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需求响应

需求响应


需求响应与智能电网
共同目标:
实现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清洁、高效、互动。
两者关联:
智能电网是诸多DR项目的先决条件(比如普及智能电表); DR是智能电网的最佳应用之一,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 分; DRSG联盟,Demand Response and Smart Grid;
与DR相关的智能电网技术
改进的客户服务(Improved Customer Service)
营销系统能够适应DR和智能电网模式下的经营模式变革, 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增值服务)
DR与智能电网协作的效益
激励用户主动参与DR项目; 优化DR项目管理与电网运行; 促进电力市场发展; 兼容各种发电方式和新技术;
智能电表 数据采集 用能管理 运行分析 咨询服务
用电高峰 供电公司发布电价 提高通知! 提高通知! 用电负荷降低! 用电负荷降低!
用户调整用电策略 目的:推迟电力设施升级,提高电网稳定性和电能质量!
传统供需关系
供应方
企业大客户
需求方
家庭小客户 传统供需关系:缺乏价格或者政策激励,需求方没有动力去安排错峰 使用,因此供应方只能不断调整生产以满足需求
电力需求增长 -> 建立新的电力生产设备 -> 电力需求增长 -> 建立新的电力生产设备
DR模式下的关系
供应方
企业大客户
需求方
家庭小客户 DR供需关系:制定与电力使用现状相关的价格或激励政策,促进 需求方 合理用电,产生消峰、错峰的效果
电力需求增长 -> 建立用电高峰期激励措施 -> 用户错峰用电-> 推迟电力设施升级、电网稳定
阶梯电价:不是真正意义的DR措施,无法达到准确调整需求的目的 只能起到一定的降低能耗的目标
DR分类(2)
基于激励的DR(incentive based DR)
指DR实施机构通过制定确定性的或者周期性的政策,激励 用户在系统可靠性受到影响或者电价较高时及时响应并削 减符合; 直接负荷控制,DLC(Direct Load Control),DLC执行机 构直接远程控制用户设备避开用电高峰,提前通知; 可中断符合,IL(Interruptible Load),类似于DLC,不过 需要得到用户同意方能控制设备开、关; 需求侧定价,DSB(Demand Side Bidding),改变用电模式, 以竞价的形式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并获得经济利益。
智能电表(Smart Meter)
是实现DR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础信息与控制终端;
双向通信(Two-way Communication)
实时、高速与完全集成的双向通信技术将可以使智能电网 成为动态的与交互式的大型基础设施;
用户门户(Consumer Portal Consumer Portal)
是智能电网与用户的接口,即获取用户用电信息的入口点, 用户与电力部门通过用户门户进行电价发布、DR政策发布 以及用电管理等互动,通常可嵌入到智能电表中;
智能家居(Smart Home)
用户透过对DR政策的实时信息对用电设备进行动态控制;
帮助用户节能用电 -> 增值服务 -> 市场机会!
与DR相关的智能电网技术(2)
计量数据管理(Meter Data Management)
MDM系统负责存储与分析计量数据,应是未来营销业务系 统的重要组件,可同时配合负荷预测,反馈给电力部门以 制定更为合理的DR政策;
DR分类
基于价格的DR(price based DR)
分时电价:TOU(Time of Use Pricing),固定电价转变为 不同时段的不同价格机制,用电低谷价格下降,用电高峰 价格上升,如峰谷电价、季节电价等; 实时电价:RTP(Real Time Pricing),更快的电价更新周期, 周期为一小时或更短,TOU无法应对短期容量短缺等,因 此RTP更为合理; 尖峰电价:CPP(Critical Peak Pricing),RTP对于量测基础 设施和营销系统有较高要求,初期可以结合TOU以及动态 的CPP,CPP价格预先设定,提前一定时间通知用户,可以 起到抵御突发用电高峰的效果;
参考资料
《智能电网导论》,中国电力出版社; 《需求响应视角下的智能电网》,电力系统自动化;
需求响应(DR)
需求响应与需求侧管理
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 DR)
电力用户根据电力价格、电力政策的动态改变而暂时改变 其固有的习惯用电模式,达到减少或推移某时段的用电负 荷而响应电力供应,从而保证电网系统的稳定性
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 DS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