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四个字,道破人生四种境界!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汉初刘向校书时《三易》仍存,汉后下落不明),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易经》讲道,而对于道讲得最早、最系统的是道家鼻祖老子。
辩证法思想萌芽于《易经》体系建立于《老子》。
陈鼓应指出:「老子由万事万物的对反现象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发展规律,从而建立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性的辩证法,它发端于《易经》,而体系的建立则完成于《老子》」。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元、亨、利、贞,就是天地变化的规律,也是《易经》中最常见的四个字。
读懂这四个字,便知《易经》如何经世致用、指导人生。
宋代大儒程颐在《程氏易传》中说,「元亨利贞,谓之四德。
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
」
易经难懂,但并不神秘。
易经里面有四个字最常见:元、亨、利、贞,比喻人生和事业历经的四个阶段:「元」是启始,「亨」
是发展,「利」是收获,「贞」是守成。
那么我们如何把握这四个阶段呢?简而言之:以仁心开启事业、以诚信发展事业、以大义收获成果、以守成巩固成果。
|元·最好的开始|▼
仁者初心,是最好的开始。
「元」是万物的开始,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生。
」所以「元」,就是讲开始。
那么什么样的开始才好?《易经》告诉我们「元者,善之长也。
」我们的开始,要确保是善增长的方向,所以有句话叫做「君子慎始」,我们的开始一定要特别小心。
《易经》告诉我们,只有向善增长的方向才是好的开始,才是我们要的开始,如果是向恶增长的开始,那绝对是不允许的。
进入21 世纪的今天,世界时刻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技飞速发展,而人口不断增长;经济水平迅速提高,而环境遭到大面积破坏;人类寿命得以延长,而新的疾病继续出现等等。
既有好的也有坏的。
在面对物质高度文明的同时,我们似乎更要注意到人的心灵问题,物质的丰富和心灵的孤独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这也是现代人的主要特征。
在1993 年,世界宗教大会在芝加哥召开,大会发表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宣言认为:若人类没有一种伦理方面的基本公识,人类迟早会走上混乱或专制的威胁;若没有全球伦
理就不可能有美好的人类未来。
大会通过两条伦理金律,其中一条是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条是人道原则,把人当作人而不是物。
其实「人道原则」用儒家的话来表达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意思就是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这都是仁学思想的内容,可见仁学思想在重新确立现代伦理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正在广泛地被采纳。
孟子说:「仁者无敌。
」事业要有好的开始,初心需发乎仁念。
仁人者,以利益社会的角度出发,而不单纯为追名逐利。
仁人从来不需要大张旗鼓宣传自己的仁念。
因为他们的仁心,自可通过他们的事业,传达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亨·事业亨通|▼
诚信严明,方能事业亨通。
「亨」又是讲什么呢?讲发展,什么样的发展,才是我们要的发展呢?《易经》讲,「亨者,嘉之会也。
」「嘉」是美好德行的意思。
能够把「嘉」会集过来的发展才是我们需要的发展,所以「元、亨」都是讲以善、以嘉为基础。
「嘉之会」就是诚信严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是德行的基础。
「诚信」是儒家所一贯提倡并力求践履的,《大学》将「诚意」列为「八条目」之一,而《中庸》更把「诚」视为一切德行之本,是承载三达德以实行五达道的坚实基础。
从继承儒家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诚信观,完全可以为全人类普遍接受并且身体力行,因而具有普世性,「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是现代企业和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奉行的生存信条;而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则是立身之本,处世之道。
要想事业亨通发展,必须以诚信原则来经营,建立严明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如此才能迅速成长。
孔子认为诚信是维系人际交往的道德底线,人只有先取信于人才能与人合作交往,只有不失信于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所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诚信」是有经济价值的,能带来良好的商业信誉和经济效益,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信用就是金钱。
」诚信是一种无形资产,离开诚信,社会竞争就会进入无序状态,部分人不讲诚信,大搞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使全社会都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孔子还主张诚信是君子进德修业的基本要务,认为「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利·收获富足|▼
以义为利,方能收获富足。
「利」是什么呢?我们做任何事,不能不考虑到利益的问题,利就是取用的原则。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什么样的「利」是我们可以要的,什么样的「利」是我们不能要的,《易经》给了我们这样的取用原则:「利者,义之和也。
」《易经》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在我们的人生当中,都会涉及到利益,要有一套取用的原则,这个「利」不是随便的「利」,一定要建立在义的基础上;义,就是正义,是利益他人的、利益社会的,这叫做义。
求富是人的本能欲望,关键在于如何去求?儒家义利观的精华就是:以义去求。
在求利的同时,以义为准绳,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就会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孟子说:「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
」可见,孟子并不在乎利大利小,关键在于是否有义,有则利再大不为过,无则利再小也不能受。
朱熹指出「利是从那义里面生出来,凡事处置得合宜,利便随之,所以‘利者义之和’盖是义便兼得利」,可见儒家主张的是见利思义,以义导利,强调人的主体利益意向要与道德的价值取向一致。
所以我们当事业发展到该收获果实的时候,应以大义处之,而不是耍弄手段,损人利己。
李嘉诚经常引用孔子的一句话:「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李先生一生浮沉商海,经历无数大风大浪,靠的是一
个「义」字:「一生之中,我还没有强迫收购过一家公司。
到今天为止,我所收购的公司,都是友好的,大家好商量。
」《大学》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又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
不义之财不能久享。
小义则聚小利,大义则聚大利。
而巨义如李嘉诚,则聚六十年之商业帝国而不倾。
|贞·事业常青|▼
守成防亢,方能事业常青。
《易经》:「贞者,事之干也。
」程颐说:「贞者,万物之成。
」「贞」既代表事物、事业的守成,也代表事物、事业的新发展,再开启下一个「元、亨、利、贞」的循环,这用《易经》话语表达就是「贞下起元」。
而能否开启新发展,戒骄戒躁和求新求变同等重要。
《周易·乾》上九爻辞:「亢龙有悔。
」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
事业有所成就后,就算不会骄傲自大,也要警惕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心态,应该保持求新求变的旺盛心态,寻找新的突破,使事业有新的发展。
「经营之圣」稻盛和夫27 岁创立陶瓷公司,52 岁创立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都在他有生之年成为世界500 强企业。
晚年被请出山,成功挽救濒临破产的航空公司。
为什么他能够在完全不同的事业都有重大成就呢?就是因
为他不以已有的成就为满足,也不被原有的经验桎梏,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从而开始新的事业,开创新的高峰,所谓「贞下起元」。
易道变化万千,《易经》中留下来的智慧,「元」、「亨」、「利」、「贞」,细细思量,对经营人生事业的裨益极大。
深刻理解和把握这四个字,也就理解了人生和经世致用之道。
元亨利贞表
天道地道(五行)人道四方四时气候四义元木仁东春温生亨火义南夏凉养利金礼西秋燥成贞水智北东湿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