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盐代谢与酸碱平衡

水盐代谢与酸碱平衡


Na Ca OH 2+]↓——神经肌肉应激性 心肌细胞应激性 [K+]↑[Ca K Mg ↑→ 手足抽搐 H
2 2
[K+]↓[Ca2+]↑——神经肌肉应激性↓→肌肉无力
Na K OH 神经肌肉应激性 Ca Mg H 3、维持神经、肌肉应激性
H+
NH4, 从而增加了体液中的OH-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人体调节酸碱平衡的系统:
1. 血液的缓冲
2. 肺对CO2呼吸
3. 肾脏的排泄与重吸收
(一)血液缓冲系统的调节
1. 缓冲系统:由弱酸和其共扼碱构成的具有缓冲酸或 碱能力的混合溶液体系。 •血浆中缓冲对:NaHCO3 H2CO3 •红细胞中缓冲对:KHCO3 H2CO3 Na2HPO4 NaH2PO4 K2HPO4 KH2PO4 Na-蛋白质 H-蛋白质 KHb HHb KHbO2 HHbO2
(二)高血钾
• 原因:①摄入过多 ②排泄障碍 ③分布异常 ④酸中毒 • 症状: ①手足感觉异常,极度疲乏, 肌肉酸痛,嗜睡,骨骼肌麻痹等 ②心律缓慢、不齐。 ③ Na+、Ca2+与K+拮抗 • 治疗:限制钾摄入 注射胰岛素、葡萄糖,使钾进入细胞 注射乳酸钠、葡萄糖酸钙
第五节 酸碱平衡
acid-base balance • 酸碱物质的来源 • 酸碱平衡的调节 • 酸碱平衡的紊乱
钠丢失> H2O丢失
细胞外液呈低渗
概念
原因
及时给予生理盐水补充血容量, 纠正低钠和低氯的低渗状态
治疗
(二)低渗性脱水
功能变化、症状:
少尿、无尿 心率快、四肢厥冷 失钠 细胞外低渗 滤过率↓ 肾血流量↓ 心输出量↓
血 浆 组织 间液
细 胞 内 液
循环衰竭、血压↓ 水自胞外到胞内 细胞水肿
早期排低渗尿
细胞内外液基本等渗
细胞内液不能补充外液的丢失
血容量减少 (低渗脱水症状)
二、钾代谢紊乱
• 血钾正常值:3.5~5.5mmol/L • 血钾<3.5mmol/L:低血钾
• 血钾>5.5mmol/L:高血钾
(一)低血钾
• 原因:①摄入不足 ②丢失过多 ③分布异常 ④代谢性碱中毒
• 症状: ①肌肉软弱无力↓ ②心律失常

• •
水代谢
无机盐代谢 体液平衡的调节
一、水的代谢——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
水的摄入量(ml) 水的排出量(ml)
食物水 饮料水 代谢水
1000 1200 300
肺呼出
皮肤蒸发 粪便排出 肾脏排泄
350
500 150 1500 2500
总量
2500
总量
•每天最低排尿量:500ml/天(将代谢废物排除体外的最低水量) •每天最低需水量:1500ml/天(最低尿量、肺、皮肤、粪便)
• 清蛋白↓(慢性肾炎、肝病患者)→血浆胶体 渗透压↓→水肿
(二)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的交换
蛋白质
Glc、AA、尿酸、水、CO2、O2、Cl-、HCO-
Na+
钠泵
K+
细胞膜是功能极复杂的半透膜: • 小分子物质如Glc、AA、H2O、CO2、O2、Cl-等可 透过细胞膜交换 • 大分子蛋白质、Na+、K+、Mg2+、Ca2+不能自由通透细胞 质膜。
(一)高渗性脱水
• 功能变化及症状:
影响体温调节 皮肤蒸发水↓ 失水 细胞外高渗 体温升高 分解代谢↑ 非蛋白氮↑ 氮质血症 细胞内容量↓ 尿少
血 浆 组 织 间 液
细胞 内液
水自胞内到胞外 ADH分泌↑ 口渴中枢 口渴
脑细胞代谢障碍
肾重吸收水↑
(二)低渗性脱水(缺盐性脱水)
呕吐、腹泻、 胃肠引流、大量出汗、 大面积烧伤…… 只补水分,忽视钠补充
15
150 2 27 194 10 1
HPO42SO42有机酸
2
1 5
2
1 7.5
100
20
蛋白质
总量
16
154
1
155.5
63
194
从表格可看出:电解质的含量和分布特点
1. 溶液呈电中性
2. 细胞内外电解质的分布差异大 3. 细胞内外的渗透压相等
细胞内液 外液
K+
Na+
HPO42- Cl-
4. 细胞外液和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差较大
组织间液
静脉端
1.60
2.93
毛细淋巴管
毛细血管压-血浆有效胶体渗透压
>0 : H2O从毛细血管→→ →→组织间液(动脉端) <0 : H2O从组织间液→→ →→毛细血管(静脉端)
毛细血管内外液交换的意义
• 保证体内营养物质与代谢产物顺利交换
• 维持血浆与细胞间液容量和渗透压的平衡
• 心力衰竭→毛细血管静脉端内压↑→水肿
• 水、钠代谢紊乱 • 钾代谢紊乱
一、水、钠代谢紊乱
水钠代谢紊乱
水肿 (血浆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静脉压↑)
脱水 细胞内水、钠缺失, 细胞外液容量减少
• 高渗性脱水
• 低渗性脱水
• 等渗性脱水
(一)高渗性脱水(缺水性脱水)
进水不足 失水过多 原因
H2O丢失>钠丢失 细胞外液呈高渗 概念
补给水或低渗溶液 治疗
体液(60%)
体液含量随性别、年龄、胖瘦、疾病的不同而异
二、体液电解质的含量与分布特点
血浆 电解质 mEq/L血浆 细胞间液 mEq/L水 细胞内液 mEq/L水
阳离子:Na+
K+ Ca2+ Mg2+ 总量 阴离子:HCO3Cl-
142
5 5 2 154 27 103
147
4 2.5 2.0 155.5 30 114
二、钠natrium 、氯chlorin代谢
1. 含量与分布
健康成人,钠总量约60g,氯总量约100g。 血钠浓度为135145mmol/L 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 血氯浓度为98106mmol/L
2.
NaCl(sodium chloride)的摄入
成人每日最低需NaCl量:5g左右,
主要来自膳食中的氯化钠。
2 2
Na Ca OH 心肌细胞应激性 K Mg H
2 2
[K+]↑——抑制心肌兴奋性,严重时心跳停止在舒张期
[K+]↓——心率紊乱,使心跳停止于收缩期
[Na+][Ca2+]↑——拮抗K+对心肌的作用
4、维持酶活性
第十五章 水盐代谢与酸碱平衡
water-electrolyte metabolism and acid-base balance
本章主要内容
水和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体液的含量和分布 体液平衡和调节 水盐代谢紊乱 酸碱平衡
第一节 体液的含量和分布
一、人体水的含量与分布
细胞内液(40%) 血浆(5%) 细胞外液 细胞间液(15%)
H+
H+
H+
K+
K+
K+
H +少 K +多
四、体液平衡调节
• 神经系统的调节 • 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 醛固酮的调节 • 心钠素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调节
• 机体失水 • 高盐饮食 • 输入高渗NaCl 丘脑下部渗透压感受器
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
大脑皮层兴奋
口渴
(二)抗利尿激素(ADH)的调节
2、血液缓冲系统的作用
(1)对固定酸的缓冲(由碳酸氢盐缓冲体系缓冲)
CH3COCH2COOH + NaHCO3 强酸 CH3COCH2COONa + H2CO3 弱酸
CO2+H2O
是缓冲固定酸的主要成分(抗酸成分) 代表了机体缓冲酸的能力——碱储

质膜上“钠泵”的主动转运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
• 细胞内外液之间主动交换的主要动力是其晶体渗透压。 • 临床用高渗药物注射液解除细胞水肿
第二节 水和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水、无机盐、有机物
体 液
内环境稳定 物质代谢正常进行 生理功能正常发挥
一、水的生理功能
1. 构成组织的重要成分
2. 调节和维持体温的恒定
2、维持体液酸碱平衡与渗透压
NaHCO3/H2CO3 血浆: Na2HPO4/NaH2PO4 细胞外液:Na+、Cl细胞内液:K+、HPO42-
调节pH
维持渗透压
3、维持神经、肌肉应激性
Na K OH 神经肌肉应激性 Ca Mg H
2 2
(加压素)
下丘脑(分泌)
垂体(贮存) 血液 肾 排尿量↓ 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三)醛固酮的调节
(盐皮质激素)
H+-Na+交换↑ 肾远曲小管 排钾泌氢,保钠保水
K+-Na+交换↑
(四)心钠素的调节
肾小管重吸收水、钠↓ 肾小球滤过率↑ 利尿、利钠↑↑
肾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分泌↓
五、水盐代谢紊乱
• 治疗:症状轻——多吃蔬菜水果 剧烈呕吐 大量胃液丢失代谢性碱中毒 血K+
随大量肠液丢失而直接丢失K+ 血K+ 随胃液丢失而直接丢失K+ 血K+
症状重——静脉滴注(四不宜)
严重腹泻 见尿补钾。勿过早、勿过多、勿过浓、勿过快。 大量Na+随肠液丢失 醛固酮分泌 肾排K+
三、体液的交换
(一)血浆与细胞间液之间的交换 • 交换部位:毛细血管 • 交换的动力:毛细血管内血压和血浆有效胶体渗透压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