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新闻媒体沟通和网络舆情应对
余仁山
余仁山,生于20世纪70年代,豫南商城县人,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先后任职于《中华工商时报》、《中国经济时报》、《华夏时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新闻调查》、焦点访谈栏目组、社会新闻部《法治在线》,历任中央电视台社会新闻部策划人、新闻采编部策划人至今。
一、什么是媒体
(1)如何认识媒体。
媒体是什么?按性质可分为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
传统媒体包括:报刊、杂志、广播、电视。
现代媒体包括:网络和网络上各种与之相关的手段。
现代媒体范围相当广,介质也相当多。
需要我们开放视野。
通过一切可能存在的媒体进行宣传同时又要防止一切可能在媒体上的负面影响。
按地域可分为中央和地方媒体。
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地域差异表现的不是很明显。
任何一个地方小的新闻事件在全国都有可能引起轩然大波;同样,全国大新闻事件在地方也能找到印证。
另一个分类就是所谓“喉舌”与商业媒体。
“喉舌”就是党报党刊、主流媒体,是政府的喉舌,商业媒体的生存的本质就是靠新闻。
(2)媒体在哪里?
媒体的从业者无处不在,包括:通讯员、观众、线人及记者。
推荐媒体:《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中央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今日说法》、《晚间新闻》、《朝闻天下》推荐网站: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人民网、凤凰网、天涯论坛
无休无止、随时出击,媒体舆论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
(4)媒体报道什么?
报道内容包括有正面和负面,有真的和假的,亲身经历的和道听途说的。
报道范围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媒体监督的对象,都代表着国家机关,代表着公权。
媒体监督什么:1、个别政府官员的违法乱纪或不法行为。
2、涉及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
3、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衣食住行等系列民生问题。
4、涉及弱势群体相关事件或突发公共事件。
5、涉及社会收入分配等。
6、企业舆情热点事件。
(5)为什么会出现对媒体的如此重视?
首先是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加大,其次百姓参政议政能力的增强,三是媒体争夺新闻资源的激烈。
1、大众麦克风时代的来临。
2、社会仇富仇官心里的滋长。
3、受众接受信息口味的偏好。
二、如何运用媒体
(1)如何和媒体打交道?
学会沟通,反对应对;传递正能量,减少破坏力;想宣传、能宣传,多宣传、好宣传;可报可不报的不报,必需要报的树立正面形象。
1、日常情况下。
主动出击,广交朋友,多修善缘,深度交流;建立各级与媒体交流渠道;尊重记者,重视媒体;和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
2、突发情况下。
线上反应,线下处置。
对于网络舆情要及时捕捉网上热点;随时监控网上热点;认真研判网上热点;妥善做好网下处置;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开展网上舆论引导。
对于媒体采访:要及时主动,不要被动挨打;要真诚对话,不要硬性对抗;要勇于交流,不要一走了之;要实事求是,不要自作聪明;要耳聪目明,不要闭目塞听;要口径一致,不要前后矛盾;要留有余地,不要满满当当;要不卑不亢,不要孤芳自赏;要一视同仁,不要厚此薄彼;要多向共赢,不要追求单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