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一、教材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分析: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值观目标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三、教学重点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自学探究。
以课本的简单提示为线索,深入探究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探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集体讨论。
针对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探讨我国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竞争力;讨沦为更好地应对文化竞争,作为中学生目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六、课前准备1、材料搜集与整理2、导学案的印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文化以及文化的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文化、经济、政治三者的关系,我们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探究活动一: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
(1)你能对上述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吗?(2)也许有些内容难以归类.你的理由是什么?(3)你和你的家人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吗?探究提示:(1)经济活动包括:到银行贷款买房或承包一片林地、开一家小餐馆。
政治活动包括: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
考虑。
我这一票投给谁”就交通管理或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文化活动包括: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
参加一项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2)旁听一次“听证会”、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两项活动不易归类,因为听证会包括立法听证会、价格听证会等;而到市场购物,也可能是到文化市场选购书籍、艺术品等。
(3)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
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我们会受到科学的熏陶,感受到文明古国丰厚的文化积淀;参加军民精神文明共建活动,我们会体会到丰富多彩的军营文化。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它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或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
(2)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方面经济是基础,为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奠定物质条件,政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
离开了经济这个基础,物质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设就因失去基础而成为一句空话。
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经济处于基础和中心的地位。
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注意: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如同不能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一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时的独立性。
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盖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
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3.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1)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点拨:教材此处的“专家点评”阐述了如下道理:不同的社会形态(如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具有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如封建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等),这些不同的社会文化,都对该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探究活动二:文化与经济、政治是如何相互交融的?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3)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点拨:教材此处的“相关链接”旨在让我们体会和感受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巨大发展前景。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
(2)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点拨:教材此处的“专家点评”主要说明人才和知识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
引导同学们明确我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竞争形势,从而增强危机感,树立竞争意识。
2.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综合国力探究活动三:根据上面的材料(见课本,此略),从科技水平和精神状态两方面,你能看出文化与综合国力有什么关系?探究提示:综合国力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文化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愈益突出的一个方面。
材料正表明,我国在科技力较为薄弱的情况下,民族的精神力起到了较好地弥补作用,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么关系,文化对人有什么样的影响?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课。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作业。
九、板书设计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政治决定文化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竞争力的表现和意义3、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机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难点、疑点、探究点、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已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导学案】第九课第一框《文化与经济、政治》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文化与经济、政治”这一框,了解文化、经济、政治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预习内容(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想一想: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是什么?(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2)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否意味着文化的变化发展与经济、政治绝对同步?(3)文化对经济、政治有什么影响?2.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1)相互影响:①②(2)相互交融:见下一目题(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2.发展先进文化、增强综合国力我国应该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提高文化的竞争力?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写在下面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分析: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重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二、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阅读教材第9页,思考并分析探究与共享问题1.你能对上述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么?2.业余有的内容难以归类,你的理由是什么?3.你和你的家人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么?探究活动二:阅读教材10-11页相关内容,思考一下:文化与经济、政治是如何相互交融的?探究活动三:阅读教材11页的相关内容,结合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想一想,我国应该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提高文化的竞争力?四、当堂检测1.思想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
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
这主要说明()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B.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这是因为()A.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B.精神能够决定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C.只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3.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的发展。
这表明A.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B.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C.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D.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不仅需要用经济的复兴来建设物质文明,用政治的进步来建设政治文明,同时也需要用文化的发展来建设精神文明。
因为,经济和社会的复兴需要文化的复兴作为支持、动力和保证,如果没有文化的复兴,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