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买房子签合同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买房子签合同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看房前期准备

1.了解开发商,比如开发商的营业执照、企业资质

2.购房者必须学会看楼书

3.了解楼盘的入住时间、入住条件

4.车位

买房子签合同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签合同人的资格问题

2.产权证的合法问题

3.面积

4.价格

5.付款方式与期限

6.交房期限

7.遗留问题有没有,以及若有的话,责任落实问题

购房合同注意事项

购房合同是房产陷阱的“藏身之地”,签订一份防陷阱的合同,对消费者极为必要。

山东省消协投诉部副主任牟刚认为,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品都应该有知情权。但记者了解到,消费者主要通过开发商知名度、楼盘宣传材料、朋友介绍考虑买房。“消费者不可能全程跟踪房屋的建造过程。因此,对于房屋这种特殊商品,消费者的知情权更易受侵犯。”牟刚说。

“决定签合同、交第一笔定金前要慎重,以免一开始就进入开发商的圈套。”康桥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青锋提醒说。

除购房前慎重选择外,一份规范详细的合同可以为维权带来很大方便。记者调查发现,许多消费者不知《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何物,开发商单方提供的合同,消费者往往不作任何改动,审阅后签上名字就达成协议。牟刚说:“单方合同、…开口合同‟…霸王合同‟,给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埋下隐患。”

康桥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青锋等人认为,目前许多房产交易还处在“卖方”市场阶段,许多房地产商借其优势地位,与消费者签订了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的合同,亟需政府有关部门对房产市场进行规范和调控。同时,消费者也应采取恰当方式维权,比如变通合同形式、在开发商提供的合同文本上加“附页”等,这是法律允许的,也是必要的。

专家们提醒消费者在签合同时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检查开发商的“五证两书”原件是否齐全,即《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并要抄下证件的号码。

“五证”中最重要的是《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两者表明所购房屋属合法交易范畴。《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的预售范围为本项目可销售楼盘,购房者务必看清购买楼层是否在预售范围内。

两书”可以作为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补充约定,并且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商品房交付使用时,向购房人提供的对商品住宅承担质量责任的法律文件和保证文件。

房子宏观规划(主要是外部环境)要详细约定。如户型、绿化、相关配套设施、开发商对小区的承诺等,可以以“附页”或“附条件合同”的形式签订。

约定房子面积。建筑面积、套内面积、使用面积及其测量方法要明晰,将开发商有关面积的宣传材料择要写入合同。

交房时间和预期交房条件要具体明确。比如交房装饰标准、物业的服务项目、收费等,同时明确违约责任。注意开发商利用“合理顺延”权利过长延迟交楼时间。

明确房产证办理的具体时间以及无房产证、迟办房产证的违约责任。

房子的保修期限和范围。依据国家规定的质量问题判断标准,确定是否出现质量问题,并对维修期限、条件作出约定。

多听多看

到售楼现场后要多听售楼人员的介绍,多看模型、样板房、说明书,充分了解产品。

4、实地考察

1.配套设施考察

住宅配套包括市政基础配套(供水、排污、电力、电信、燃气及供热、道路)、公共设施配套、安全保护设施等。

(1)基础设施按规范要求

(2)居住区功能的综合性

(3)商业网点设施的配套

(4)现场看楼宇环境

2.社区环境考察

(1)住在城里方便但不安静

(2)郊区住宅适合休闲

(3)城郊结合部升值潜力可观:

(4)谨慎选择社区周边小环境

3.物业管理的考察

应了解未来的物业管理公司资质和将提供哪些服务,服务的标准如何,一定要清楚今后房屋使用管理维修的具体制度以及物业管理收费等问题。

5、正式认购

认购书

购房者在买房前一定要注意《认购书》的约定内容,分辨清楚是“定金”还是“订金”,留意“定金”风险。

购房合同注意事项

看合同对办理房产证是怎末约定的,有些合同只约定房产商办理初始产权登记(大证),所以签合同时一定要注意,要约定为你办理房产证是房产商的合同义务,不然你就惨了,交了钱,却迟迟拿不到房产证,另外还要看“五证”是否齐全,否则根本就办不了房产证,到时候哪么多人一起诉退房,公司就面临破产,一旦破产,购房款能否追回就很难说了,因为房产商的房屋被拍卖的话,是很廉价的

还有,看看整栋楼的消防是否通过验收,否则房产证也很难办下来,除非消防验收。

购房合同注意事项

1、要对合同中的交房条件及期限、逾期交房的违约罚金、交房方式等,一定要写清楚。

2、对办房产权证的期限,逾期违约的罚金等要写清楚。

3、合同中应有还有房屋周围设施及室内设施及装修情况。

4、签合同后,还要记住合同中自己违约的条款及罚金。避免违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