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汉语中不礼貌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
汉语中不礼貌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
言策略的使用必须顺应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的心理世界、社交 的位置,对决定选择什么语言表达方式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作
世界和物理世界。话语的发出者和话语的理解者是语言使用的 用。物理世界是一种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语境,包括特定
焦点,物理、社会和心理世界中的语境成分都要靠语言使用者 的主体、对象、时间、空间(场景)、话题五个因素。物理世
或其他不好的词语;有的不礼貌语言从词语上看并没有什么 可能是交际失败。如笔者在撰写该文时,屋外阳光普照,妻
不礼貌的,主要是说话人的语气使之成了不礼貌语言;有的 子和女儿在一旁。
不礼貌语言是特定的语境造成的;有的是由交际双方文化背
妻子说:“走,出去晒晒太阳去!” 笔者正构思如何写
景的差异造成的。
作,听到妻子的话便说:“你就知道玩!玩!玩!我在写文
Verschueren(1999),顺应包括结构客体顺应、语境关系顺 随后被红牌罚下,这也直接导致法国与“大力神”杯擦肩
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意识突显四个部分。四者是一个互 而过。马特拉奇对齐达内相当了解,知道他很容易情绪失
相联系的有机整体。Verschueren 认为,语境是在语言使用 控,而且知道要是齐达内被罚下对意大利多么有利。因
总体看来,汉语中不礼貌言语行为可以分为策略型不礼
从豊。”《论语·颜渊》中说:“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 貌言语行为(strategic verbal impoliteness)和非策略型不
礼勿言, 非礼勿动。”这都涉及到了礼貌的重要性。
礼貌言语行为(non-strategic verbal impoliteness)两类。
然而,作为礼貌的对立体,不礼貌言语行为同样源远流
2.2.1 策略型不礼貌言语行为
长,广泛存在于言语交流中,不礼貌言语行为作为言语策略
语言交际,实际上归结为策略的运用,语用策略管辖交
在日常交际中同样能达到交际的目的。钱冠连在探讨语用原 际如何更有效地接近目的。(钱冠连,1997:151)礼貌是人
则与语用策略过程中提出“运用权威”策略。在钱冠连 们在交际中要遵守的原则,也是人们可以达到交际目的的策
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过程是 为他的心里很妒忌乙的成就,并且想奚落他。作家乙对甲的
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这种选择可能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 奚落采取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手法,他的语言选择
的,它由语言内部(即结构)或者语言外部的原因所驱动 同样顺应了他自己的心理世界。
的认知活动来激活, 从而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
界五要素的任一变化都会使交际者产生特定心理,都会影响交
4.1 心理世界
际形式的选择和语言的选择(Verschueren 1999:95)。例如: 49
根据Verschuren (1999) 的观点,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交 1948年3月宜川瓦子街战役,战斗正酣:
2001:153)
在这一特定语境下,“礼貌原则”全然不起作用, “粗声
粗气”倒把问题给解决了。粗声粗气地说“转××!”是不
得已而为之,怎么就达到了目的,取得了较好的交际效果
下面以会话为例,分析汉语不礼貌言语行为语言选择的 呢?显然说话者认为,这样的语言选择、这样的语气更像是
语境顺应性。
领导对下属讲话的方式,带有命令的语气,因而,其语言选
因此,要想给不礼貌言语行为下一个定义就像要给礼貌 章!”妻子说:“我给女儿说话,没叫你。”
言语行为下一个定义一样难。我们认为不礼貌言语行为可以
笔者的话显然是不礼貌言语行为,但并不是作为语用策
定义为: 在交际中可能威胁对方面子,让对方产生不快的言 略,而是情绪的发泄,原因是没搞清楚妻子当时的说话对象。
(1997:198) 看来,“礼貌是策略,不礼貌未尝不可以为策 略。有时,不礼貌言语行为同样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甚至会
略……权威破坏了礼貌策略固然是一个方面,但用足了权威 比礼貌言语行为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因此,不礼貌言语行为
也可以使说话更有效果,达到说话目的。至于这是否符合文 完全可以作为一种语用策略。从说话者的视角,不礼貌言语行
4.2 社交世界
都是构成语境的因素。而交际者应该进行合适的语言选择,
社交世界包括社交场合、社会环境、规范交际者言语行
以适应这些因素,同时,交际者的认知水平、信念及对话题 为的原则和准则。这里的交际者不是抽象化和理想化的语言
是否感兴趣都会影响到这种选择。言语交际中的语境不是一 使用者, 他们的言语行为受社会和文化的制约。语言运用的
而是双向的或多维的,即语言顺应语境,或语境顺应语言, 语行为就是为实现这种交际目的而进行的策略选择,是对社
或两者同时顺应。简单地说,语言使用过程是在不同的意识 会规范的一种顺应。例如:
程度下对语言结构与语境相关成分之间相互顺应而做出选择
一位老同学在地方上当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区长。
的过程。这些语境相关成分包括:
手,很少有人对汉语中不礼貌语言进行语用分析。
也好活着就好》)
本文拟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对汉语中作
例子中的女孩说粗话脏显然是不文明的。我们关注的是
为策略使用的不礼貌言语行为做一次全面的分析,旨在更清 小乜作为售票员用这种不礼貌的言出其产生的根源,从而为言语 (北方人掏钱买了票)。当然,她完全可以用其他的策略而
2006.11
语言理论研究
汉语文本中字母词语归属问题浅析
□张金圈
一 翻开近二十年来发行的书籍报刊,将其与建国后三十年 (1949-1979)内的各种出版物相比较,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 现象:那就是诸如WTO、MTV、卡拉OK等由外文字母或汉字组 合而成的词语的数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某些专门性质的 报纸杂志当中甚至达到了“泛滥”的程度。下面就是笔者从 近期的一些出版物中随手摘录的几个例子: ( 1 ) “她系统地学习了目前通行于国际的P I L A T E S 训练 法。”(《文艺报》2005.3.31) (2)“沉闷多时的维姆•文德斯用DV对准了自己长期寄居 的美国。”(《文汇报》2005.4.2第八版) (3)“XM395精确制导迫击炮弹(PGMM)”(《军事世 界》(画刊)2005年第2期) 我们把例中诸如PILATES、DV、XM395和PGMM之类的词语 称为字母词。近年来,关于字母词语的研究不断深入。一些 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字母词语的规范、入典等问题,甚至已经 出版了专门的字母词词典。① 这些研究很有必要,但是我们 认为在字母词语问题上,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它们的归属问 题,即这些已在汉语中广泛使用的字母词语算不算汉语词 语?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我们才有进行进一步研究的 基本前提。在这一点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否认 字母词是汉语词汇;另一种则承认字母词语是汉语词汇的重
了?”这样的问候语从字面上看很不礼貌,但实际上很礼
甲:我很喜欢你这部本小说,是谁替你写的?
貌、很得体。由此可见,对不礼貌言语行为的分析,应该从
乙:我很高兴你喜欢这部小说,是谁帮你读的?
其语境因素入手。
上例中作家甲的话语具有挑衅性,是对作家乙面子的损
3.顺应理论
伤,显然是不礼貌的。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语言形式,是因
2006.11
语言理论研究
解。这样的不礼貌言语行为也是非策略型的。这种不礼貌言 际者的性格、情感、信念、意图等心理因素,语言的选择受
语行为实际上就是语用失误,其结果往往是交际失败。对语 到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心理世界(包括他们的个性、情感、信
用失误型的不礼貌言语行为研究很多,例子也不甚枚举,此 念、愿望、动机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话语的需要和说话人
是礼貌的,而对婚姻生活不幸福的人来说,无疑是伤口撒 (王希杰1996:317) 不礼貌言语行为作为交际过程中所选择的
盐。礼貌语言与不礼貌语言不能仅从字面判断。如老朋友见 一种语言策略,也是对交际双方心理世界的一种顺应。例如某
面说:“你这个死家伙,这么久不和我联系,你死哪里去 作家甲妒忌某作家乙出版了一本小说:
言语行为。”这足以说明不礼貌言语行为研究的重要性。不 成功。如:
礼貌言语行为的研究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道德层面。
燕华说了今天她车上售票员小乜和乘客相骂的事。说是
然而,纵观国内的相关研究,对于礼貌言语行为以及礼 两个北方男人坐过了站,小乜要罚款,北方人不肯掏钱,还诉了
貌原则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而对不礼貌言语行为的研究却 一通委屈。小乜就说: “赖儿叭叽的, 亏了裆里还长了一垛
语言理论研究
汉语中不礼貌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
□李元胜
1.引言
(很有礼貌→有礼貌→基本礼貌→不礼貌→很不礼貌),在
汉语中的礼貌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它主要是从 一定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
“礼”衍生出来的。关于“礼”字的基本义,东汉许慎《说
2.2 不礼貌言语行为的分类
文解字》“示”部云:“礼, 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
明礼貌或者道德规范,还可以和社会学家商量,但语用学者在 为可以分为有意型(intentional)和无意型(unintentional)。
这里做的事只能是尽描写语言事实之职……只要运用得是时 说者有意型的不礼貌言语行为常作为一种语用策略(pragmatic
候、是地方、合身份,运用权威的说话过程也可以是得体的 strategy),这种策略的应用有很强的目的性,其结果是交际
处不再赘述。
的心理世界是要相互顺应的。进入交际语境的心理因素主要
一个言语行为是否礼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因素。 有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两类,说话人选择语言的过程正是顺
同样一句话可能是礼貌的也可能是不礼貌的。如 “怎么样? 应自己和听话人的心理世界的动态过程。“心理世界”语境
小两口过得不错吧?”这样一句话对着婚姻和幸福的人说就 是最深层次的语境,它对交际言语是否得体起着关键的作用
4.“不礼貌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