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端午粽》教学设计

10《端午粽》教学设计

1.学生汇报本课学习的收获。
2.学生说一说自己熟悉的中国的传统节日。
猜谜语引入课题,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多种形式的识记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识字教学与阅读相结合,体会汉字在文中所表述的含义。
10《端午粽》教学设计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10《端午粽》
课时
2课时
备课人
学校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指导学生认识生字。
复习中巩固学过的生字,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指导朗读课文中的长句子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做游戏能巩固学生的识字能力,加深记忆。
作业
设计
选词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枣。
A.白白的 B.青青的
C.红红的
板书
设计
10端午粽
青青的箬竹叶
1.学生学写汉字——午、真、节。
(1)运用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如:形近字对比法、扩词法。
(2)学生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先描红,按照正确笔顺书写汉字。
午:最后一笔悬针竖不出头。
真:上短下长,中间三横才封口。
节:上下结构,注意书写方法。
2.学生总结本课所学习的知识。
(1)学生汇报本课的学习收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一、复习引入。
二、朗读指导,感受内容。
三、游戏巩固,快乐书写。
四、总结全文 ,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
1.多媒体课件出示:游戏——猜谜语。
2.引导学生说一说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导学生在第2自然段中找出描写端午粽的语句。
(2)指导学生说出AAB式的叠词。
(3)指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做仿句练习。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外婆包的端午粽有哪些种类。
(2)教师指导学生说出ABB式的叠词。
1.教师做字卡和学生玩照镜子的游戏,巩固复习生字。
(1)教师点拨运用熟字法识记生字。
(2)指导学生运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识记生字。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找出描写端午粽外形的句子。
(2)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中有哪些种类的端午粽。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学习读好句子。
难点
读好长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本课朗读是重点,一是初读时注意短语“()的()的朗读。可以采用拆分法,分步呈现,帮助学生读好短语。读得更柔和,更好听,更有节奏感。另一个是读好长句子,采用”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了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法练读、巩固,并在其他长句子朗读中加以运用。
教学目标
1、认识“瑞、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1.学生读谜面,联系生活经验猜谜语,得出谜底——粽子。
2.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吃过的不同种类的粽子。
3.齐读课题。
1.学生听准字音,结合拼音试读课文,圈画本课会认字。
2.学生合作交流,汇报认字情况。
(1)同桌间相互认读生字,我来读,你来听。一人拿字卡,一人读生字。
(2)同桌两人共同站起来读教师出示的字卡。
(1)学习生字——分。
①我会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写法。
②我会用反义词的方法记住这个字的意义。
③我会用扩词法记住这个字的用法。
(2)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并根据老师的指导书空“米”。
(3)学生认真观察后书写“叶、豆”,写后与老师范写的生字进行对照。
3.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点评等多种方法提升自己的写字能力。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字音,并圈画生字。
2.教师出示本课会认字,检测学生生字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本课生字。
(1)引导学生同桌互动交流,读准字音。
(2)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轮读词语。
(3)小组比赛读词语。
(4)教师组织做游戏,给词语找朋友。
3.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自学喜欢的生字,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又黏又甜
美滋滋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分、叶、米、豆。
(1)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分。
(2)多媒体课件出示“米”的笔顺,指导学生书空。
(3)演示“叶、豆”的笔顺,指导学生书空。
3.引导学生用“一看二比三对照”的方法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1.说一说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2)学生回家把今天学习的知识和家里人讲一讲。
1.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要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扩词,说完整的句子。
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朗读方法。
(1)学生通过小组读、比赛读、汇报读等多种方式朗读第2自然段。
(2)学生在第2自然段中找出描写端午粽的语句,依据端午粽的外形特点,做选词填空的练习。
1.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
(2)小组内比赛读课文,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字音。
(3)学生汇报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品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读出描写端午粽外形的语句。
(2)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找出描写端午粽种类的词语。
(3)学生观察发现AAB叠词的特点,说出AAB式的叠词。
(4)学生按照课文对事物的描写顺序进行仿句练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读出描写端午粽的种类的句子。
(2)学生找出并观察ABB式的叠词的特点,结合认知说出这样的叠词。
1.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卡片找出相应卡片。
2.学生观察生字结构,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学习汉字。
1.指导书写生字——午、真、节。
(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生字。
2.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都学会什么了?和同学交流交流。
(2)把你今天学会的识字方法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1.引导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复习本课生字。
2. 引导学生选择生字,用扩词、造句的方式复习字义。
(3)每组派代表比赛,领读词卡上的词语。
(4)学生做游戏给词语找朋友。
3.学生观察、挑选自己喜欢的生字,与同桌交流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形近字识记法:联系已有的学习情况,在13个会认字中找到形近字,并且和同桌交流形近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部件组合法。
学生汇报:我喜欢“粽”字,它是左右结构的生字,左边是“米”,右边是“宗”。我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