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某常见金属的结晶水化合物MCl3⋅6H2O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固体1一定是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B. 气体1通过五水硫酸铜晶体,固体变蓝色C. 常温下,溶液2能溶解铜D. 固体2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固体变黄色【答案】C【解析】解:A.M可能是Fe、Al,若固体1为Fe2O3,不能和NaOH反应,故A错误;B.气体1为HCl和H2O混合物,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故B错误;C.溶液2为HNO3溶液,常温下能溶解Cu,故C正确;D.固体2为AgCl,加入Na2S溶液,AgCl转化为Ag2S,而Ag2S是黑色的,故D错误。
故选:C。
M为3三价金属,可以发生水解,M可能是Fe、Al,固体1为Fe2O3或Al2O3,气体1为HCl和H2O混合物,气体2为HCl,溶液1为稀硫酸,溶液2为HNO3,固体2为AgCl。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关键是对盐类水解的理解,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2.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已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
已知:甲+乙→丁+己,甲+丙→戊+己;25℃时,0.1mol/L丁溶液的pH为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1mol中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1mol电子B. Y元素位于第2周期第IVA族,它可以形成自然界中硬度最高的天然矿物C. 化合构戊中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D. 原子半径:W>Y>Z>X【答案】C【解析】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H,Y为C,Z为O,W为Na,甲是Na2O2、乙是H2O,丙是CO2,丁为NaOH,戊是Na2CO3,A.由2Na2O2+2H2O=4NaOH+O2↑,只有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1molNa2O2反应时一半作氧化剂、一半作还原剂,转移电子为1mol,故A正确;B.C的原子序数为6,位于第2周期第IVA族,C形成的单质金刚石为自然界中硬度最高的天然矿物,故B正确;C.戊是Na2CO3,碳酸钠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故C错误;D.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W>Y> Z>X,故D正确;故选:C。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0.1mol⋅L−1丁溶液的pH为13(25℃),丁是一元强碱,其含有的金属元素在短周期,则丁应为NaOH;发生反应:甲+乙=丁+己,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甲、乙两种物质至少共含有H、O、Na元素,己是由Z组成的单质,由发生反应可知,己不能是Na,结合原子数可知,X为H、Z为O、W为Na元素,故己为氧气,可知甲是Na2O2、乙是H2O,再由甲+丙=戊+己,可知丙是CO2,戊是Na2CO3,则Y为C,据此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题目要求可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相互转化、丁为NaOH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3.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为金属元素,X、W为同一主族元素。
X、Z、W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甲、乙、丙,甲是常见温度效应气体。
X、y2、z、w分别为X、Y、Z、W的单质,丁是化合物,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反应①②③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 X、Y、Z、W四种元素中,W的原子半径最大C. 在信息工业中,丙常作光导纤维材料D. 一定条件下,x与甲反应生成丁【答案】B【解析】解:A.反应①是:2Mg+CO2− 点燃 2MgO+C,反应②是:C+O2− 点燃 CO2,反应③是:2C+SiO2− 高温 Si+2CO,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B.X、Y、Z、W四种元素分别为C、O、Mg、Si,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Mg>Si>C>O,Mg原子半径最大,故B错误;C.丙为SiO2,在信息工业中,常作光导纤维材料,故C正确;D.一定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CO,故D正确。
故选:B。
X、Y、Z、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为金属元素,氧化物甲是常见温度效应气体,能与金属单质z反应生成氧化物乙与单质x,可知甲为CO2,z为Mg,乙为MgO,x为C,故y2为O2,故X为碳元素、Y为氧元素、Z为Mg,X、W为同一主族元素,则W为Si,故丙为SiO2,单质w为Si、化合物丁为CO。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熟练掌握常见连续反应、三角转化、特殊置换反应、特殊现象反应等。
4.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为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Z2为Z元素的一种单质。
已知:A、D均含有10个电子,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省略)。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W>Y>Z>XB. 若C中混有E可用水洗方法除去C. A在工业上常用作制冷剂D. B与D反应生成Z2时,D作还原剂【答案】D【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X为H,Y为N,Z为O,W为Na元素,A为NH3,B为Na2O2,C为NO,D为H2O,E为NO2。
A.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W> Y>Z>X,故A正确;B.NO2与水反应生成NO和硝酸,若NO中混有NO2,可用水洗方法除去,故B正确;C.NH3氨气沸点较低易液化,工业上常用作制冷剂,故C正确;D.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H2O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不变,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D错误;故选:D。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为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Z2为Z元素的一种单质,已知A、D均含有10个电子,则A、D为氢化物,可能为CH4、NH3、H2O、HF等;根据转化关系可知,A与单质Z2反应生成C,B与D反应生成Z2,且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则C为NO,H2O,A为NH3,Z2为O2,B为Na2O2,E为NO2,结合原子序数大小可知,X为H,Y为N,Z为O,W为Na元素,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题目难度不大,推断物质、元素组成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5.A是一种常见的单质,B、C为常见的化合物,A、B、C均含有元素X,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①和②互为可逆反应B. X元素可能为铝C. X元素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D. 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解析】解:A.可逆反应的定义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的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上述①②两个反应的反应条件不相同,不是可逆反应,故A错误;B.A单质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B和C两种化合物,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存在负化合价,应为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不存在负价,所以X元素不可能为铝,故B错误;C.A单质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B和C两种化合物,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存在负化合价,应为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不存在负价,故C错误;D.单质A生成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化合物生成A单质,化合价了发生变化,所以反应①和反应②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故选:D。
由转化关系图可以看出,A这种单质与强碱发生反应,生成了两种产物B和C,而且B 和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B和C又可以在强酸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单质A,那么可以看出反应1应该是A物质的歧化反应,反应2应该是关于一种元素的归中反应,则可以知道B和C中应该分别含有A的负价态物质以及正价态物质,则A可能为Cl2或S,应为非金属元素.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推断,主要考查非金属元素的歧化反应和归中反应的特征应用,关键是理解金属无负价,题目难度中等.6.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它们形成的化合物X、Y、Z、W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X、Y、Z均含有d元素;X的焰色反应呈黄色;Y是两性氢氧化物:0.1mol⋅L−1W溶液的pH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元素的单质和氢化物可能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B. c元素的含氧酸的酸性在同主族中最强C. c与e和a与e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电解质且化学键类型相同D. b、c、d元素的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c>d>b【答案】A【解析】解:A.如为O3、H2O2,则具有漂白性和氧化性,故A正确;B.如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则酸性不一定强,如HClO,为弱酸,故B错误;C.c与e和a与e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分别为NaCl、HCl,分别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Na>Al,故D错误。
故选:A。
X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应含有Na元素;Y是两性氢氧化物,应为Al(OH)3,0.1mol⋅L−1W 溶液的pH为1,应为强酸,可为HCl,由转化关系可知X为NaAlO2,Z为AlCl3,则a、b、c、d、e依次为H、O、Na、Al、Cl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把握焰色反应、pH计算、两性氢氧化物推断物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W为HCl、Y为氢氧化铝为推断的突破口,题目难度不大。
7.A~F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其中C和D的稀溶液不反应,B、C与D反应还可生成A(产物水等略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铂丝蘸取A溶液灼烧,焰色反应显蓝绿色B. D的浓溶液有强氧化性C. E是一种有毒气体,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D. A的溶液电解时,阳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答案】C【解析】解:A.A为硫酸铜,则铂丝蘸取A溶液灼烧,焰色反应显蓝绿色,故A正确;B.D为硫酸,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B正确;C.E为二氧化硫,可用作葡萄酒的添加剂,用作还原剂,避免葡萄酒变质,故C错误;D.电解硫酸铜溶液,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是氧气,电极方程式为4OH−−4e−=2H2O+O2↑,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