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名词解释1.文艺复兴14至l 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其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用人性来反对神权,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力量,反对教会的神权沦;用个性解放、个人幸福来反对禁欲主义,强调幸福在现世人间;用理性来反对教会的蒙昧主义;在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文艺夏兴运动在哲学、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广泛展开.它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对欧洲和世界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人文主义提出入是宇宙的中心,以此来对抗封建教会以神为宇宙的中心。
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用人性反对神权。
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第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第四,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总之,人文主义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思想武器,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封建束缚和宗教观念起着强大的冲击作用,因而起过很大的作用。
人文主义者所肯定的“人”、主要是资产阶级本身,而带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
3.流浪汉小说在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产生了…种新型小说,即流浪汉小说。
作品以流浪的主人公的流浪生涯为线索,描写城市平民的生活,揭露没落中的贵族阶级和教士,讽刺唯利是图的资产阶级观念.慨叹世道的不平和人生的艰辛。
人物性格相当突出,或驾信天命.或玩世不恭,或忍辱求生。
小说多用第一人称、自传体形式,语言流畅,但情节与情节间尚缺乏有机联系c代表作是西班牙无名氏的《小瘤子》。
流浪汉小说对欧洲近代小说的创作影响较大。
4.七星诗社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团体,以龙沙等七人组成的“七星诗社”,具有浓重的贵族倾向。
他们肯定生活,歌颂自然与爱情,反对禁欲主义,注重民族语言的统一及民族诗歌的建立,但却轻视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艺术上追求典雅的风格。
5.“大学才子派”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伦敦出现了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他们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精通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学,并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故称“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中成就较高的作家有李利、格林、马洛。
其中最著名的是马格,其创作直接影响莎土比亚。
6.莎士比亚化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善于从现实生活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提供真实而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现实牛活。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是欧洲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7.启蒙文学它是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
它作为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助战斗武器.在从封建意识的禁钢中把人的思想解放出来的斗争中,在促进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斗争中,起了不可磨火的历史作用。
启蒙作家不仅是反映生活,更主要的是评论生活、干预生活,宣扬他们的思想观点,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启蒙文学作品批判的锋芒所向非常明确,战斗性非常强。
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揭露其实质和罪恶。
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为社会呜不平,有其社会政治理想。
启蒙文学是资产阶级文学,作家们在创作中都把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描写、歌颂的主要对象。
王公贵族、教皇、教士则往往被写成嘲笑、批判的对象。
8.狂飙突进运动是发生在18世纪70至80年代德国的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
因作家克林格尔的同名剧《狂飙与突进》而得名。
它的主要特点是:(1)参加文学运动的作家大多是青年人,其作品不仅抨击封建专制暴政,揭露社会黑暗,而且带行狂热的个人反抗情绪。
2)在艺术上祟尚感情,注重抒发个人的内心感受。
(3)歌颂自然、强调向民间文学学习,作品表现出了强烈的叛逆精神(4)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感伤主义情调。
9.俄林波斯神系以宙斯为众神之王的神话系统,因众神居住在希腊最高的俄林波斯山而得名。
其中宙斯是雷电神,他的兄弟波塞冬是海神,哈台斯是冥王,神后赫拉是婚姻生育神。
宙斯的子女中,阿波罗是日神,阿瑞斯是战神,赫淮斯托斯是匠神,雅典娜是智慧之神,阿弗洛狄忒是爱神。
他们组成了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社会,反映父权制社会时期的生活。
10.荷马史诗古代文学中的长篇叙事诗称为“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是古代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是由一个名叫荷马的诗人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两千年来一直被看做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11.古希腊旧喜剧这是指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上演的戏剧作品。
此时雅典城邦还处于兴盛时期,人民有民族权利,诗人敢于批评政治,剧作主要是政治讽刺剧,以阿里斯拖芬为代表。
他也是唯一有完整作品传世的旧喜剧的格式,大致由6部分组成:1.开场白;2.歌队入场;3.争论;4.领队的叙述;5.场;6.终场。
12.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它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
其内容特点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
在艺术上,它的主要手法是讽刺,风格生动活泼,因受教会文学影响也采用隐喻、寓意和象征等手法。
城市文学体裁众多,有韵文故事、市民抒情诗、市民戏剧和长篇叙事诗等法国的长篇叙事诗《列那狐传奇》的成就最为突出,长诗《玫瑰传奇》也颇有声誉。
13. 三一律“三一律”是古典主义剧本创作的规则,要求戏剧描写的时间、地点、情节的一致。
即一个剧本只有一个情节线索,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不超过24小时。
它有利于剧作情节结构的简练集中,但作为一种规则,却成为束缚剧本创作的清规戒律。
14.古典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是17-18世纪文学的主潮,最早产生于17世纪的法国。
具有政治上拥护王权、思想上崇尚理性、创作上遵循古典,取材于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基本特征。
主要体现于两点:一是他们基本上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选取题材,二是把古希腊罗马文学中的某些方法奉为不可冒犯的清规戒律。
15. 古希腊悲剧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仪式。
春天的酒神祭有歌队参加表演,歌队队员唱赞美酒神的颂歌,后来又加进了表演动作的演员,悲剧便由此产生。
希腊悲剧主要不在于写悲,而在于表现崇高、庄重、严肃的英雄主义思想。
它大都采用神话传说题材反映现实社会的生活和斗争,突出人跟命运的冲突,表现反专制、反压迫、反侵略的民主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希腊古典时期出现了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家,代表作分别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亚》。
16. 哲理小说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
它以强烈的政论件、哲理件和逻辑性而并称作家在作品中,不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不要求对具体环境和生活细节作真实的描绘,而是用书信体、对话录、游记等形式,直接表达对哲学、政治、社会等问题的思想见解,宣传作家的哲学理论和政治主张。
18世纪法国的哲理小说甚多,如孟德斯鸦的《波斯人情札》、伏尔泰的《老实人》、狄德罗的《按摩的侄儿》等。
从艺术上看,有如下特色:(1)虚拟性和真实性相结合的故事情节。
(2)以形感人与以理服人相统一的论证方法。
(3)以教诲性与典型性见长的人物形象。
(4)滑稽夸张与讽刺议论相结合的艺术风格。
哲理小说是启蒙思想的艺术表现,也是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进步文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7、框架结构从《一千零一夜》为代表的结构模式,整部作品有一个总纲性的故事,里面还有大故事套中故事,中故事套小故事。
故事包含故事,故事间有重选、平行,每个故事既相互独立,又上下衔接,前后呼应,形成连绵不断的整体。
18.普罗旺斯抒情诗即中世纪骑士抒情诗,因其主要流行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一带,故有此名。
它主要抒写骑士与贵妇人之间在黎明时缠绵悱恻、依依惜别的恋情,讴歌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以及他们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征战、建功立业的骑士道德。
在艺术上,骑士抒情诗注意心理描写,感情细腻,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产生过影响。
19、列那狐列那狐的故事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
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强权豪门勾心斗角,乃至战胜强大的对手。
叙事诗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矛盾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
作品以出色的喜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20.巴洛克文学“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原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它与严整、匀称、和谐相对立。
巴洛克文学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西班牙,在17世纪的法国达到高峰,同时流行于西欧,因风格与巴洛克式艺术相像而得此名。
它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
这类作品追求形式,内容空虚,语言雕琢浮夸。
意大利的马利诺、西班牙的贡哥拉主义、法国的伏瓦蒂尔等等,都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
21、感伤主义文学18世纪后期产生于英国并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它由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得名。
感伤主义文学同情不幸者的遭遇,醉心人物感伤心理描写,体裁是哀歌,旅行记和书信体小说。
22.骑士传奇骑士传奇采用荒诞不经的冒险故事形式,赞美忠于国王,锄强扶弱,为捍卫宗教、荣誉或爱情而献身的骑士精神。
按照题材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古代希腊罗马系统、不列颠系统和拜占廷系统三类,其中以不列颠岛凯尔特族领袖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的传说最为典型。
艺术上,骑士传奇既有荒诞不经、神秘色彩浓厚、歪曲现实的缺陷,也有想像丰富,情节引人,注意人物心理刻画等优点,对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颇有影响。
《朗斯洛,或坐囚车的骑士》和《特里斯丹和绮瑟》是骑士传奇中的名篇。
23. 中世纪英雄史诗中世纪英雄史诗原先在民间口头流传,后来由教会神职人员用文字写定。
早期英雄史诗大多反映氏族社会末期生活,歌颂部落英雄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事迹,如盎格鲁•撒克逊族的《贝奥武甫》和芬兰的《卡列瓦拉》。
中期的英雄史诗是封建国家形成时期的产物。
史诗的主人公都是体现忠君、爱国、护教思想的英雄形象,主要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古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等。
24.《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希腊民间口头流传的动物寓言故事,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时被释放的奴隶伊索所作,故称伊索寓言。
现存的多由后人编撰写定,总数在400则左右。
这些寓言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一个简短的动物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这些道理主要反映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愿望,谴责专制暴虐、残酷压迫,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教训。
《狼和小羊》、《农夫与蛇》和《龟兔赛跑》是影响较大的名篇。
《伊索寓言》富含哲理,短小精悍,形象生动,开欧洲寓言的先河。
25、哥特小说18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一类的长篇小说,以中世纪哥特式城堡、荒凉僻静的庄园为背景,描写发生在布满暗道机关的幽暗古堡中的神秘离奇、阴森恐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