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方法与复习策略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方法与复习策略

散文类
2009年江苏题:《怀鲁迅》(郁达夫)
文末提示: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
题一:文中第三节……反映了“青年男女”什么样的心情? ——决心继承鲁迅遗志,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愤恨
2009年湖南题:《云南看云》(沈从文)
文末注明写作日期:1940年
第19题:请简析文中云南的“云”的……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始终坚守一个庄严伟大的理想――把个 人的发展统一到国家民族发展的同一目标上:抗战必胜。
阅读方法之一——外位阅读法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2007年福建卷)
散文以诗化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凄婉而明丽的 意境,抒写如叶思归根的游子对如叶落地的已逝母 亲的无尽思念以及一个游子长年在外飘泊追求自己 的事业而未能恪守孝道照顾母亲的愧疚。 此题乃文之眼 辞格:比喻 双关 落叶:喻如叶坠地的母亲 喻如叶归根的游子 疲倦:母亲→终生辛劳 游子→长年奔波 蝴蝶:纯美的母爱 凄美的乡思
阅读方法之一——外位阅读法
关注作家(或作者)的个性风格
所处时代(国度)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人生遭际不 同,作品的风格自然也不同 陶渊明:恬适冲淡;李白:豪放飘逸;杜甫:顿挫沉 郁;苏轼:洒脱达观 王维:隐居终南山前后;李清照:宋朝南渡前后;杜 甫:初到成都与离开成都后 鲁迅:深刻犀利;沈从文:自然隽永;丰子恺:冲淡 率真;汪曾祺:性灵雍容;林斤澜:清新奇诡;张炜:人 性睿智 等等
文体不同 表达方式不同 阅读方向亦不同 散文 写景、状物的→ →描写为主→ →借景抒情
→ →有其景乃生其情 2008年北京试题:《碧 云寺的秋色》(钟敬文) 叙事、写人的→ →叙述为主→ →因人写情 → →有其情乃写其人 2009年江苏试题:《怀 鲁迅》(郁达夫)
阅读方法之一——外位阅读法Βιβλιοθήκη 散文阅读方法之一——外位阅读法
《小鸟,你好》(2009年海淀一模题)
第一段:车子开出医院大门,我立刻摇下车窗,探出头,心飞
翔了,是一只冲出笼子的小鸟。 来……会仰起头向大树问好,然后,再对小鸟们说一声:“小鸟,你 早啊!”
结尾段:初春果然给了我“复活”的灵性,我每天早早醒
题目解读
阅读方法之一——外位阅读法
观照题目的显性或隐性意义
题目有如人的双眼,不仅能呈现出文本外在的 美,也能透视出文本内在美的特质。 审视题目显性的或隐性的意义,可以更好地把 握文本的思路,提炼文章的主旨,还可以更好地把 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对阅读文本的思想内容作出科 学地评价。 题目解读的路径:从表达技巧入手,尤其是注 意其修辞手法,如借代、比喻、双关、拟人等。
亦是应对考试的招数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之一——外位(整体)阅读法
最基本的审美阅读意识 高屋建瓴 整体观照
外位(整体)阅读法之“外位”
阅读文本的体裁类型 文本生成的时代背景 作家(或作者)的个性风格
题目的显性或隐性意义
文本后相关的注解说明
阅读方法之一——外位阅读法
确认阅读文本的体裁类型
阅读方法之一——外位阅读法
《绵绵土》(2006年全国卷 )
问:作者是为写“绵绵土”而写《绵绵土》吗 答:不是,为了写故乡之思 问:为什么用“绵绵土”作题目 答:借代之法,代故乡的习俗,进而代故乡 问:作者为什么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写起 答:沙漠乃绵绵土的母体(故乡) 试 题: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 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 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
哲理、言志的→ →议论为主→ →托物说 理→ →见其物而悟其理 2007年广东试题 《泥泞》(迟子建) ▲小说 三要素——小说审美阅读的基本方向 人物(性格特点与社会意义) 情节 (构成) 环境(营造、类别及其作用)
阅读方法之一——外位阅读法
了解文本生成的时代背景
文学类文本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某个特定时期的社会 生活,这个“特定时期”就是文本背景。 诗歌类 2008年湖北试题:《临江仙》(宋· 侯蒙)
文学类文本

阅读方法与复习策略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想说在前面的话
必须养成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必须培 养学生的审美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一种受益终生的能力
阅读能力是高考必须具备的能力
习惯是可以养成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审美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方法的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讲座的基本态度
非理论的——少谈点“主义” 少谈点
……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 据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侯蒙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 仙》词题其上。 题(1)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幽默诙谐 乐观自信 志向高远)
阅读方法之一——外位阅读法
——贵在用心
重在储存
蝶恋花 ·海岱楼玩月作
米芾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 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生海市。鏊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 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
诗人的个性风格:米芾个性怪异,喜穿唐服,
遇石称“兄”,人称“米颠”。其书体洒脱奔放,又严 于法度,欲左先右,欲扬先抑,跌宕跳跃,东坡赞其 “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其词气魄宏大,选材造 语奔逸绝尘,给人以玲珑圣洁之惑,亦有超逸之妙。此 词风格堪称豪放,深得苏轼、王安石等大家的赏识。
“玄学”( 中学生未到与理论结婚的“法定
年龄” ,一盆土不能种植赖以生存的谷物) 可操作性——现身说法的 (高考) 实用的 有针对性的 但愿是不白听的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话题简释
“文学类文本”
诗歌类文本
散文类文本 小说类文本 “阅读方法” 乃建立在文本自身规律上的一种阅读技巧
是走进文本的钥匙
阅读方法之一——外位阅读法
《记住回家的路》 (2009年山东题)
题眼:回家 辞格:比喻 “家”之本义:生命的庇护所 肉体的栖息地 “家”之喻义:心灵的港湾 自我的内心世界 路:乃心路,回归内心生活的途径
《记住回家的路》:记住从社会生活回到内心生
活,在社会的纷争与喧嚣中保持清醒,确立自己的人 生目标,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从而获得充实的 生活和宁静的心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