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游戏见习准备 观察法
学前儿童游戏见习准备 观察法
观察结果案例分析
学前儿童游戏
案例一:
观察对象:刘睿康 男 5周岁
当老师宣布小朋友去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后,他跑到玩具柜那儿,伸手从台面上取下 一顶军帽戴在自己的头上,并用双手握住帽檐在头上转动了几下。接着又走到放着一筐胶 粒的玩具柜边,用几个两孔的胶粒拼搭成了一只手枪的(┓)形状物体,并插进了自己的裤子 腰带间,用右手掌拍了拍。当他转身要离开的时候,老师问他:“你今天玩什么游戏?刚才 插的那个东西是什么?”他很得意地回答老师:“枪,我玩警察,我是警察。”回答完老师 的提问,就开始在场地上走来走去,眼睛还不停地扫视着。过了一会儿,他走到肯德基的 柜台前,不说一句话,自己动手拿起了土豆泥盒子,打开了盒子上面的盖子,张开嘴假装 吃了一下,又放了回去,接着又拿另一盒,做了同样的动作,这样的动作他重复做了五次 ,然后离开又开始在场地上走来走去,直至游戏结束。
准确地预设游戏
观察可以及时地满足和拓展儿童的生活经验、能为儿童提 供充分的游戏条件
有效地指导游戏
把握介入游戏的时机、选择恰当的指导方式、实施有效的 指导策略
及时有效地评价游戏
为评价游戏提供具体翔实的资料、对儿童的游戏给予及时 反馈、及时地发现游戏中的问题
二、游戏观察的基本要素
学前儿童游戏
在游戏的观察中,主要围绕“人”和“物”两方面,就游戏主 题、材料、行为习惯等方面作为主要的观察内容。具体表现为:游 戏中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游戏中角色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六、入园组织游戏活动时常见问题
学前儿童游戏
问:当某个孩子具有某种特殊强烈的兴趣,而又不愿与其他小朋友 交往时,怎么办?
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他(她)来“讲讲”或“展示”其成品,引起全 体幼儿对他的关注、了解,促进交往。如:某个孩子特别喜欢凶猛动物, 自己常常一个人独自玩动物玩具,教师可让他在全体幼儿面前展示其玩法 ,培养了他的自信心,也增进了他与其他伙伴的了解,愿意与他一起玩。
(3)一定的游戏空间和布置场地的材料(桌子、椅子、垫子等)也是 幼儿游戏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长廊上的一块空地”和“ 一些垫子”等,也许这三名幼儿的游戏就会变成泡影。
五、游戏观察量表简介
一、游戏兴趣量表 利伯曼“爱做游戏的量表” 二、游戏发展进度量表 高尔登和库尔特尔的游戏发展进度量表 三、豪威斯的同伴关系量表 四、社会的游戏-认知量表 帕顿/皮亚杰量表 五、斯米兰斯基量表 六、游戏环境:活动区、游戏场地、户外游戏场的评价表 七、幼儿园常用游戏量表案例
六、入园组织游戏活动时常见问题
学前儿童游戏
问: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行为习惯出现了不符合成人的要求时,怎 么办?
教师不要急于以成人的经验及眼光去对待,应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再作出判 断。例如:某个幼儿将钱放进汽车玩具,并不是什么破坏行为,而是把汽车玩具 当做家里的存钱罐了,这是他自身经验的再现。再如:某幼儿在玩游戏时,想去 银行取钱,而银行的业务员却在理发店理发,他告诉来取钱的小朋友自己去银行 拿钱,想拿多少就拿多少。而教师只看到了小朋友自己在拿钱的结果,却没有看 到整个过程。如果成人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游戏的情况,就容易错怪孩子,影响 游戏的开展。
(2)缺乏有条理的理发、洗头的操作程序经验。当老师问其怎么给客人理 发、洗头时,她示范做了一下,把“洗发液”倒在顾客头上,再揉按两下, 就算完事了。
(3)玩具筐中的有关理发用具的材料种类不全,如没有理发用的剪刀,假 如提供的话,可能游戏中就会出现有关剪发的游戏情节,相反筐中各种化妆 品瓶,洗发液较多,这可能与上面案例中出现几次美容情节有直接的关系。
何。
游戏的态度
幼儿在游戏中的情 绪体验怎样,是表 现出活泼开朗、兴 趣高涨,还是无所 事事、闲逛、发 呆。游戏中是否表 现出自娱性体验。
除此之外:还有游戏的主题、游戏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以 及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等等。
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的数量、 种类是否符合幼儿 的需要,有无替代 物,是否有争抢玩 具材料的现象发 生;幼儿在游戏中 是利用玩具材料进 行操作、还是进行 交往。幼儿对新出 现的材料有什么反
六、入园组织游戏活动时常见问题
学前儿童游戏
问:当观察到游戏情节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时,怎么办?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材料”、“引导观察”、“参观”、“个别谈话 ”、“讨论”、“讲评”等方式,了解幼儿游戏的想法及存在的问题,促进 幼儿积极观察、考,以积累新的经验。例如:在“小舞台”的幼儿一直处于 听音乐做动作的情节,兴趣一直不浓。教师在幼儿观看魔术表演、已具备这 方面的经验后,在“小舞台”提供了“帽子”“布”“布袋”“筐子”等材 料时,幼儿出现了变魔术的情节,游戏情节发展了,来此玩的幼儿也多了。
观察结果案例分析
学前儿童游戏
教师分析:
(1)游戏结束,老师问她们三人为什么到外面去搭一个家,她们说因 为里面的“家”都有小朋友玩了,可她们也想玩娃娃家游戏,所以就到外 面用垫子自己重新造了一个家。
(2)由于游戏中孩子自主性较大,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能 自己解决游戏场地的问题,她们能够根据自己游戏的需要和现有条件限制 (原有场地已有人玩)想出重新寻找游戏空间的方法,并付诸实际行动。
观察结果案例分析
学前儿童游戏
教师分析:
从这位幼儿的一系列的游戏行为中可以分析出以几个方面的情况:
(1)能较合理地选择与自己游戏主题相关的游戏材料,并会主动找 替代物来代表游戏中的“用品”。
(2)游戏开始前就已形成了玩某游戏的意图和动机。因而当游戏一 开始,他就径直地选择了帽子、手枪等警察的标志物。
四、观察结果分析——以游戏活动观察为例 学前儿童游戏
分析的角度
游戏空间安排
游戏场地安排是否 合理,有无浪费的 地方或过于拥挤的 区域;相临近的区 域是否在一起;游 戏场地之间是否有
明显的通道。
游戏时间
游戏开始、进行、 结束的时间分别是 多少,幼儿游戏的 时间是否满足了幼 儿的需要。儿童在 游戏中的坚持性如
学前儿童游戏
六、入园组织游戏活动时常见问题
学前儿童游戏
问:当孩子的做法与想法违反生活常规时,怎么办?
教师可用亲切平和的语气询问,以了解其真实想法。如“你想干什么 ?”“你要干什么?”等,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思考,逐渐学会辨别是非、作出 正确的行为判断。例如:“娃娃家有个幼儿(中班),把布娃娃放进洗衣机里 ,说是给娃娃洗澡。教师看到这种情况后,不能马上制止,而是通过询问, 了解到这个幼儿是把这个情节中的布娃娃等同于她家里的玩具布娃娃了,而 她的妈妈曾经就是把布娃娃放在洗衣机里洗干净的。这是她生活经验的再现 。教师要引导她回忆其母亲给她洗澡的情节,帮助她了解怎样给娃娃洗澡, 而不是将现成的答案告诉她。
包括日常生活常规及幼儿间相互交往的规则。
幼儿园各年龄阶段游戏的基本特点
学前儿童游戏
从幼儿能力发展来看,各年龄班幼儿在游戏方面的表现是不同的。因此,各班在 观察时各有重点。
小班
中班
大班
主要处于平行游戏 阶段,满足于操纵、 摆弄物品。对物品的 需求是别人有的,我 也要有,对相同物品 要求多,矛盾的焦点 主要在幼儿与物品的 冲突上。因此,小班 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
随着生活范围的进一 步扩大及能力的增 强,幼儿不断产生新 的主题,因新主题与 原有经验之间的不和 谐而产生冲突,运用 已有经验在现有的基 础上去创新,成为游 戏观察的重点,同时 相互交往、合作、分 享、解决矛盾也成为 游戏观察的另一个重
点。
三、游戏中常用的观察方法
学前儿童游戏
观察 方法
扫描 法
定点 法
用物品上。
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 生活经验的丰富、游戏 情节较小班丰富,处于 角色的归属感阶段,虽 然选择了一个角色,但 想做多个角色的事情, 想与人交往但尚无交往 技能,人与人交往出现 冲突的多发期。因此, 观察的重点应该是在幼 儿与幼儿的冲突上,不 管是规则上的、交往技 能上的、还是使用物品
上的。
(4)游戏中出现了交往性的与自己所扮角色有关的角色语言,但还不够丰 富,如可以使用一些征求客人意见和要求的语言。
观察结果案例分析
学前儿童游戏
案例三:
观察对象:张琪、叶芝琳、裴星瑶等几名幼儿
观察主题:娃娃家
裴星瑶抱着五六块彩色垫往走廊上一块空地走去,老师问其干什么用 ,她说:“我们要搭一个家。”张琪、叶芝琳接过她手中的垫子开始在地 上一块一块地拼插起来,一直拼成一个正方形的地毯,才停止拿取垫子。 她们三人又搬来了几张椅子围在垫子四周。裴星瑶很高兴地说:“我们的 家好了,对了,再去拿点餐具吧!”经她这一提议,三个人一同来到已布 置好的另一个娃娃家(里面已经有几个幼儿在玩),向别人借了一些餐具 后回到了她们自己拼搭的家,玩起了娃娃家的游戏。
,拿起放在小椅子上的两本故事书,开始漫不经心地翻阅起来。
观察结果案例分析
学前儿童游戏
教师分析:
(1)整个游戏过程,她的注意力较集中,并对有关美容的事情干得特别专 注,可能与其日常生活有紧密的联系。比如:在给客人“涂擦指甲”时,即 有一定的顺序,也有一定的方法,从大拇指开始依次往下到小拇指,在给每 个指甲涂抹时都是从指甲的根部往外一下一下地涂。
幼儿园实训准备—游戏观察
求是学院 李帆(讲师)
幼儿园实训准备—游戏观察
1
游戏观察的意义
2
游戏观察的基本要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游戏中常用的观察方法
4
游戏观察记录与分析
5
游戏观察量表简介
6 入园组织游戏活动时常见问题
学前儿童游戏
一、游戏观察的意义
学前儿童游戏
真实地了解儿童
了解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了解儿童认知和社会性水平、了 解儿童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
主题方面:
包括幼儿已有的游戏主题(游戏中相应的语言、表情、动作、 交往能力等)及新出现的主题,如果出现与近阶段教学内容相联系的 主题,则作为观察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