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教学片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教学片段

《元日》教学片段
◆想象画面,吟诵诗句懂习俗。

(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通过读诗,你能发现几百年前的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吗?
生:古人在过春节时会放爆竹。

(师板书:燃爆竹)第一句就说:爆竹声中一岁除。

师:放爆竹了,新的一年到来了,我们又长了一岁。

孩子们会怎么样呢?想象一下,用上“有的……有的……”说说当时的场景。

生1:放爆竹了,孩子们有的躲得远远的,有的捂住耳朵,还有的胆子大的专门负责燃放爆竹的,可开心了!
师:爆竹声伴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响彻云霄,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种欢快吧!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一句诗。


生2:我从第二句中知道,人们在春节还会喝屠苏酒。

(师板书:饮屠苏)师:你知道为什么要喝屠苏酒吗?屠苏酒,是用屠苏草泡的酒,一般在元日饮用,据说可以祛除瘟疫。

当时,在正月初一时,家家按照先幼后长的次序饮屠苏酒。

师:想象我们一起喝了一杯屠苏酒,喝完这屠苏酒你有什么感觉?
生3:我喝了屠苏酒,感觉由内而外有一股暖暖的感觉。

师:看来这春风把温暖送到了屠苏酒中,喝了屠苏酒,我们感到暖洋洋的春天已经来了,春风借着屠苏酒把温暖送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诗。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诗)
生4:过春节时,人们都得贴春联。

古代人挂桃木做的桃符,用来求福避祸。

慢慢地,挂桃符演变成贴春联了。

(师板书:换桃符)
师:燃爆竹、饮屠苏、换桃符,三个典型的春节习俗,寥寥数语,作者就为我们勾画出古人过春节时的喜庆场景。

时至今日,每当辞旧迎新之时,人们总会吟诵起王安石的《元日》,让我们再一次诵读这首诗吧!
(生有感情地朗读《元日》)
赏析:教儿童阅读古诗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儿童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古诗词是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元日》里写了老百姓过年的一些习俗,除了饮屠苏酒有些陌生,像燃放爆竹、张贴春联至今仍沿用在生活之中。

教师创设了多重语境,让学生多处想象画面、情景说话,比如“燃爆竹”时诉说内心的快乐和兴奋;“饮屠苏酒”表达身心暖暖的感觉。

老师让学生带着感觉去吟诵古诗,使学生在古今之间穿梭,不仅能感受到诗中描绘的过春节时的欢乐喜庆,还能了解到了古代人们过节的风俗,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