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人际语法隐喻研究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人际语法隐喻研究

《白象似的群山》中人物对话的人际语法隐喻研究摘要: 本文首先扼要介绍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中的人际纯理功能,然后重点分析人际语法隐喻中的两个主要类型: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并探讨人际语法隐喻研究在语篇分析中的作用。

人际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法隐喻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包括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

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中的人物对话,可以发现通过人际隐喻的使用,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被刻画得更加淋漓尽致。

关键词: 人际语法隐喻;语气隐喻;情态隐喻;语篇分析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 of the clause in Hallidayan Functional Grammar, and the focus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two major types of interpersonal metaphors, i.e. metaphors of mood and metaphors of modality. Implications for textual analysis are also outlined.Key words: interpersonal metaphors; metaphors of mood; metaphors of modality; textual analysis1.引言Halliday认为隐喻是意义表达的“变异”,功能语法中的语法隐喻也包含了词汇隐喻。

Halliday(1994: 343)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两类。

有些功能语言学者认为,语法隐喻还应包括语篇隐喻(胡壮麟,2000)。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主要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

通过对科技语篇的研究,他发现概念隐喻在此类语篇中大量存在,对于构建科技语篇,突出其技术性和客观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也竞相研究其他语篇中的语法隐喻,尤其是人际隐喻现象。

如英语书面广告中的人际隐喻,新闻报道中的情态隐喻,以及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对话的语气隐喻分析来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等。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

书中有两个主要人物,老渔夫桑提亚哥和男孩曼诺林。

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评论家关注的问题。

本文试图以韩礼德(Halliday)的语法隐喻为理论,以小说第一部分中桑提亚哥和曼诺林之间的行为性取向对话为例,进行分析论证,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为他们之间关系的变化提供一个较为合理和有说服力的解释。

海明威的小说以简洁、精练而著称。

由于海明威客观而具体的语言描述,许多评论家称,海明威作品的文体风格和T.S.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表现手法有很大的相似性。

因而,很多读者会认为海明威是一个很少使用语法隐喻的作者。

但正如韩礼德(1994:340-343)所说,语法隐喻是成人语言中的一个突出特点一样,海明威的作品也不乏语法隐喻现象。

分析结果表明: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篇章隐喻表现手法都能够以海明威著名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人物对话为例,本文将重点分析表达人际意义的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的语法隐喻形式,并探讨人际语法隐喻研究在语篇分析中的作用。

在小说中得以发现。

但人际隐喻,具体的说,语气隐喻对于探讨桑提亚哥和曼诺林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突出贡献。

因此,语气隐喻为本文所运用的主要理论。

2.人际语法隐喻理论功能语言学认为:形式是意义的体现,意义来自形式与功能的结合。

形式和意义之间并不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

一种形式可以表示一种以上的意义,一种意义也可由两种或更多的形式体现。

韩礼德的语法隐喻通过研究语法结构对语义的体现关系, 区分了两种体现关系,一种是一致式体现(congruence),即语言结构直接反映现实世界的结构;另一种是非一致式体现(incongruence),即语言结构不直接反映现实,而是表现出一种扭曲的关系,这种不一致的关系是语言单位之间的隐喻过程,即不同的语法域中语言单位之间的转化,这种不一致式的隐喻被称作语法隐喻(Halliday, 1994: 342)。

也就是说,当语言形式和它所表达的功能意义相一致时,这种语言形式为一致式;反之,当语言形式和它所表达的功能意义不一致时,这种语言形式就称之为非一致式, 即隐喻式。

在小句中,人际意义所反映的是人们在与别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时,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表达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等。

当语言形式和人际功能意义不一致时所形成的隐喻称之为人际语法隐喻,人际意义主要由语气和情态来表达, 所以就有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之分。

To be continued……..2.1 语气隐喻在言语交际中,讲话者可以扮演多种多样的语言角色,韩礼德认为其中最基本的是:给予和索取。

交换物也可归纳为两种最基本的类型:物品/服务和信息。

语言角色和交换物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四种最基本的言语功能:陈述、疑问、命令和提供。

前三种言语功能分别是由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命令语气来实现的。

提供可以由几种不同的语气来实现。

这些体现言语功能的一般形式称为言语功能的一致式体现(Halliday, 1994: 365)。

但事实上,由于交际中的种种原因,言语功能与语气系统之间并不呈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

一种语言功能可以由不同的语气来体现,例如:1)Openthewindow.2)I’dlikeyoutoopenthewindow.3)Canyouopenthewindow?这三个句子都可以表达“命令”的功能。

但1)是祈使语气,是命令功能的一致式体现。

2)、3)分别使用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来体现“命令”,属非一致式体现,即隐喻式。

反之,一种语气也可以体现一种以上的言语功能,例如:4)Iwonderifyoucanhelpmewiththat.5)Youshouldtellmethetruth.4)和5)都使用了陈述语气,但体现的言语功能却不是其对应的一致式陈述,而是分别体现了疑问和命令的功能,所以为隐喻式。

这些在语气系统里的变异现象,涉及到从一种语气域到另一种语气域的转移,被称为语气隐喻。

2.2 情态隐喻情态系统是表达说话人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的语义系统。

包括说话人本人对其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出的判断,或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或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

韩礼德指出,情态意义的表达方式有主观和客观取向之分,即情态成分可以表明说话人对命题的主观态度或意愿,也可以表现某种客观存在的可能性或必然性。

又因为主客观取向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就形成四种情态取向:明确主观、非明确主观、明确客观、非明确客观( Halliday, 1994: 355)。

情态取向不同,情态的各种类型就会出现不同的体现形式。

以情态化可能性这种情态类型为例就会出现四种不同的体现形式。

6)Mary’llknow.7)Maryprobablyknows.8)IthinkMaryknows.9)It’slikelythatMaryknows.一般来说,隐性情态取向通过情态副词、情态动词或谓语的其他延伸部分表示,而现行的情态取向则由小句形式表示。

6)和7)分别通过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来表达情态取向,是一致的词汇语法表达形式;而8)和9)则用小句Ithink和it’slikely这些命题形式来体现情态取向。

Ithink的使用增加了说话人的主观性,而it’slikely是使说话人的断言不再具有主观性,成为一个固有的特征。

这两种情况在词汇语法层上构成了隐喻式。

3.《白象似的群山》中人物对白的人际语法隐喻分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讲述了巴黎的一位作家收到一位女读者的来信,表达了期待与他在一个高档餐馆共进午餐的愿望。

作家虽囊中羞涩,终因情面难却,遂下定决心满足她的请求。

然而在约定的餐馆,那女郎虽清楚作家经济困窘却只钟情于价格不菲的美食,导致可怜的作家仅有的80法郎所剩无几。

小说的精彩之处在于男女主人公在餐厅里的对白,特别是女郎的话语中,使用了大量的人际语法隐喻。

从功能语言学的这一理论入手来分析人物的对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

1.“Inevereatanythingforluncheon.”这是女郎看过菜单后的第一句话,从语法看是用来表达信息的陈述句,意思是“我午餐是不吃什么东西的”。

然而依据上文:“…shewasspendingthemorningattheLuxembourgandwouldIgiveheralittleluncheonatFoyot’safterwards?”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是女郎主动提出要作家请吃饭的;如果把“Inevereatanythingforluncheon”作陈述句理解,显然与上文矛盾:一个要求别人请吃午饭的人说自己午饭什么都不吃是不可理喻的事。

借助于语法隐喻理论,我们发现女郎言中之意并非是判断为陈述句所获得的信息。

联系到作家与女读者所处的场景———一家消费不菲的高级餐馆,可以理解女郎要表达的意思,即一致式为:Don’tworryabouttheprices.意在安慰作家不要担心钱的问题,属于人际隐喻中的语气隐喻。

初次见面使用语气隐喻,女郎一方面想在作家面前展示她的矜持和礼貌,另一方面趁机试探他是否愿意为她解囊。

2.“Oh,don’tsaythat.”这是作家对女郎“Inevereatanythingforluncheon”的回答。

看似是表达命令的祈使句,实际上却是在传递信息,其一致式为:Icanafford.是语气隐喻。

这样的命令实际上是一种安慰。

很显然,作家也注意到了昂贵的价格,虽财力有限,但仍旧表现出在女士面前慷慨大方的绅士风度。

3. (Inevereatmorethanonething.Ithinkpeopleeatfaxtoomuchnowadays.Alittlefish,perhaps.)“Iwonderiftheyhaveanysalmon.”“午饭什么都不吃”的女郎点了她的第一道菜,使用的依然是隐喻的表达方式。

“Iwonderif…”是语气隐喻,用陈述语气来表达提问的功能,其一致式为:Dotheyhaveanysalmon?鲑鱼刚刚上市的季节,其不菲的价格可想而知。

使用语气隐喻揭示礼貌的语言背后深藏的贪婪,更显女郎其虚伪之深。

4.“Ithinkyouareunwisetoeatmeat,Idon’tknowhowyoucanexpecttoworkaftereatingheavythingslikechops.Idon’tbelieveinoverloadingmystomach.”女郎感兴趣的第二道菜是鱼子酱;作家尽管惴惴其昂贵的价格,却还是没有任何异议地满足了她,而自己“享受”的是最便宜的羊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