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动物实验研究方法 14.9.16讲解
动物实验研究方法 14.9.16讲解
二、中医动物实验研究的注意点
实验动物在中医实验的应用和发展中,建议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中医动物实验研究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2.中医动物实验研究应从中医临床出发 3.中医动物实验研究应突出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动物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证动物模型的开创和发展
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中医证的动物模型制 作与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迄今证的动物 模型逾150多种。其中包括各种虚证(阴虚、阳虚、 气虚、血虚、各脏腑虚)、血瘀证、肝郁证、寒证、 热证、温病卫气营血诸证、里实证等模型,等等。 实验动物疾病模型应用于中医临床研究,为中医诊 疗方法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模型,为临床理论的 深化与新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便利。
③在实验研究中应避免使用随意交配繁殖的 动物,而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用遗传学控制的方 法培育出来的近交系、突变系、系统杂交或封闭 群动物。
④同时应对实验动物进行微生物控制,发展 使用无菌动物、已知菌动物或无特定病原体(SPF) 动物。
实验动物的分类
按遗传控制分类: (1)近交系,即纯系动物:其动物遗传的均质 性保证了实验反应的稳定性。 (2)封闭群动物:能较好地代表自然群体的遗 传特性。 (3)杂交一代动物(F1):在一定程度上,兼 有近交系和封闭群的特点。 (4)突变动物:往往具有鲜明的人类疾病模型 特征。
按微生物控制的程度,我国将实验动物 分为四个等级:
(1)普通级动物(CV动物) :一般为教学 示范用。
(2)清洁级动物(CL动物) :国内科研工作 要求的标准动物,适合于大多数科研课题。
(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动物):国际标 准实验动物。
(4)无菌动物(GF动物)和悉生动物(GN动 物) :仅在特殊课题需要时使用。
动物模型复制方法
1,如用利尿剂复制阴虚模型 3 改变生活和饮食条件,如用低温寒冷复制痹症模型 4 手术损伤,如用血管结扎复制脑缺血模型 5 其他,致癌物质诱发各种肿瘤
问题是,常用实验动物,大鼠、小鼠能不能实现 四诊,能不能实现基于四诊的辨证,以及辨证论治?
三个基本要求:实验动物通常应该具备个体间 的均一性、遗传性能的稳定性和比较容易获得这三 个基本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 1.尽量选用机能、代谢、结构及其它方面机 能与人相似的实验动物 一般来说,动物的进化阶段愈高,机能、代谢、 结构愈复杂,也就愈接近人类。 2.选用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标准化实验动物指遗传背景明确、饲养环境与 动物体内的微生物得到控制、符合一定标准的实验 动物。
因为大/小鼠气管及支气管腺不发达
计划生育研究——常选用小鼠和大鼠。因繁 殖力强,性周期和妊娠期短,生长快。如常用小 鼠做抗生育、抗着床、抗早孕、抗排卵等实验应 用上的首选动物。
心血管病研究——猪(辛克莱小型猪/广西巴 马小型猪/欧米尼猪)。猪冠状动脉,在解剖学、 血液动力学上与人类相似。对高胆固醇食物的反 应与人一样,很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病 灶。
图11 清洁级准备室
图12 清洁级走廊
图13 大鼠、小鼠饲养室
3.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 的实验动物
催吐实验——适宜选用猴、猫,不选用大小鼠。 因为大/小鼠无呕吐反应
胆囊功能实验——不选用大鼠。 因为大鼠无胆囊
发汗中药的研究——不能选用小鼠。 无汗腺
慢性支气管炎的实验——不能选用大小鼠。
4.选用不同种属品系实验动物某些特 殊反应,使适合于不同研究目的的需要
肿瘤研究——常选用近交系小鼠,如AKR小 鼠白血病发生率可达90%;C3H小鼠乳腺癌发病 率达97%,而不选用C57BL等小鼠,因其乳腺癌 发病率极低(<5%)。
发热、解热和检查致热源实验——适宜选用 兔做实验,因属恒温动物,对致热物质反应敏感。
实验室(“兔类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基地”配套功能 实验室)。三层西侧为屏障系统区,SPF级动物实
验室;三层东侧为动物实验室(“GLP中心”配套
动物实验实验室)。 技术服务项目 动物代养:实验动物的日常管理,提供实验动物饲料等服务。 动物实验:动物药理学、毒理学药物有关动物实验。 动物模型:如高血压动物模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建立与疾病治疗、异常毒性试验、 热原试验等。 技能操作:如给药,采血,注射等。 人员培训工作 自2009年09月旗山校区实验动物中心启用以来,已举办了18期动物实验岗前培训。 为校内外教师和同学开展动物实验研究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
实验动物中心是我省规模较大、标准最高、
设施最完善,集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和培训为一
体的实验动物中心。
实验动物中心为3层大楼,层高4.5 M,建筑
面积2197M2。大楼总体分布:一层东侧为犬等动物
实验区域;一层西侧为办公区及部分附属设施。二
层西侧为教学、科研用兔实验室;二层东侧为动物
图9 实验动物中心
小鼠辨证论治方法的由来和进展
方肇勤 潘志强 陈晓 卢文丽 付晓伶 李海燕 陈德溯 侯俐 廖明娟 汤伟昌 管冬元 吴中华 许敏 阚卫兵 许家佗
上海中医药大学
引言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优势。在新形式下,如何深入揭 示辨证论治的机制、提高辨证论治的疗效,是中医、中西 医结合基础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
辨证论治的基础研究主要借助于小鼠等实验动物。为 了满足研究的需要,国内学术界业已发展出200余种证候 的动物模型,集中在常见的气、血、阴、阳虚证和实热、 血瘀等实证。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辨证论治研究动物模型 的欠缺,促进了辨证论治基础研究与发展。
动物实验研究方法及其 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吴广文 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1.临床试验? 2.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恰当地选用 标准的并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动物,在设计 的条件下,进行各种科学实验,观察、记录 动物的反应过程与反应结果,以探讨或检验 未知因素对生命活动的作用与影响的医学实 验。
动物实验的特点
1
验证中医药疗效
2
展示和检验传统理论
3
扩大认识范围
4
精确诊察手段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
实验动物的定义:实验动物是指以实验研究 为目的,在一定的环境条件控制下,经过培养驯 化,具有明确的生物学特性和清楚的遗传和微生 物背景的动物。
常用实验动物
图1 小鼠
图2 裸小鼠 图3 裸大鼠 图4 大鼠 图5 白兔
(4)实验季节和昼夜过程 不同季节和不同昼夜,动物机体反应性会有 一定改变,在实验动物选择中也应予以注意。 (5)实验的重复与肯定 由于不同种动物有不同的功能和代谢特点, 所以在肯定一个实验结果时,往往采用两种以上 动物进行比较观察,尤其将动物实验结果推断到 人的实验时应该慎重。例如,所选的实验动物如 一种为啮齿类动物,另一种应该为非啮齿类动物。 常用的序列是小鼠、大鼠、狗或猴。
实验外科学研究——犬(比格犬/华北犬/西 北犬/狼犬)。内脏与人相似,比例近似。临床医 生在研究新的手术或麻醉方法时往往选用犬来做 动物实验,取得经验和技巧后用于临床。如心血 管外科,脑外科,断肢再植, 器官和组织移植 等。
行为学和精神病及神经生物学研究——猕猴。 制造和鉴定脊髓灰质炎疫苗——猕猴是唯一 的实验动物。
有人通过几年的研究发现,尽管不同地区山雀 的“方言”不同,但在同一地区生活的山雀所发出 的入侵警报模式确可以稳定地延续几代。
参考:B.H.坎特威茨等. 实验心理学,24,35。
动物实验在中医药发展中的作用
动物实验是实验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 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无论对中医学数千年来所积累 的疾病认识、防治丰富经验进行验证和总结,对历 代医家理法方药的研究,对中医学理论的研究和发 展,还是对当前中医药学各个学科的教学、科研, 对新的治疗方法(包括应用药物和非药物疗法)的 发展,乃至对新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创立,等等, 都是不可缺少的。
高血压病研究——选用SHR大鼠,因自发性 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对降压药物有反 应。
耳科学研究——豚鼠听神经对声波特别是 700~2000Hz的纯音最敏感,常用于听觉和内耳 疾病的研究。
免疫学研究——豚鼠易引起变态反应,产生 大量补体,是过敏性休克和变态反应研究的首选 动物。
5.实验动物种属、品系的选择
①只有选用标准化实验动物,而且实验过程也 在标准环境中饲养的动物,在实验中才能排除因动 物杂交、遗传上的不均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所引 起的个体反应不一致。
②排除因动物携带细菌、病毒、寄生虫和潜在 疾病的影响,才能便于分析实验结果,减少实验误 差,提高科学性,准确性,把所获得的结果与同类 研究进行比较、交流,并得到承认。
美国心理学会还提供了学生研究者的指导原则。 总体上,“当采用动物被试时,应精心照料并尽可能 减少它们的痛苦和不适。”
参考文献:B.H.坎特威茨等. 实验心理学。
中医研究能不能采用实验动物?
突出的问题是四诊困难、情志难以把握, 大家有什么看法?
有人怀疑心理学研究的价值,责问政府何以资 助小白鼠走迷津。这是他们对于心理学研究的期望 不恰当,而不在于心理学研究的本身。
(2)实验室检测,大多要求损伤、处死动物, 如此难以动态观察证候的自然演变和辨证论治疗效。
(3)实验室检测,大多成本高、检测周期长, 不利于辨证论治基础研究和发展的高效、批量要 求。
(4)大量的证候动物模型、实验室检测和方 证论治一再证明,实验用大鼠、小鼠是存在证候 的。
(5)我们长期的动物实验,一再观察到实验 动物大鼠、小鼠存在体质差异,以及同病异证、 异病同证的现象,不加辨证的单方治疗,疗效往 往受到限制,甚至会产生副作用。
1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2
便于控制处理因素
3
最大限度获取实验资料
4
实验动物可有目的培育
5
实验动物饲养简便
动物实验的意义
1 作为“人的替身”承受各种科学研究 2 可以更深入地揭示微观变化 3 相对减少研究周期
美国心理学会动物研究指导总则“动物行为研究 者应努力促进对基本行为原理的理解和/或为提高人 类的健康和幸福作贡献。为达到这些目标,研究者要 保证动物的权利和人道地对待它们。虽然有法律和规 定,但一只动物的即时保护则有赖于科学家的个人良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