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的经济发展

东北的经济发展

•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辽河、松花江流域水 污染防治和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进展,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 --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改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贫困人口继续 减少。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
市景观。 • 三是建筑景观旧。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建设主要是以低矮的平房和陈旧的工业厂房,仓
库为主体,整体上建筑景观老化。四是生态污染业多。东北地区以机械工业,电力供 应为主,污染源多,每年消耗全市煤总量近1/5。五是没有充分发挥现有铁路专用线 优势及仓储用地优势,铁路交通设施带来了交通瓶颈。
三、东北老工业区的衰落来自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展步伐相对仍较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扩大:改革开放初期,辽宁
省GDP是广东的2倍,而现在广东是辽宁的2倍;1980年黑龙江省的GDP与东部6省市的平均值相当,现
在为其46.2%,人均GDP仅是上海的四分之一。
衰落原因
• 1、工业技术装备老化 。
• 2、不利的经济结构 。 • 3、市场经济的冲击 。 • 4、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
3、振兴目标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人均 地区生产总值比2002年翻一番。
•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服务业比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均有明显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增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感谢聆听
以东三省问题为例
表 2009 年东北三省与华东三省工业组织指标比较
尽管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 来,东北地区经济有所提高,但经济在全 国的比重仍在下降。2002年时为11.1% , 2003年下降到9.6%,2004年9.3%, 2005年8.7%。原材料与装备工业主导产 品的地位相对下降,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与全国七大行业 主要经济效益相比,总资产贡献率为 4.36%,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左右;流动 资产周转次数为0.86次,而全国平均水平 为1.16次;资产负债率为6.78%,高出全 国平均水平3.21个百分点。
•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国有企业改 制基本完成。形成以沿海、沿边和主要城市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对外贸易 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有较大提高。
4、取得的成效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改革开放以来被拉开的发展差距逐年 缩小,赶上了全国平均增速。东北地区率先实行了免除农 业税等惠农政策,粮食生产连创历史新高,作为全国商品 粮和肉食供应基地的地位日益突出。以国有企业改组改制 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绝大多数国有企业 已扭亏为盈,摆脱了困境,利润大幅度增长,对外开放水 平明显提高。企业技术进步成效显著,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等"民心工程"进展顺利,资 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 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初步 建立,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目前,东北原油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二,木材产量占
全国的二分之一,汽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造船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1990年以来,由于体制
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资源性
5、存在的问题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现有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已经基本
到位,东北三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积极可喜的成绩,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
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东北三省目前取得的成
绩只是阶段性的,与全国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经济总量仍呈下降趋
东北的经济发展
/
目 01 / 简介 录 03/ 衰落
05 / 建议
/ 02 优势与劣势 04 / 振兴
一、东北老工业区简介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对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 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 勒盟等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的统称。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较 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然而随着 改革开放的深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落后 于东部沿海地区。
四、东北工业区的振兴
• 1、背景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谋划全局,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继实施沿海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又一重 大战略决策。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 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 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发展接续产业。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由此提出。
势、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深化国企改革战略重组困难重重、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
面临考验、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缺少政策保障、就业民生和社会保障压力大、诸多风
险依然存在等,尤其是东北三省思想观念转变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一些历史上积累
的影响长远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还没有完全解决,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工作,全面实现振兴目标任重而道远。
也就是说,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还是 以大工业时代的国有企业为主,缺少对支 柱产业起支撑作用的关联配套企业。
五、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意见
一、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二、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加快发 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 五、积极推进资源六、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 经济型城市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七、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八、深化省区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九、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改革开放40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变化
二、东北老工业区区位优势与劣势
• 优势:国家政策,丰富的能源,历史悠久,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 劣势:一是功能布局混乱。东北地区工业、仓储、居住、商业、公建等设施用地杂乱
无章,相互封闭、混杂在一起,未形成区级商业服务中心。 • 二是基础设施差。市政设施落后,尤其是供热设施仍处于地面裸露状态,严重影响城
2、国家政策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实施振 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政策措施。目前,《若干意见》确定的社会保障试点、增值税转型、豁免企业历史 欠税、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厂办大集体改革等各项政策已付诸实施。东北三省广大干 部群众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加大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开放步伐,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任重道远, 需要不断创新思维和行动。巩固和提升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基地、重要林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机械工 业和医药工业基地地位和功能,是振兴东北地区的关键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