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雷竹栽培和管理技术11

雷竹栽培和管理技术11

雷竹栽培和管理技术造林技术一、林地选择造林地以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坡度平缓、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通气、排水良好的乌沙土和沙质壤土为好,一般的红壤、黄壤也适宜栽培。

PH要求微酸至中性。

盐碱土、死粘土,低洼积水,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及高山风口不宜栽培。

二、全垦整地一般采用全垦整地,深达30厘米左右,消除林地中石头、树蒲头、竹蒲头。

然后每亩挖40个定植穴,穴长100厘米,宽60厘米、深40厘米,长边与等高线平行,穴底挖平。

三、母竹选择母竹好坏关系到造林的成活率和成林的快慢,所以选择母竹很重要,除要有个好品种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以l-2年生为好,竹鞭处于幼壮龄阶段,具有饱满的笋芽,较强的抽笋发鞭能力。

梅季种竹或秋季种竹,可用当年新竹造林。

2、粗度一般胸围8-15厘米为好,过大过小均不适宜。

3、母竹除生长健壮,枝叶繁茂和无病虫害外,分枝要低,分枝低可降低母竹高度,防风效果好,造林成活率高。

四、挖掘与运输1、最好在林缘或稀疏竹林中选择符合标准的母竹,然后确定母竹行鞭方向。

一般最下一盘分枝的方向与去鞭方向大致相同。

根据竹鞭方向,按来鞭16厘米,去鞭33厘米挖去母竹。

挖时不要扳摇竹秆,以免扭断竹秆与竹鞭连接处的螺丝钉和损伤鞭芽。

母竹带宿土10公斤以上。

挖起后应立即斩梢,切口要平,呈45度角,带5-7盘枝。

2、母竹运输母竹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护好鞭芽和螺丝钉,装卸过程中应尽量小心;缩短途中运输时间。

远距离要进行包扎,覆盖,喷水保湿,减少蒸发。

五、栽竹季节一般春季2月、梅季6月初、秋末9-10月种竹比较好。

梅季种竹优越性1、增加栽竹季节,丰富母竹来源,每株母竹价格比春、秋季低1元左右,加快竹笋发展速度。

2、梅季正是竹鞭行鞭期,挖取母竹后,竹林能立即行鞭,填补空穴,当年就能恢复,不影响母竹园产量,农民愿意出卖母竹。

3、成活率高,发鞭快,出笋成竹多。

4、梅季种竹前期发的新鞭,次年就能出笋,比秋季种竹提早-年成林,相当于春季种竹。

梅季种竹效果好,是由于梅季雨水多,湿度大,竹子生理活动旺盛,并正处于新竹已长成,由地上部分生长转入地下部分生长的转折点,因此梅季种竹立即发根行鞭,成林快。

梅季种竹注意事项:1、梅季种竹时间应选择在刚好入梅时或入梅前几天为好。

梅季后期不宜种竹,因出梅后马上进入高温干旱的伏天。

2、母竹选用上年或当年新竹,因新竹生理活动旺盛,种后发鞭快。

3、多带宿土,每株母竹带10公斤以上。

4、梅季种竹以雨前种植为好,如果情天干燥,种时就应浇水,最好覆土大半后用淡粪水混选再覆上。

连续晴天,应隔几天浇水1次。

5、梅季一过,立即进入伏天,要加强土壤和水肥管理。

六、栽植母竹母竹运到后应及时种植,种时要掌握4个要点。

(一)穴底要平种时根据母竹竹篼大小,适当修正种植穴,填回表土,穴底要平。

(二)竹鞭放平种竹不指望母竹本身长大成材,而是依靠所连的竹鞭抽鞭发笋成林,所以母竹的竹秆不强求直立,而竹鞭一定要种平。

解除母竹包扎,放下母竹,放平竹鞭,使鞭根自然舒展。

(三)适当浅栽竹鞭的深度一般以竹鞭在土中20-25厘米为宜,可以比原来略深,不宜深栽。

栽得过深,容易引起烂鞭而不出笋。

(四)鞭土密接竹蔸下部要与土壤密接,不留空隙,然后回入表土。

自下而上分层踏实,每株浇5-10公斤淡粪水,再覆上培成馒头形,上盖松土,然后打桩固定竹秆则更好。

培育管理一、幼林管理要使新造竹林成林快,必须做好以下抚育管理工作。

(一)除草松土新造竹林,母竹稀疏,林地光照充足,容易滋生杂草,2、6、9月结合松土,除草3次。

前两年可间作农作物,以耕代抚,既促进新竹生长,又增加了收入。

间作农作物,必须以抚育竹林为主,选用豆科等矮秆农作物或绿肥。

(二)施肥1年施肥3次,2月每株母竹施人粪10公斤,6月施人粪20公斤,9月施猪粪、嫩草、豆秆和绿肥25公斤。

施化肥应远施,散施和谈施,每株母竹O.5两。

(三)补植因天气干旱。

带土过少从螺丝钉受损等因素,部分母竹栽植后干枯死亡,应及时补植。

但必须区别"假死"及真死的母竹。

(四)管护对摇动和露鞭的母竹,应及时覆土。

前2年以留新竹为主,对弱小的竹笋可以进行适当疏笋,以提高成竹率和母竹质量。

秋季9-10月可砍去竹梢,留枝12档左右。

冬季进行摇雪,以防雪压。

注意病虫防治。

干旱季节进行浇水,多雨季节进行开沟排水。

二、成林管理(一)养好母竹高产竹林要求每亩立竹投600-300株。

每年留养新竹150-200株,要求分布均匀,母竹健壮,竹龄结构合理。

母竹留养时间以出笋高峰稍后,雷竹以清明前后1星期留养最合理。

(二)施肥培土要使竹林高产,必须每年对竹林进行施肥。

每年施肥4次:1、长笋肥:时间3月,此时气温逐渐上升,竹笋生长加快,升始陆续出土,是竹林内部大量消耗养分及需要大量养分补充的时期,宜施氮肥为主的速效肥,加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10%-15%。

2、长鞭肥:时间6月,这时新竹成林,竹林生长由地上部分转入地下部分生长,因新竹生长成林,老竹换叶,加之笋期大量挖掘竹笋,竹林内部所积累的养分已大量消耗,所以6月施肥又称"产后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35%-40%。

3、催芽肥:时间9月,此时竹林大量行鞭,笋芽开始分化,又因大气干旱,宜用液体肥料,施肥占全年施肥量的15%。

4、孕笋肥:时间11月,此时因外界气温较低,竹林生长强慢,为了促进地下竹笋生长,为下年"早出高产"打基础,宜施大量有机肥料,可起到提高地温和保暖作用,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35%-40%。

每亩产500公斤竹笋,需氮肥15公斤,磷肥7公斤,钾肥10公斤。

不同立地条件及不同产量要求,施肥量各不相同,但必须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相配合。

施肥方法:化肥散施,磷肥相对集中,有机肥深施,适当增施硅肥。

每亩产1500公斤笋,6月需施尿素25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9月需施人粪1500公斤;11月施猪栏肥5000公斤;3月需施人粪1500公斤。

培土对提高产量,改良土壤都有很大好处,有条件的地方,每年施加一定量的客土。

(三)削草松土削草松土有利于清除杂草,疏松土壤,减少水分蒸发,促进地下鞭和竹笋的生长。

每年应在6月深翻和11月浅翻松土各1次,结合松土进行施肥。

(四)水分管理竹笋喜欢湿润的土壤,但又怕积水,所以平地、山弯、土壤粘重的竹林,要开好排水沟。

开沟的深浅、数量,可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地形来确定。

土壤粘重,地下水位高的平地,宜多开深沟,反之,土壤沙性的坡地竹林,可少开、浅开。

总沟应深、宽,支沟略浅,以便排水。

(五)砍伐老竹高产竹林的年龄结构要年轻,1-3年生母竹应占70%以上。

新竹每年要留养,老竹每年要伐去,以保护一定的竹林密度和合理的年龄结构。

一般母竹以2-3年出笋力最强,4-5年下降,6年以上老竹应更新。

砍伐老竹的时间,可在6月结合松土进行,连竹蔸一起挖除,清除老鞭,提高土地利用率,使新鞭在疏松的土地中生长。

(六)竹林保护雷竹竹秆壁薄性脆,易折断,为了防止风倒雪压,常用钩梢降低竹林高度。

钩梢时间一般是5月初、6月和9月。

5月初当竹笋长到一定高度时,用摇梢可把摇下的嫩梢加工笋干或食用。

9月钩梢,竹林木质化程度提高,增强了抵抗风雪危害的能力,但因竹梢顶端生长,消耗了较多的养分和水分,抑制了下部枝叶及地下鞭根生长。

因此,以5月和6月钩梢比较好。

钩梢强度,一般留枝12-15档左右。

钩梢后如遇冬季大雪,仍应及时进行人工摇雪,减轻雪压。

(七)开花竹林改造雷竹林内经常发生零星开花,大部分发生在当年生新竹,其开花率可达新竹的20%左右,有整株、半株或少量分枝开花。

开花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因开花消耗大量营养,对竹林生长极为不利。

所以一旦发生开花,可采取以下措施:1、对整株开花而没有叶片或只有少量小叶片的竹株,及时连蔸挖去,减少养分消耗;半株或少量枝条开花的竹株,剪去开花部分,暂时保留竹株。

2、垦复深翻,挖去老鞭,疏松土壤,促进地下鞭的生长。

3、多施氮肥,少施磷肥。

4、加强抚育管理,改善竹林的水肥条件,挖笋时减少对竹鞭的损伤,及时防治病虫的危害,使竹林旺盛生长,抑制、延缓竹林外花,促进竹林的自我复壮。

雷竹提前出笋高产技术一、提高地温雷竹要提早出笋,必须采取增温保温技术,提高土壤温度。

冬季,采用覆盖物进行林地覆盖,竹叶是最佳的覆盖材料。

二、灌足水分水分是竹林生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因子。

要提早出笋,必须加强竹园的水分管理。

一般1年应进行2次浇水,第1次在8-9月,笋芽分化期,此时气温高,蒸发量大,上壤容易干旱缺水,应1次浇透灌足水分;第2次在12月中旬,覆盖竹叶前,竹笋出土生长需要大量水分,而冬季又是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季节,因此必须进行人工浇灌,浇水量不少于15000公斤,浇透后,立即覆盖竹叶。

三、重施肥料雷竹高产施肥,应根据不同肥料性能,肥料含量、产量目标、土壤中养分状况和竹林生长所需的养分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使施肥更合理。

一般氮磷钾采用5:1:2的比例,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1年施肥4次。

5月底至6月初施行鞭肥,每亩施尿素50公斤,栏肥1000公斤,结合松土翻入土中,以迅速补足竹林养分,促进竹林提早行鞭。

8月底至9月初施催芽肥,每亩施复合肥100公斤,加水5000公斤,促进笋芽提早分化。

10月底至11月初,施孕笋肥,每亩施栏肥4000公斤,浅翻入土,可使土壤疏松,湿润,提高地温,促进笋芽膨大生长,为早出高产打下基础。

最后1次施肥是在12月中旬覆盖竹叶以前,每亩施尿素60公斤,灌水1.5-2.5吨,浇透林地,以提高竹笋产量。

四、合理挖笋和养竹12月中旬施肥、浇水和覆盖竹叶的雷竹园经40天左右,就可挖笋。

由于覆盖厚度在30厘米左右,挖笋前穿软底布鞋在竹园内走动,如发现硬物顶脚掌,即可拨开覆盖物,挖出竹笋,挖后盖回原土和覆盖物。

以后每隔数日挖1次,渐缩短间隔时间。

当挖笋过半时,就可减少覆盖物厚度成全部清除覆盖物,以迅速降低土温与湿度,控制延迟竹笋出土,便于母竹的留养,对留养的竹笋应采取保护措施。

虫害防治一、竹广肩小蜂l、症状:幼虫在雷竹等食用中小型竹的枝梢及小枝内吸收营养,使被害竹枝膨大,形成虫瘿,并于当年秋天落叶,使竹林生长不良。

严重者全株竹叶落光枯死。

2、防治方法:①秋冬季节伐除或钩梢受害竹株,将枝叶在林外烧毁。

②成虫小蜂在盛期用"62l"或"714"烟雾剂分两次重杀,间隔期5-7天,或用敌敌畏烟剂重杀。

③5-6月用氧化乐果原液竹腔注射,每株2毫升左右,效果较好。

二、竹螟1、症状:竹螟又称竹叶野螟、竹卷叶虫、竹苞虫。

以幼虫结茧取食竹叶危害,受害竹林影响竹林正常生长,减少出笋量,对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

2、防治方法:①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可设置黑光灯诱杀。

②成虫羽化后要寻找蜜源植物补充营养,在第一代成虫期,对蜜源植物喷撒2.5%敌百虫粉、杀螟松粉或50%敌敌畏1000倍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