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现浇箱梁施工技术交底一、工程概况广州绕城公路南段SO3合同段位于广州市番禺区东涌镇天益村(原鱼窝头镇)。
主线起讫桩号为K5+460.504~K7+098.20。
主要工程为鱼窝头互通立交主线桥及主线路基、A~J共十条匝道。
主线桥单幅共计28联(104孔),其中支架现浇连续箱梁9联(35孔),悬臂浇筑箱梁2联(6孔),预制小箱梁17联(63孔)。
匝道桥共计23联(75孔),其中支架现浇17联(55孔),悬臂浇筑3联(9孔),预制小箱梁3联(11孔)。
二、施工方案上部构造箱梁支架现浇工程是我标段所有工程项目中的重点之一,因其支架现浇孔数较多、地处软基地段、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较大。
为优质高效地完成支架现浇箱梁施工任务,保证项目施工总体目标的实现,本工程由生产经理负责现场施工管理,由经理部下属的桥梁施工队组织施工,项目经理部对进场的人员、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动。
依照目前的条件及业主要求,现浇箱梁施工计划投入的人员和主要机械设备如下表:1、施工人员安排施工人员组织安排表2、施工机械设备根据施工进度情况,机械设备已从我公司或其它施工工地调入,施工机械设备均采用陆路运达施工现场。
进场施工机械设备见下表:主要机械设备表3、材料组织本工程主要材料有钢筋、钢铰线、水泥、砂、石料、及拌制混凝土用的各种外加剂等。
其中钢筋、水泥、钢铰线为甲供材料,我项目部根据阶段性施工计划安排,在单项工程开工前一个月向业主提出材料计划申请;地材等材料在本标段附近地区就近采购,以质量合格为选择标准。
4、其它配套设施施工便道,已修筑完成并正在使用;自来水为水源,已经过检验合格;三台500KVA的变压器作为接入电源,低压供电线路接到各施工点,满足现浇箱梁施工需要;钢筋加工场设在主线14#墩右侧,钢筋加工成型后采用平板车运送到各墩位处;砼集中拌和,拌和楼布置在I匝道内侧,砼采用罐车运输,卧泵输送入模。
5、进度计划安排本合同段现浇箱梁有26联共计90孔,计划于2009年6月开始,到2010年6月结束,详见箱梁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三、施工工艺本项目所处地段为软土地基,需对地基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将泥浆池或鱼塘所处位置的软土采用石渣进行换填,换填厚度为地表耕植土层厚,整平地基后铺设不少于30cm厚渣石并找平,在其上铺设一层5cm厚粉并精确整平,适当压实后铺设厚度为12cm的钢筋砼预制板,基础处理后在四周开挖排水沟,完成后搭设支架,支架钢管为Φ48×3.5Q235-A级钢管。
由于本标段箱梁尺寸不一致,按以下原则进行支架布置设计。
(1)16.3m等宽箱梁:适用于左幅第1、4、6联及右幅4、6联,共5联(18孔),截面为单箱双室,箱梁梁高均为等高1.65m;顶宽16.3m(两侧各含0.1m后浇段),箱梁底宽11.3m,悬臂长2.5m;顶板、底板及腹板局部向内侧加厚。
16.3m宽箱梁标准断面图跨中部位立杆顺桥向布置间距为0.9m,墩顶实心段立杆顺桥向布置间距为0.6m,横杆步距为1.2m;翼缘板处立杆布置3根,间距为90cm;腹板处立杆布置3根,间距为60cm;顶底板处立杆布置4根,间距为90cm。
横桥向分配梁采用I12,按立杆顺桥向90的间距布置。
纵向分配梁采用10cm ×10cm方木,按30cm间距布置。
布置图如下:16.3m宽箱梁现浇支架横向布置图(2)20.3m等宽箱梁:适用于右幅第8联(4孔)。
截面为单箱三室,箱梁梁高均为等高1.65m;顶宽20.3m(两侧各含0.1m后浇段),箱底宽15.3m,悬臂长2.5m;顶板、底板及腹板局部向内侧加厚。
20.3m宽箱梁标准断面图跨中部位立杆顺桥向布置间距为0.9m,墩顶实心段立杆顺桥向布置间距为0.6m,横杆步距为1.2m;翼缘板处立杆布置3根,间距为90cm;腹板处立杆布置3根,间距为60cm;顶底板处立杆布置5根,间距为90cm。
横桥向分配梁采用I12,按立杆顺桥向90的间距布置。
纵向分配梁采用10cm ×10cm方木,按30cm间距布置。
布置图如下:20.3m宽箱梁现浇支架横向布置图(3)变宽箱梁:适用于左幅第8联(4孔)及右幅第1联(4孔)、第7联(5孔)。
截面为单箱五室,箱梁梁高均为等高1.65m;悬臂长2.5m;顶板、底板及腹板局部向内侧加厚。
支架布置原则与20.3米支架布置类似。
(4)C、D、G、H、I匝道连续箱梁为单箱单室,箱梁梁高均为等高1.65m;顶宽8.3m(两侧各含0.1m后浇段),箱底宽3.8m,悬臂长2.25m,局部变宽。
匝道现浇箱梁断面图跨中部位立杆顺桥向布置间距为0.9m,墩顶实心段立杆顺桥向布置间距为0.6m,横杆步距为1.2m;翼缘板处立杆布置3根,间距为90cm和60cm;腹板处立杆布置2根,间距为60cm;顶底板处立杆布置4根,间距为90cm。
横桥向分配梁采用I12,按立杆顺桥向90的间距布置。
纵向分配梁采用10cm ×10cm方木,按30cm间距布置。
布置图如下:8.3m宽箱梁现浇支架横向布置图(5)主线跨线桥右幅第21孔及H匝道桥第5孔为跨河现浇支架施工,采用φ630×8mm钢管支架,支架打入地下25米,采用贝雷片作为分配梁,支架布置如下图:主线第21孔支架纵断面图主线第21孔支架横断面图H匝道第5孔支架纵断面图H匝道第5孔支架横断面图1、施工顺序施工准备—基础处理—搭设支架—铺设底模—预压—安装支座—卸载、预拱度设置、底模调整—侧模安装—底板腹板钢筋绑扎—端模安装—穿波纹管固定—穿钢绞线—内模组装—底、腹板混凝土浇筑—顶板钢筋绑扎—预埋钢筋设置—顶板混凝土浇筑—张拉—灌浆—封锚—拆模、落架。
2、施工方法2.1地基处理为保证地基均匀承受箱梁荷载,地基处理宽度需宽出桥梁翼板边线投影线外1米为宜,为检验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可在适当地段采用标准贯入法进行检验。
2.2支架搭设采用碗扣式钢管搭设。
钢管为φ48×3.5mmQ235-A级钢管,在钢管顶设置可调托撑。
支架立杆一般断面按纵向间距0.9m,墩顶实心段纵向间距0.6m,横杆步距1.2m设置。
横桥向腹板下立杆间距60cm,其余一般间距为90cm。
按桥轴线纵横方向设置剪刀撑,剪刀撑左右上下连通,横向剪刀撑沿纵向5排一道;纵向剪刀撑5道,其中外侧两道,每个腹板正下方一道,梁中心线一道。
2.3分配梁布设经自检、监理检查验收合格后,在顶托内放置横桥向I12型钢,接头相互错开。
在工字钢顶铺设顺桥向10cm×10cm方木,间距30cm一道,方木顶铺竹胶板(δ=12mm)作底模,纵横向接缝严密,板面平整。
钢管桩支架平联花架焊接完成后,在钢管桩顶安装2HN500×200型钢作分配梁,贝雷片在地上拼装好以后采用25T汽车吊吊装安放在型钢上,在贝雷片上按顺桥向30cm间距排布I12,在其上面铺竹胶板(δ=12mm),纵横向接缝严密,板面平整。
2.4 支架预压按设计图纸要求,本项目现浇箱梁为分孔浇筑,每联箱梁的浇筑顺序见附件《现浇箱梁情况统计表》,支架预压时按箱梁浇筑顺序采用逐孔预压,在箱梁底模上采用1.0倍梁体自重的水箱进行支架预压,箱梁腹板处最大高度为1.65m,水箱堆载高度为4.3m,用以消除支架非弹性变形、基础沉降变形,计算出弹性变形值,为立模标高提供依据。
预压前在底模上铺一层厚塑料布,以防划伤板面,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
加载时按梁体自重的20%、50%、80%、100%分级加载,加载过程中需均匀、对称加载,防止偏心或局部加载造成支架结构损坏。
为准确测量出支架变形及基础沉降,在支架顶部、底部均布设观测点,顺桥向按跨端、1/4跨、跨中共布设5个断面,横桥向每断面按左、中、右设置观测点,加载时按分级加载重量及时进行观测。
预压按5天进行,加载完成后每天观测2次,连续三天观测所得沉降不大于2mm/d即可开始卸载,卸载时均匀、对称进行,同时按卸除砂袋总重量的20%、50%、80%、100%分阶段进行观测,可计算出支架的弹性变形值及基础的沉降值,依据支架的弹性变形值设置底模板的预拱度。
预压完成后及时填写《满堂支架搭设检查验收表》(监表SJ09-6),报请总监办及业主相关人员检查验收。
2.5支座安装现浇箱梁支座统一采用GPZ(II)系列盆式橡胶支座,分别为固定支座、纵向活动支座、横向活动支座和多向活动支座,严格按设计要求,分清支座位置、方向,一次安装到位。
2.6 减载、预拱度设置、底模调整在箱梁预压时分阶段进行沉降值观测,利用最后一次观测的数据和预压前观测数据对比得出支架及基础的沉降量。
分阶段卸载时再对各点进行测量,得出支架卸载后的回弹量。
两次测量值比较得出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拱度的依据。
通过预压,观测计算得出支架弹性变形值,调整梁底标高。
梁底立模标高=设计梁底标高+支架弹性变形值。
观测注意事项①、采用相同的观测位置及观测方法;②、使用同一仪器及设备;③、固定观测人员;④、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⑤、变形观测的记录,必须标明观测时环境情况及荷载情况;⑥、对观测结果要注意观察其变化情况,要进行复核;⑦、观测前对需使用设备进行校正,对观测结果做详细记录。
2.7 钢筋绑扎及波纹管安装(1)材料准备按照工程进度要求,编制材料进场计划。
(2)钢筋加工安装钢筋严格按施工图纸尺寸加工,焊接时按规范要求进行焊接。
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方法、适应范围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
(3)预应力管道安装所有纵向预应力管道均采用塑料波纹管,接管部位错开布置,禁止将接头布置在同一个断面内。
所用预应力管道须与锚具相配,并经检验合格。
所有预应力管道定位必须准确牢固,管道轴线与垫板垂直,严格按图纸要求设置定位钢筋,在直线段定位钢筋间距不大于100cm,曲线段定位钢筋间距不大于50cm,纵向预应力管道位置偏差不大于1cm,横梁预应力管道位置偏差不大于0.5cm。
预应力管道铺设完成后,仔细检查其表面是否有孔洞或裂缝,如有要立即更换或用胶带纸封补。
2.8 侧模安装○1腹模面板采用双层12mm厚竹胶板加工而成,竹胶板背后水平方向以10×10木方联结,再在竖向以90cm间距设置竖背方,与内模对拉固定。
面板接缝用玻璃胶封死,以防漏浆。
模板用斜撑及挡块固定,斜撑顶端与腹模背条牢固联结,腹模外侧底部用固定于横木方上的木方限位。
防止腹模底部外移。
○2模板应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确保梁体各部分结构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3底模与侧模连接,不得有错台。
连接处粘海绵条,以防漏浆。
2.9 预应力束安装(1)现浇箱梁预应力束为钢绞线,钢绞线安装前进行编号。
(2)钢绞线采用Ф15.2mm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为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 MPa,锚具采用15-17、15-15、15-12、15-11等几种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