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格尔顿
下一页
站在危机深处反思 ——专访特里· 伊格尔顿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正确? 2、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 义”、“社会主义”、“左派主义”是可 以互换的吗?你是否坚持认为存在明显差 别? 3、你提到马克思没有觉得革命必须是暴力行 动的事实。你觉得面对危机,出现了什么 反应,危机之后是马克思所说的革命的开 下一页 始吗?
2015-6-3
下一页
站在危机深处反思 ——专访特里· 伊格尔顿
4、你在某个地方说,我觉得是在你的自传和 回忆录《看门人2002》中说,你避免了从 年轻的激进分子变成了年老的托利党员的 典型演变轨迹,这让你感到很大的安慰。 但是在你最近的著作中一直有一个朝向宏 大玄学主题的运动:如悲剧、罪恶、宗教、 爱情、死亡。你意识到这个变化了吗? 5、你认为在宗教和左派政治之间有结盟的潜 在可能性?
下一页
2015-6-3
• 伊格尔顿的观点“文学可以是一件人 工产品,一种社会意识的产物,一种 世界观;但同时也是一种制造业。”
• 提出六个相互关联的批评范畴:一般 生产方式、文学生产方式、一般意识 形态、作者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 本文。
下一页
背景分析
• 在伊格尔顿的批评思想中,有着三个重要 的理论维度或者说话语背景,它们在他的 思想中以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的方式交叉 并置。分别是: • 西方马克思主义 • 英国本土的文化研究传统 • 当代西方从精神分析学到结构主义和后结 构主义的理论
伊格尔顿
2015-6-3
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
1 2 伊格尔顿简介
艺术生产的本质
艺术价值论
3
4
2015-6-3
拓展与延伸
1
伊格尔顿简介
1 生平简介
2 背景分析 3 著作简介 返回
2015-6-3
生平简介
特里· 伊格尔顿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萨尔福一 个工人阶级家庭,1961年进入剑桥大学,在这所充 满贵族气息的大学,出身工人阶级的伊格尔顿倍感 孤独,于是投身于学校文化圈外的政治运动中。在 校学习期间,伊格尔顿深受老师威廉斯的影响,阅 读和钻研了马克思本人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西 马)理论家的著作,并逐渐成长为一位马克思主义 批评家。1964年大学毕业后,应威廉斯的邀请,留 在剑桥担任他的助手,作助理研究员。1969年转到 牛津大学任教,长期担任牛津大学凯瑟琳学院沃顿 英文和文学理论讲座教授,现任曼彻斯特大学英文 讲座教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返回
2015-6-3
著作简介
• 一类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来分析和 评价英美一些作家的作品,其中他的老师 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的问题框架对他 有着深刻的影响。如《莎士比亚与社会: 莎士比亚戏剧论文集》、《旅居国外和旅 居国外的作家》、《力量的神话:对勃朗 特姐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克拉莉 萨的被污:塞缪尔· 理查森的作品中的文体、 性行为和阶级斗争》。
下一页
艺术生产的本质
• 伊格尔顿说:“如何说明艺术中的 ‘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即 作为生产的艺术与作为意识形态的艺 术之间的关系,依我看来,是马克思 主义批评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 一。” 下一页
• “文学价值,使用对文本的思想见解,用 作品的‘消费性生产’,亦即解读行为, 所制造出来的一种现象。它所表示的,永 远是相互间的关系所确定的价值:‘交换 价值’。‘价值’的历史,是文学思想实 践的历史基础——这种实践,决不是对已制 作好了的产品进行单纯的‘消费’,但是, 我们却必须把这种实践作为文本确实在进 行的(再)生产来研究”。
2015-6-3
返回
著作简介
• 第二类主要是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和文 艺理论,并用他的“新马克思主义”美学 和文艺理论去分析评论西方现当代各种美 学和文学理论批评流派。这些著作包括: 《批评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 《瓦尔特· 本雅明,或革命的批评》、《文 学理论引论》、《批评的作用:从观察家 到后结构主义》和《审美意识形态》等。
9、你怎么看待当今的文学批评?你本人是文 学批评历史中的一个章节,处于从利维斯 主义到现在的转型中。 10、文学的地位如何?文化的价值何在? 11、你对年轻的批评家有什么建议? 12、你认为还有积极的方式在学界之外在市 场之外扮演公共角色吗? 13、最后,你希望看到在全世界、在英国、 在英格兰、在爱尔兰、在学界接下来发生 什么?
下一页
2、文学批评的思维路径
• 一方面,他认可很多马克思主义批判家都理解的 一个事实,即艺术是一种社会生产的形式。 • 但同时,他认为并不将艺术的这一性质看成一个 表面的事实,交由文学社会学家去处理,而只是 认为这一属性与决定艺术本身的性质有着紧密的 联系。 • 伊格尔顿并没有沿袭本雅明的思路,即一味从技 巧的先进与否来评判艺术作品。他认为,过于看 重艺术的科技基础,带有一种明显的“科技主义” 危险。“科技主义”认为决定历史的因素不是技 术力量在整个生产方式所占的地位,而是技术力 量本身。
2015-6-3
2015-6-3
下一页
站在危机深处反思 ——专访特里· 伊格尔顿
6、爱尔兰对你的重要性如何?因为你显然在 曼彻斯特长大,你对爱尔兰精神的兴趣是 否出于流放者的冲动? 7、你的英国性呢?现在有很多人谈论这个问 题。 8、你对学界的现状怎么看?你亲身经历了它 这么多年来的变化。
下一页
2015-6-3
站在危机深处反思 ——专访特里· 伊格尔顿
返回
• 伊格尔顿认为,文学作品必须在阅读 和批评的再生产中获得和确立自身的 价值,这是从文化生产的基础上,为 审美价值确立的一个基本的唯物之一 的立足点。
返回
艺术价值论
•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任何一个事物固有的价值是不存在的, 价值只存在于互易的消费交换活动之 中:而从文学生产活动角度看,文学 的审美价值则产生于读者对文本的阅 读活动之中。
返回
2015-6-3
1、文学生产本质
• 他认为,一般生产方式最终决定文学生产方式, 因为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特定的生产资料,但文学 生产方式反过来又有助于一般生产方式的生产, 并成为后者的组成成分。文学生产本质上是意识 形态的生产,特定社会存在的一般意识形态保证 着文学生产,文学生产也不断地再生产着一般意 识形态。这种相互在生产的关系又构成了“文学 生产方式的意识形态”,即审美意识形态。在这 个过程中,作家有自由去选择自己的意识形态的 立场,从而又形成了作者意识形态,它在一定程 度上决定着作家对文学生产方式的选择,因而也 影响着文本的审美意识形态。
2015-6-3
拓展与延伸
激进美学的代表
一、激进的美学锋芒:“一切批评都是政治的” 代表作品:《批评与意识形态》、《文学理论:导 论》、《审美意识形态》 二、“建立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美学”:激 进美学的理论归宿 代表作品:《审美意识形态》 三、质疑与批判:激进美学的命运 代表作品:《审美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