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804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指的是()A. 遗传对人发展的作用B. 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C. 先天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D. 成熟对人发展的作用2.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一项法令,其中陈述或强调了一些学前教育的理论观念及主张,这项法令是()P28A.《幼稚园工作规程》B.《幼稚园令》C.《学前教育构想》D.《学前教育指导纲要》注:本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是《奏定蒙养院章程》1996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条中强调:“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这是对幼儿智能培养的总体的、概括的描述。
《学前教育构想》是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法令,其中陈述或强调一些学前教育的理论观念及主张。
3.属于杜威的教育思想的是( ) P21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重组C.最近发展区D.儿童是一块白板注:皮亚杰:提出客体永久性图式理论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重组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卢梭:感官训练理论4.康德强调以真、善、美为教育目的,强调教育的社会需要性,他的教育目的观是()A.个人本位B.社会本位C.家本位D.神本位注:在确定教育目的的思想方法或立场上,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个人本位论,另一种是社会本位论1)康德强调以真,善,美为教育目的,强调教育的社会需要性,他的教育目的观是社会本位论2)卢梭说:“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
”他所持有的教育目的的立场是个人本位论5.环境对智能的作用最有说服力的研究方法是()P117A.养子研究B.双生子研究C.相关系数D.比较研究注:围绕智能的发展,有两种不同的争论,一是遗传决定论,二是环境决定论名人研究和谱系研究:是高尔顿和高达德认为遗传对智能发展的影响进行的较为典型的研究养子研究:是环境对智能的作用最有说服力的研究方法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说:武德沃斯认为,个人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决定的,遗传是智能发展的条件,环境是智能发展的决定因素6.“陌生人焦虑”的发生是在婴儿()P160A.2岁时B.1岁时C.6~8个月时D.0~3个月时注: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1)社会性微笑: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2-3个月,社会性微笑的主动性增加2)母婴依恋:它的形成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这种关系建立在6-7个月3)陌生人焦虑:一般发生在6-8个月4)分离焦虑:与母婴依恋同进发生。
6-7个月7.1837年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是被称为“幼儿园之父”的()P20A.皮亚杰B.福禄贝尔C.夸美纽斯D.弗洛伊德注:学前教育理论的萌芽时期西方的一些主要人物及思想如下: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提出学前社会公育观,学前教育方式观,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按人的身体成熟状况划分年龄段的设想。
学前教育理论形成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如下:中国:陶行知,陈鹤琴陶行知:创建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师。
对儿童提出六大解放的教育家陈鹤琴:率先用日记法研究儿童心理,用实验法在其创立的我国第一所实验幼儿园开展研究。
西方: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夸美纽斯:主张普及教育,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从婴儿到成年的不同年龄对象的是捷克教育家卢梭:提出实行公共平等的集体保育思想的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主张实施爱的教育和劳动教育的瑞士教育家福禄贝尔:1837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使用恩物,被称为幼儿园之父的是德国教育家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如下:西方:杜威,蒙特梭利,弗洛依德,班图拉,皮亚杰杜威: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
“儿童中心论”的倡导者,是美国教育家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重组的是美国教育家蒙特梭利:强调儿童感官训练和肌肉练习的是意大利儿童教育家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的意大利教育家是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班图拉:学习学派的学前教育思想,是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学派教育思想,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和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8.在课程实施的进程上杜威强调了儿童的()P215A.自学B.参观C.上课D.活动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活动,强调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在课程的实施的进程上杜威强调了儿童的活动。
苏联学前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作业教学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是游戏9.儿童智能核心随儿童年龄的不同而产生变化,5-6岁主要是()P115A.感知运动B.图形知觉C.语言、数学等D.动作注:智能核心随儿童年龄不同而产生变化3岁前主要是动作,4-5岁主要是图形知觉,5-6岁语言,数学10.幼儿美感的表现特点是活动性、表面性和()P192A.模仿性B.操作性C.感染性D.交互性注:幼儿美感的表现特点是活动性、表面性和模仿性美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情感性和功利性11.“儿童中心论”的倡导者是( B ) P21A.蒙台梭利B.杜威C.维果斯基D.加德纳注:学前教育理论的萌芽时期西方的一些主要人物及思想如下: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提出学前社会公育观,学前教育方式观,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按人的身体成熟状况划分年龄段的设想。
学前教育理论形成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如下:中国:陶行知,陈鹤琴陶行知:创建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师。
对儿童提出六大解放的教育家陈鹤琴:率先用日记法研究儿童心理,用实验法在其创立的我国第一所实验幼儿园开展研究。
西方: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夸美纽斯:主张普及教育,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从婴儿到成年的不同年龄对象的是捷克教育家卢梭:提出实行公共平等的集体保育思想的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主张实施爱的教育和劳动教育的瑞士教育家福禄贝尔:1837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使用恩物,被称为幼儿园之父的是德国教育家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如下:西方:杜威,蒙特梭利,弗洛依德,班图拉,皮亚杰杜威: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
“儿童中心论”的倡导者,是美国教育家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重组的是美国教育家蒙特梭利:强调儿童感官训练和肌肉练习的是意大利儿童教育家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的意大利教育家是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班图拉:学习学派的学前教育思想,是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学派教育思想,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和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12.皮亚杰认为决定智能的是()P111A.本能B.遗传C.环境D.运算结构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智慧及其组成部分,二是影响发展过程的因素,三是智慧发展的阶段,四是知识的类型第一,关于智慧及其组成部分:皮亚杰把人的智慧看作是生命适应的一种形式,并把认知结构,认知功能及认知内容看作是智慧的基本组成成分或组成要素。
认知结构:是用以解释某一行为发生的一种由推论而产生的智慧组织,其基本单位是图式。
认知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我调节性。
认知功能:认知的两种基本功能是组织与适应认知内容:是指反映智慧活动的那些可观察的行为-感觉动作与概念的行为以及反应。
第二,影响智慧发展过程的因素:儿童认知结构能从较低层次发展到较高层次,主要是受到成熟,经验,社会互动及平衡四个因素的影响。
他认为前三者是发展的经典性因素,而平衡性是一个关键因素,是发展的真正原因第三,智慧发展的阶段: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从初生到2岁)包括反射活动阶段,习惯动作阶段,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手段和目的之间分化并协调的阶段,感知-运动智慧时间,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时期等六个阶段。
前运算阶段:(从2岁到7岁)包括象征思维阶段,直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第四,知识的类型:分四类数理逻辑知识,社会知识,物理知识,表征知识。
皮亚杰认为知识来源于动作,活动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不断发展的平衡来实现(皮亚杰认为个体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就是同化)同化:是指在某个情境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顺应: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
智能理论中皮亚杰的智能观:皮亚杰把智能看作是逻辑数学运算能力,也是对外在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一种内在的整体的结构系统,智能是由运算结构决定的。
13.3岁幼儿在玩捉迷藏游戏时,用手把自己眼睛遮起来,他以为自己看不到别人,别人也看不到他了,这说明幼儿的思维特征的()P123A.象征性B.客体永久性C.自我中心D.延迟模仿注:学前儿童智能的发展包括:一婴儿期(0-2岁)智能的发展,二幼儿期(2-6.7)智能的发展幼儿期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象征功能的发展二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特点:1)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 2)单维注意及思维的不可逆性3)序列,分类和内涵关系自我中心的思维表现:3岁幼儿在玩捉迷藏游戏时,用手把自己眼睛遮起来,他以为自己看不到别人,别人也看不到他了自我中心的思维表现:著名的“三山问题”经常被用以说明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的思维14.提出按人的身体成熟状况划分年龄阶段的是古希腊哲学家()P15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昆体良D.西塞罗注:学前教育理论的萌芽时期西方的一些主要人物及思想如下: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提出学前社会公育观,学前教育方式观,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按人的身体成熟状况划分年龄段的设想。
学前教育理论形成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如下:中国:陶行知,陈鹤琴陶行知:创建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师。
对儿童提出六大解放的教育家陈鹤琴:率先用日记法研究儿童心理,用实验法在其创立的我国第一所实验幼儿园开展研究。
西方: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夸美纽斯:主张普及教育,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从婴儿到成年的不同年龄对象的是捷克教育家卢梭:提出实行公共平等的集体保育思想的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主张实施爱的教育和劳动教育的瑞士教育家福禄贝尔:1837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使用恩物,被称为幼儿园之父的是德国教育家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如下:西方:杜威,蒙特梭利,弗洛依德,班图拉,皮亚杰杜威: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