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工程概述 (2)2 编制依据及施工前具备的条件 (3)3 参加作业人员的资格和要求 (4)4 所需工机具和仪器仪表的规格和精度 (5)5 施工方案的具体实施程序 (6)6 施工人员及作业计划 (21)7 质量保证 (22)8 作业安全要求、安全保证措施和危险点控制 (23)9 环境保护措施 (27)1 工程概述1.1工程概况循环水泵房位于引水流道西侧,且与之相连,定位坐标X=5698.50、Y=60833.20和X=5731.00、Y=60855.70。
横向布置①~⑦轴、纵向布置A~C 列,平面32500×22600。
整个循环水泵房地下部分为箱形结构,由框架、底板、侧壁、顶板、设备基础、外挑牛腿、地梁等组成框架分KJ-1、KJ-2、KJ-3,顶板梁1000×2000、底板梁1000×1800、边柱1000×1700、中间柱1000×1500。
底板与外侧壁厚度均为1000,进水间扶壁为1500,顶板厚200,顶板上有泵基础和管槽、冲洗槽、挑台等,外挑牛腿厚1000,地梁800×1500。
底板下皮标高-9.15m,顶板上皮标高-0.03m。
侧壁有预埋套管和埋件,配电间布置有电缆沟。
±0.00m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1157.30m。
设计要求:施工后的池壁先刮腻子一道,然后刷粘结剂两遍,涂SH-3型防腐防潮涂料两遍,底板刷粘结剂两遍,涂SH-3型防腐防潮涂料两遍。
为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抗裂性能,在混凝土中加入JQ-M高效多功能抗裂密实防水剂。
泵房侧边回填素土务必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得低于0.94,大牛腿间填土不低于0.95。
所有外露铁件刷红丹一道,防锈面漆两道。
1.2主要工程量主要工程量见下表混凝土及二次灌浆合计:3347.94m3。
2 编制依据及施工前具备的条件2.1编制依据2.1.1《海勃湾电厂三期工程循环水泵房地下部分施工图》F0333S-S5206。
2.1.2《海勃湾电厂三期工程引水流道施工图》F0333S- S5208。
2.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2.1.4《主厂房土建专业施工组织设计》2.1.5《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土建工程篇)2.1.6《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922.1.7《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1.8《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2.1.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2.1.10《大模板施工规范》2.1.11相关资料《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2.2施工前具备的条件2.2.1土方开挖完,超挖部分换填完。
2.2.2坐标控制点、标高控制点明确。
2.2.3 施工图纸会审完毕,涉及问题得到明确。
2.2.4施工前施工员、质检员、各班班长认真熟悉图纸,掌握结构形式。
2.2.5各工种作业人员已到位,并已经安全教育及技术培训、交底。
2.2.6细木车间具备模板加工能力,钢筋加工场能够加工各种规格的钢筋,混凝土搅拌站具备生产能力,完全能够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
2.2.7水平运输及垂直运输机械已布置调试完。
2.2.8施工前各种材料型钢、钢筋、水泥、砂石骨料以及一些消耗性材料已计划到位,并检验合格。
2.2.9明确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安全负责人。
2.2.10编写指导现场施工的作业指导书,并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
3 参加作业人员的资格和要求3.1 资格3.1.1 作业人员具备本专业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熟悉相关专业规程、规范,特殊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3.1.2 安全学习、教育已完,并考试合格。
3.1.3 熟悉本工种的操作常识和规程。
3.1.4 体检合格。
3.2 要求3.2.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公司的规章制度。
3.2.2 服从公司管理人员的指挥和安排。
3.2.3 具备一定的安全常识,并做好“三不伤害”。
4 所需工机具和仪器仪表的规格和精度4.1所需工机具和仪器仪表的规格和精度4.2周转性及消耗性材料5 施工方案的具体实施程序5.1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选择如下施工方法:5.1.1砼采用搅拌站集中搅拌,现场泵送与罐送相结合的方法。
5.1.2所有模板均采用δ=15mm覆膜多层复合木模板(以下简称“大模板”),固定采用φ48× 3.5钢管及φ12对拉螺栓配套支模加固系统。
5.1.3钢筋采用在加工厂统一加工,四轮车运至现场。
5.1.4根据循环水泵房地下部分结构的特点,主体结构混凝土分两次施工,在底板侧壁以上200mm处设置一道水平施工缝。
整个混凝土浇筑分9次进行,每次混凝土浇筑量见下表(单位:m3)。
第三次施工为-7.95m以上侧壁、框架、顶板、牛腿、地梁、泵基础等;第四次施工为进水扶壁二次浇筑;第五次施工为B、C列间C10毛石混凝土填充;第六次施工为加强套管下支墩;第七次施工为导流墩;第八次施工为B、C列间设备基础;第九次施工为电缆沟;最后为二次灌浆。
5.2循环水泵房地下部分施工程序5.2.1主体结构施工程序:定位放线→底板下垫层→框架底梁钢筋绑扎→框架柱竖向(横向局部)钢筋绑扎→底板钢筋绑扎→侧壁竖向(横向局部)钢筋绑扎→牛腿插筋→止水板安装→模板安装→底板混凝土浇筑→脚手架搭设→框架柱钢筋绑扎→侧壁钢筋绑扎→牛腿钢筋绑扎→预埋套管及埋件→侧壁及框架柱、牛腿侧模→地梁及框架顶梁底模→地梁及框架顶梁钢筋绑扎→顶板及挑板底模→顶板埋件→侧壁及顶板、牛腿混凝土浇筑5.2.2其它施工程序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进水扶壁二次浇筑→B、C列间C10毛石混凝土→加强套管下素混凝土支墩→导流墩→B、C列间设备基础→电缆沟及过门地沟→二次灌浆5.3具体实施程序5.3.1钢筋工程本工程所用钢筋为Ⅰ级(HPB235)和Ⅱ级(HRB335)两种。
Ⅰ级有φ18、φ16、φ14、φ12、φ10、φ8、φ6等七种规格,Ⅱ级有Φ25、Φ22、Φ20、Φ18、Φ16、Φ14、Φ12、Φ10等八种规格。
5.3.1.1对钢筋原料的要求a)进入现场的钢筋,必须附有出厂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单,运至加工场后按规格、品种分别堆放,并设标识。
b) 标牌检查,钢筋表面不应有裂缝、结疤及折叠,并不得有超出螺纹高度的凸块,钢筋的外形尺寸应符合有关规定,钢筋外观检查每捆(盘)均应进行。
c)力学性能试验,从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每根取两个试样进行拉伸试验(包括屈服点、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和冷弯试验,如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从同批另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做,各项试验中仍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应重新分级。
5.3.1.2钢筋加工a)对图纸上钢筋表的外形尺寸及规格进行核对。
b)根据钢筋尺寸及规格的核对情况,填写配料单,下至钢筋加工场进行加工,钢筋加工时,应将同规格钢筋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尽量节省材料,钢筋切断时,不得有劈裂、弯头或马蹄口现象,钢筋下料要准确,允许偏差为±10㎜。
c)加工好的成品钢筋,应该贴上标签,分类挂牌堆放在成品堆放区,牌上应注明构件名称、使用部位、钢筋规格、数量等,以方便施工。
d)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HPB235级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其弯弧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箍筋末端作135°弯钩,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倍的箍筋直径,且不小于受力主筋的直径,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HRB335级作90°弯折时,钢筋的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5.3.1.3钢筋接头连接型式本工程钢筋连接:Ⅱ级钢筋采用闪光对焊与坡口焊相结合,钢筋长度在18m以内的采用闪光对焊,钢筋长度在18m以外的采用坡口焊。
Ⅰ级钢筋采用搭接。
闪光对焊在加工场进行,坡口焊在现场钢筋绑扎后进行。
闪光对焊:首先将弯曲钢筋进行切除,然后进行闪光对焊,焊接过程中,要保证对焊钢筋轴线一致,轴线偏移不大于2㎜,接头表面不得有明显裂纹,与电极接触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对于不合格焊接接头要重新焊接。
坡口焊坡口焊分为坡口立焊和坡口平焊两种,坡口焊采用E50焊条。
坡口立焊,坡口角度在40°~55°间,下部钢筋坡口在0°~10°间,上部钢筋坡口在35°~45°间。
坡口平焊,坡口角度在55°~65°间。
坡口面应平顺,切口边缘不得有裂纹、钝边和缺棱。
钢垫板采用4mm厚60mm长,坡口立焊垫板宽度与钢筋直径相同,坡口平焊垫板宽度比钢筋直径大10mm,坡口平焊钢筋根部间隙4~6mm,坡口立焊钢筋根部间隙3~5mm。
焊接时采用几个接头轮流进行施焊,焊缝宽度应大于坡口的边缘2~3mm,焊缝余高不得大于3mm,并且平缓过度至钢筋表面。
按工程的特殊性以及钢筋的受力性能,接头位置应放置在受力较小的部位,且位置应按规范要求错开, 柱钢筋接头位置要放置在梁板上或下35d区域外,梁钢筋接头:上部钢筋接头应放置在跨中1/3区域内,下部钢筋接头应放置在柱端1/3区域内,且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同一构件35d 区域内不得有两个接头。
焊工焊接时要持证上岗,焊接前要依据焊接种类,按批做试焊件,合格后方进行施焊,每批钢筋焊接完毕,要依据接头数量,每300个接头为一批,做一组抽样试件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5.3.1.4钢筋绑扎牛腿钢筋保护层为65mm ,顶板及梁顶钢筋保护层为45mm ,底板及侧壁保护层为35mm 。
用与混凝土中相同的水泥砂浆作成垫块,靠模板内侧绑在钢筋上,以保证保护层的准确。
钢筋绑扎前,要核对成品的钢筋型号、规格、尺寸和数量是否与设计相符,用22#绑丝进行绑扎,钢筋绑扎前脚手架及作业层平台搭设完毕,并验收合格。
底板钢筋绑扎顺序:框架梁钢筋→底板下层筋→底板上层筋→框架柱及侧壁竖向筋→框架柱箍筋及侧壁水平筋→集水坑钢筋→牛腿插筋底板上层筋及顶板上层筋采用Φ20螺纹钢筋作成马凳进行支撑,间距按1500×1500。
马凳形式见下图。
侧壁及顶板钢筋绑扎顺序:框架柱钢筋→侧壁水平筋→框架顶梁钢筋→平台梁钢筋→顶板下层筋→顶板上层筋→牛腿钢筋→地梁钢筋→挑板钢筋→进水扶壁钢筋200 200200880 880因钢筋较长,作业层以上应用钢管作临时加固,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梁钢筋绑扎时,受力筋位置正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与主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间距符合要求。
梁钢筋绑扎,主次梁交叉处,主梁筋在下,次梁筋在上,主筋位置准确,箍筋位置准确,主梁中在次梁两侧箍筋加密,并设吊筋。
平台板钢筋绑扎,钢筋间距应准确,采用搭接接头,搭接长度3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