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认识线段教案

苏教版认识线段教案

苏教版认识线段教案【篇一: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认识线段》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时内容(课本第59--60页)——认识线段,是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

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是下定义。

教材通过认识线段的两个特征,生活中找线段,折出线段,画出线段等内容,层次清晰,丰富学生对线段的体验,多方面增强对线段的理解。

学情分析: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很多时候他们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念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但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

所以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学好这节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和理解线段,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能画出线段,正确数出并连出线段条数。

2、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借助工具学会画线段。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根任意长的毛线或绳子,直尺,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请注意听,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弯弯一根线,拉直成线段,线段什么样?大家仔细看:线段是直的,还带两个小端点!孩子们,既然线段这么有趣,我们赶快来了解它,进入今天的开心学习时间吧!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1、认识线段及其特征(2)师:孩子们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结果,然后是怎样比的?生1:我看到毛线放在桌子上是弯曲的,拿起来比的时候拉直了。

生2:我们是把毛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就比较出来了。

师:(边说边操作)大家说的都非常棒,像老师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大家两手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的名字叫线段的端点。

线段可以用图形“段的端点。

(3)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同桌互相说说线段的特征。

(4)师改变手中毛线的位置,让学生判断是不是线段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线段有长有短,线段和它的位置没有关系。

2、动手折线段在日常生活中,直尺、课本、黑板、课桌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把长方形的纸对折,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大家把你手中的长方形纸对折,看一下。

师: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这条线段短的呢?学生动手操作并比较,交流把自己的折法,师适时给予评价。

师总结:对角折时折痕最长,线段不仅是有长短的,后面我们还会学习到测量它的长度。

3、动手画线段师(师示范,生模仿)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你能根据线段的特点,用自己的方法,借助工具把它画在纸上吗?”来表示,两头的短竖线表示线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是怎样画的。

师小结: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画线段比较漂亮,当然除了用直尺,还可以选用其他合适的工具,像三角板,文具盒,课本的边缘等。

在画的时候先把工具放平,按紧,铅笔尖紧挨工具的一边,记得标出线段的两个端点哦!三、方法应用,巩固练习课本60页想想做做第1——3题第1题: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图形略)小结:只要符合(1)直,(2)有两个端点,就是线段,和它的位置摆放没有关系。

第2题:每个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填在()里。

(图形略)小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五条线段围成的。

第3题:用直尺把下面的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小结: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线段,两点是端点。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孩子们,回忆一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课本60页第4、5两题第4题:下面有三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线段?第5题:下面有四个点,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板书:端点认识线段直的端点有长有短【篇二:认识线段二年级苏教版】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二(3)班谢兰兰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59页例题和60页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里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

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什么是线段。

教材在教学线段时,直接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线段。

学情分析:线段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教材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再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线段时,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直观了解什么是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的特征。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2、了解线段的特征,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

能从生活中找到线段,能够数出一些简单图形中的线段,会画线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能借助工具画线段。

教学难点:从图形中正确的数出线段的条数。

教学具准备: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直尺教具:课件、毛线各一根、直尺、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周末呀,老师去了趟动物园看到了一些有趣的表演,就随手拍了下来。

看,第一幅是杂技演员和她的狗狗在表演跳绳呢!大家觉得怎么样?是不是很厉害!第二幅呀,是大象与人在进行拔河比赛,你们猜猜谁会赢?(看课件,出示两根绳子,一个是跳绳,另一个是拔河。

)引导学生比较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比较得出:一条是弯的,一条是直的。

)同学们再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啊? 出示教具:毛线。

看,这根毛线是什么形状的?(弯的。

)不错,现在你有没有办法把它变直呢?请学生演示把绳拉直的过程。

二、观察体验,感知线段。

(一)、感受线段的“直”1、(课件出示毛线图)那你们看,这条毛线是什么样的?你能想个办法让这条毛线变直吗?请小朋友们拿起桌上的毛线试一试。

(指名演示)你是怎样让它变直的呢?2、(课件出示拉线图)真聪明,我们捏住线的两端,把它拉紧了,线就直了。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齐读线段。

线段的学问可大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这位新朋友。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二)、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1、(演示)我想请位小朋友来指一指这条线段是从哪儿到哪儿?(指名指)老师两手捏的这个地方是线的哪儿?(线的两头),在数学上把这两头叫做端点。

(板书:端点)齐读。

那线段有几个端点呢?。

(三)、认识线段的示意图同学们,你们知道数学上怎么表示线段吗?那就和老师一起来看看吧!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

(师画线段图)指端点提问:你知道这是线段的什么吗?讲解:我们用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两个端点,这两个端点有时侯也可以用两个小圆点表示。

同时在线段上相应的标出端点(四)、小结线段的特征1、(演示方向斜的线段)这样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说说你的理由,好吗?(演示成u形的线段)那这样呢?为什么?2、那线段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同桌互说,再指名说是啊,线段必须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板书线段有两个端点并且是直的或者线段是直的并且有两个端点)同学们记住它的样子了吗?(五)练习: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这位新朋友,它想和大家做个游戏,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认识了它。

现在它躲起来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是线段(或不是线段)?(六)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线段看来大家已经认识了这个好朋友,那么你能在我们的周围找到这些好朋友的影子吗?3小结:线段必须有两个端点,并且是直的,和它的方向及长短都没有关系。

三、画线段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认识了线段,还能找出生活中的线段,说明线段已经真正成为大家的好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画出这位好朋友。

(3厘米长的线段)(1)教师先示范画一条线段,再让学生试画。

四、组织练习1、出示想想做做3师:给你两点,你能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3题。

师: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2、出示想想做做4师:给你三点呢?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4题。

(展示)是这样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

(演示)师:是什么图形?3、出示想想做做5师:给你四个点呢?先猜一猜?再画一画,看看能画出多少条线段?(展示)师:我们在画的时侯,怎样画就能画全了、不遗漏?课件演示有顺序的画。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六、拼图形师:小朋友们,你们可别小看这线段,它可以组成许多美丽的图案,请看:(课件出示)师:课后请小朋友们也动手画一画,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线段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图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篇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

初步认识线段的一些特征,能在一些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线段,会数出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

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使学生在注重体验、感悟知识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建立表象,支撑理解,在深化认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3、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学具准备:一根毛线,一把学生尺,一张正方形纸,教学过程:一、通过操作,初步认识线段1、感受线段的“直”。

(1)出示跳绳和拔河的情景图。

师: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请问跳绳的绳子和拔河的绳子看上去有什么不一样?(沿绳子画出曲(直)线)跳绳甩出的绳子是弯的,拔河的绳子看上去是直的。

(2)毛线由曲变直。

a请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b你有办法把它变直吗?试试看。

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c(屏幕出示)讲述: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板书:线段)学生齐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

d追问: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的那根线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线段都是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指名拉出一条线段)问: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放开一只手)现在毛线怎么了?(弯了)要让毛线再变直必须怎么样?(捏住线的两头把它拉紧)现在绳子又怎么样了?(直了)一定要两头都捏住拉紧,两只手捏住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

(板书:端点)学生读一遍。

追问:请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请大家拉出一条线段,同桌互相指一指对方手中线段的端点在哪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