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比例
第1课时比例尺(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能力目标: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情感目标: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难点: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
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
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
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1,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
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
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三、拓展应用
教材56页1、2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教材56页3、4题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意义
例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