完美的发展人的能力,提高人民素质,授予人们谋生的本领,培养每个人树立自立、自养、自尊、自强的意识,就可以使人成为人格得到发展的真正的独立的人教育心理学化:1.教育目的和教育理论指导要遵循儿童本性2.教材内容要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4.调动儿童的自我能动性教育要素的基本思想:认为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都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以便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内容:德育:(基本要素)即儿童对父母的爱智育:(教学基本要求)即数目、形状、语言体育:(最简单的要素)即各种关节的活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代表作有《普通教育学》,明确提出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独立学科的设想教育目的:培养真正善良的人,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教育进程:管理、教学、训育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明了(清晰)、联合(联想)、系统、方法他提出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是教育性教学原则。

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福禄培尔:德国著名教育家,“幼儿园教育之父”,幼儿园的创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奠基人幼儿园的教育方法:游戏、恩物恩物:福禄培尔创建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

恩物应满足的条件:1.能使儿童理解周围的世界,又能表达他对于这个客观世界的认识2.每种恩物应包含一切前面的恩物,并应预示后继的恩物3.每种恩物本身应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观念,即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有秩序的整体恩物的优点:1.具有启发儿童认识多种最简单几何图形的体系2.具有循序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3.对创造力有一定影响,被广泛应用作业和恩物的区别:1.从安排的顺序来说,恩物在先,作业在后2.恩物的作用主要在于接受和吸收,作业则在于发表和表现3.恩物游戏不改变物体的形态,作业则要改变材料19世纪德国教育发展概况:1.发展时期:19世纪初到30年代2.复辟时期:40年代到60年代3.复兴时期:70年代到19世纪末柏林大学改革:1.地方主义的终结,增强国际性2.具有充分的自治权3.聘请既有精深的学术造诣又有高超教学技能的教授4.重视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拥有研究中心,使哲学院与其他学院并驾齐驱第斯多惠:“德国师范教育之父”、“德国教师的教师”,著作有《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他认为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天性或天资、教育、自由自主教育目的:最高目标或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人达到自我完善。

提出“全人教育”思想。

法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确立于拿破仑执政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

帝国大学:是拿破仑为控制教育管理大权,于1806年5月创立的教育管理机构,是专门负责整个帝国公共教育管理事务的团体。

法国初等教育法案:《基佐法案》:为初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费里法案》:确立了国民教育义务化、免费化、世俗化三项原则,并将这些原则的贯彻实施予以具体化。

19世纪法国高等教育的变化:1.原来的文科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培养研究、传播资产阶级文化的人才2.神学科的地位大大降低,被法学取代3.法科、医科、理科的发展受到了相当大的重视,发展较快导生制:由于师资匮乏,由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卡斯特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