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式结构
一、电子的发现
1、阴极射线管
在封闭的玻璃管内有两个电极,抽 出管内的空气(压强在0.01mmHg 以下)。当两极间加高压时,从阴 极发出一种射线叫阴极射线,它能 使对着阴极的玻璃管壁发出荧光。
2、汤姆生对阴极射线的研究
A、阴极射线是从原子里发出的 带负电的粒子 流——原子可以再分的 B、这些粒子不论从哪个原子中得到,都带有相同的 质量核电荷——它是一切原子的组成部分 C、这些粒子的质量很小,是氢原子质量的千分之一
卢瑟福提 出的原子 核式结构
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的核式结构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内部是十分“空 旷”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原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育场
原子核
四、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不足
用卢瑟福原子核 式结构模型得到 的原子是不稳定 的,但原子实际上 稳定的.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在卢瑟福原子核式 结构模型的基础上, 结合普朗可量子理 论,建立了玻尔原子 模型
原子的核式结构
【导入】
1、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道尔顿 于1803年提出他的原子论,其要点:化学元素 均为不可再分的微粒原子构成
2、但随着物理研究的深入和实验技术的提高,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人们先后发现了X射 线,放射现象和电子(三大发现),物理学产 生了决定性的改变。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原子并 不是不可分割的,而且具有极其复杂的结构。 从那时起,人类进入了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物理 学的新时期
粒子散射实验
根据汤姆生模型计算的结果:电子质量很小,
对α 粒子的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影响;由于正 电荷均匀分布,α 粒子所受库仑力也很小,故α
粒子偏转角度不会很大.
三、原子的核式结构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 子核里.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粒子散射实验
1、绝大多数α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 2、少数α 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 4、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 °.
第一条现象说明,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 第二、三现象可看出,α 粒子受到较大的库仑力作用 第四条现象可看出,α粒子在原子中碰到了比他质量大的多 的东西
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在汤姆生的原子 模型中,原子是一个 球体;正电核均匀分 布在整个球内,而电 子都象枣核那样镶嵌 在原子里面.
正电荷
这个模型不 久就被实验事 实否定了
电子
粒子散射实验
卢
瑟
福
1909~1911年,英国物
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
们进行了 粒子散射实验
著名的 粒子散射实验
粒子散射实验
D、汤姆生称这些粒子为电子
3、意义 (1)打破了原子不可分割的旧观念 (2)引导人们对原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打开 了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大门
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知道电 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由于电子 是带负电的,而原子又是中性的, 因此推断出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 物质.那么这两种物质是怎样构 成原子的呢?
4、研究依托实验,物理以实验为基础而发展
5、核式结构有局限性,人们对原子的认识理论还 要进一步发展.
玻尔原子模型在解释氢光谱时得 到了成功,但其他原子光谱上碰到 了困难.产生了描述微观粒子运动 规律的基本理论-量子力学的发展
五、物理思想方法
1、模型可以使抽象的假设理论加以形象化,便于 想象和思考 2、物理学发展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建立物理模型 和利用新模型代替旧的模型的过程 3、模型的建立都是:事实—假设—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