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祝福祖国》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说课稿

最新《祝福祖国》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说课稿

目录
目录 (1)
一、.............................................................................. 教学基本情况2
1 •学情分析 (2)
2 .岗位分析 (2)
3 .教材分析 (2)
4、教学资源环境 (2)
5、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2)
二、.............................................................................. 教学设计理念3
1 .设计理念 (3)
2.教学流程 (3)
三、.................................................................................. 教学过程3
※任务弓丨入 (3)
※任务尝试 (3)
※知识准备 (4)
※任务回归 (5)
※任务评价 (5)
四、.................................................................................. 教学后记5
1•多元评价 (6)
2.教学效果 (6)
3•教学创新 (6)
头腔共鸣在歌曲《祝福祖国》中的讲解与运用
尊敬的各位评委:
您们好!我是***选手我的参赛作品是:头腔共鸣在歌曲《祝福祖国》中的讲解与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

下面我将从教学基本情况、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流程、教学后记
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教学重点:知晓头腔共鸣的发声原理及方法。

教学难点:演唱歌曲B乐段以及结束句时声音高位置的保持。

二、教学设计理念
1 .设计理念
为了把抽象的发声原理变得清晰明了,同时实现声乐大课中教师对学生的有效监测,信息化教学技术就成为本课教学的必要选择。

运用任务驱动法、问题探究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教
学法,学生借助于自主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方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3D动画,声谱
分析软件,Q群视频等多种信息化资源,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2课时完成,强调声乐的学习是在分析模仿、练习体会、应用掌握中最终实现情感的升华。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课前学习任务:
任务1学习本节课微课视频,电子教材,熟知上课流程
任务2:极品钢琴APP练唱歌曲,达到音准、节奏准确的程度
任务3:全民K歌软件录制音频上传到班级Q群
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接收任务,学习微课并利用极品钢琴APP和手机录音软件,完成课前学习。

教师根据网络教学平台上任务的完成情况,监听学生上传的音频文件并进行诊断性评
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中实施:
※任务引入
学生观看校团委发来的通知视频,教师根据实际需求发布演唱《祝福祖国》的任务。


入本节课的演唱任务。

※任务尝试
学生接受任务运用分组演唱的方式进行任务的实践,教师通过学生的演唱,了解学生的自学效果,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教师进行现场演唱。

学生对比教师示范找出问题:
1、自己的声音比较散,没有穿透性
2、高音的演唱比较比较吃力
3、感情不够充沛
教师进一步深化问题,利用Foobar声谱分析软件将课前学生演唱声谱和教师演唱声谱对比分析,指出问题的根源一一头腔共鸣的缺失,引出本课的课题及教学重点。

※知识准备
1、原理认知
教师:呈现歌唱家演唱高音时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其表情上的共同点。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讨论歌唱家演唱高音时的特征。

教师: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更深入化,教师呈现头腔共鸣发声过程的3D动画,并将主要
发声部位定格、放大。

得出:头腔共鸣是指声音从声带产生,经过口腔到达头腔所产生的声音。

因此,打开口腔是获得良好头腔共鸣的关键。

认知检验:为了检验学生对原理的理解,让同学们找出生活中哪些表情,有助于我们打开口腔?请同学们上台演示并解说。

通过学生的解说归纳总结出打开口腔的方法:
张嘴同时提笑肌
倒着吸气抬小舌
惊喜状态立咽壁
半打哈欠开喉咙
从3D动画到口诀的归纳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抽象学生全凭想象的局面,有效的解决了教学重点。

2、发声练习
结合口诀进行开口哼鸣和闭口哼鸣的发声练习,3D动画对比教师示范,手势带动指导
学生练习,让学生在打哈欠、提笑肌、立咽壁、开牙关的状态下进行开闭口哼鸣的练习。

通过开闭口哼鸣声音的一致性检验学生练习的正确与否。

3、问题探究
教师:那影响我们头腔共鸣效果的原因有哪些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教师将原因归纳为两大类,并用3D动画展示问题出现的原因、现象及解决方案问题一:当声音没有高位置的保持只有气息支撑的时候声音会出现挤、压、散、白的现象,高音演唱比较困难。

解决方案:①运用开口哼鸣来演唱此部分。

②运用手势带动使口腔处于打哈欠、提笑肌、立咽壁、开牙关的状态下进行演唱歌曲。

问题二:当声音具有高位置没有气息支撑的时候,歌曲中长时值及较长乐句难以保持,头腔共鸣
效果不佳。

解决方案:学生两两合作,双手互相掐腰,体会腰腹的扩张及力量的支撑。

※任务回归
1)、分场练习、解决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进行分场地练习:
学生:1、组长指导组员根据3D动画、微课、解决方案有针对性的训练
2、录制歌曲B乐段运用Foobar软件生成声谱并发送到班级QC群。

教师:利用Q群视频对每个场地学生进行监控,并及时进行纠错指导。

学生练习后回到公共教室,教师呈现学生课前,并用声谱分析软件进行课前、课中共鸣效果的对比,经过对比高频泛音明显增强,声谱分析软件的应用为传统声乐教学提供了新的有效评判依据。

2)、视频欣赏、处理歌曲
学会处理歌曲,即是对歌唱者的要求也是音乐专业走向工作的必备能力,为了把歌曲感
情转化为学生心声,学生观看短片,小组代表发表感悟。

随后教师的演唱示范,让学生体会歌曲力度、速度、旋律特征对歌曲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任务评价
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专家在线点评中推选出优秀小组,完成了《祝福祖国》的学习。

专家的点评对学生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高。

课后拓展
课后学生完成《祝福祖国》的录制作业,最终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

教师进行课前课后作品对比,从音准、节奏、演唱方法、情感表达上给出相应的分数。

四、教学后记
教学反思从多元评价,教学创新,教学效果三方面分析
以上就是本次参赛的所有内容,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