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检测:是指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的检查。
2.汽车诊断:是指为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汽车故障部位、原因所进行检查、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3.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是汽车检测技术和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统称。
是研究汽车检测方法、检测原理、诊断理论以及在汽车不解体条件下的检测手段,以确定汽车技术状况及其故障的一门学科。
4.汽车故障:是指汽车零部件或总成完全或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
(1)按故障存在的系统可分为汽车电器故障和汽车机械故障;(2)按故障形成的速度可分为突发性故障和渐发性故障;(3)按故障存在的时间可分为间歇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4)按故障显现的情况可分为功能故障和潜在故障;(5)按故障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微故障、一般故障、严重故障和致命故障。
5.故障原因:是由某些零件失效引起的,主要是工作条件恶劣、设计制造存在缺陷以及使用维修不当三个方面。
6.汽车诊断参数分类:(1)工作过程参数(发动机功率、油耗、汽车制动距离):(2)伴随过程参数(发热、声响、振动);(3)几何尺寸参数(间隙、自由行程、车轮定位参数)7.汽车检测站的类型:安全检测站,维修检测站,综合检测站。
8.有负荷测功:外界提供稳定的制动负载来平衡发动机的输出转矩,此时发动机转速维持不变,也称稳态测功。
特点是测功准确,测试时间长,测试费用高。
9.无负荷测功:外界负载为零,只利用曲轴飞轮等旋转件的惯性力矩来平衡发动机的输出转矩,此时发动机转速必须变化,也称动态测功。
其特点是测功速度快,方法简单,但测功精度低。
10.气缸密封性表征参数:气缸压缩压力、气缸漏气量、进气管真空度。
11.每缸压力与各缸平均压力的差,汽油机应小于8%,柴油机应小于10%。
12.汽油机压力为196-392kPa,柴油机压力为294-588kPa。
13.机油通过油斑试验得到四个区域:中心区,圆带,扩散区,油环区。
14.检测诊断的一般程序:客户调查,直观检查,试车检查,深入诊断。
15.检测诊断的基本原则:先机后电原则,先外后内原则,先查后诊原则,根据故障征兆进行诊断的原则。
16.底盘测功机结构:(1)滚筒装置:单滚筒,双滚筒(常用);(2)加载装置:水力测功器,电力测功器,电涡流测功器(常用);(3)飞轮装置:多个飞轮,单个飞轮(常用);(4)测量装置:测力装置(液压式),测速装置(光电式),测距装置(光电盘脉冲计数式);(5)控制与指示装置:控制装置,指示装置;(6)辅助装置:举升装置(气动式),冷风装置(移动式),反拖电动机。
17.汽汽车滑行性能检测:(1)滑行距离:汽车空载、轮胎气压符合规定值时以初速30km/h的滑行距离;(2)滑行阻力:P≤1.5%M﹒g18.传动系游动角度:是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和驱动桥的游动间隙之和。
19.路试检测转向盘转向力不应大于245N,原地检测的转向盘转向力不应大于120N。
20.汽车制动性能:指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的稳定和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以及保证汽车长时间停驻坡道的能力。
21.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指标:汽车制动力、制动距离、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制动协调时间、制动稳定性。
22.汽车制动性能的台式检测反力式滚筒试验台结构:驱动装置、滚筒装置、测量装置、举升装置、指示与控制装置组成。
23.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方法:制动距离法、制动减速度法。
24.前轮定位参数:前轮前束(可调)、前轮外倾角(不可调)、主销后倾角(因车)、主销内倾角(不可调)。
25.后轮定位参数:后轮前束(可调)、后轮外倾角(不可调)。
26.侧滑量检测标准:对前轴采用非独立悬架的汽车,用双侧滑板试验台检测时,前轮侧滑量值应在±5m/km之间。
对于轿车的前轮侧滑一般在±3m/km之间。
方向为外正内负。
27.车轮静不平衡原因:车轮在旋转时,由于存在着不平衡质量,因而产生离心力。
28.车轮动不平衡原因:车轮的质量分布相对于车轮纵向中心面不对称。
29.车轮接地性指数:表征悬架系统在汽车行驶中确保车轮与道路接触的最小能力。
30.自动追踪光轴式前照灯检测仪:是利用光接收箱自动追踪光轴的方法来检测发光强度和光轴偏移量的。
31.车速表指示车速与实际车速之间应符合:0≤V1-V2≤(V2/10)+4,车速表为40时,试验台32.8-40合格;试验台40时,车速表40-48合格。
32.汽车排放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微粒、硫化物等。
33.不分光红外分析仪测量CO和CO2;氢火焰离子分析仪测量HC;化学发光分析仪测量NOx。
34.怠速:指发动机在无负载的最低稳定转速运转。
35.高怠速:指发动机无负载稳定运转在50%额定转速或制造厂技术文件中规定的某一高转速时的工况。
36.声压:指声波作用于大气使大气压强发生变动的变动量。
37.声压级:将待测声压有效值p(e)与参考声压p(ref)的比值取常用对数,再乘以20。
1.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1)将发动机运转至正常工作温度后停机;(2)拧出各缸火花塞或喷油器,以减少曲轴转动阻力。
汽油机还应将节气门和阻风门全开,以减少进气阻力;(3)将气缸压力表锥形橡胶接头压紧在火花塞或喷油器安装孔上;(4)用起动机带动发动机运转,其转速应符合原厂规定,3-5s后从压力表上读取最高压力数值;(5)为使测量数据准确,每缸应重复测量2-3次,取平均值作为被测气缸的压缩压力;(6)依次测量各缸,即可得到各缸的压缩压力。
2.起动机不转原因:(1)电源供电故障。
可能是:蓄电池损坏或电量不足,起动电路导线断路,导线连接松动,接线柱接触不良;(2)起动机故障。
可能是:磁场绕组或电枢绕组有断路或短路,换向器与电刷接触不良,绝缘电刷搭铁,电枢轴弯曲与磁极卡滞,起动机轴承过紧或损坏卡死;(3)电磁开关故障。
可能是:电磁开关线圈断路、短路、搭铁,电磁开关触点烧蚀、接触不良;(4)起动继电器故障。
可能是:起动继电器线圈断路、短路、搭铁,起动继电器触点接触不良;(5)点火开关故障。
可能是:点火开关接线脱落、松动或接触不良。
3.起动机转动无力原因:(1)电源供电故障。
可能是:蓄电池充电不足,起动电路导线连接松动,接线柱接触不良;(2)起动机故障。
可能是:换向器与电刷接触不良,磁场绕组或电枢绕组有局部短路,起动机轴承过紧或松旷,电枢轴弯曲与磁极刮碰;(3)电磁开关故障。
可能是:电磁开关接触盘和触点烧蚀而接触不良;(4)发动机方面故障。
可能是:曲轴转动阻力过大。
4.发动机不能发动原因:(1)油箱油量太少或无油;油箱开关未打开;吸油管损坏;(2)油管堵塞、破裂或管接头漏油;(3)柴油滤清器堵塞,导致不能供油;(4)输油泵工作不良或进油滤网堵塞;(5)喷油泵故障,使喷油压力不够高,供油量不足;(6)喷油器故障,使喷油雾化不良或堵塞不喷油;(7)喷油不正时,供油提前角过大或过小;(8)空气滤清器严重堵塞,导致发动机不能起动;(9)气缸压缩压力过低,导致气缸内温度过低使柴油不能压燃。
5.发动机动力不足原因:(1)输油泵性能差,使泵油量不足;(2)喷油泵性能不良,使供油量不够;(3)喷油泵调整不当,造成供油拉杆不能达到额定供油位置,供油量过小;(4)调速器调整不当,使发动机达不到额定转速;(5)喷油器喷油雾化不良,使柴油燃烧不彻底;(6)柴油滤清器堵塞,使供油量下降;(7)燃油供给系油管内有空气,使供油量减小和喷油雾化质量差;(8)供油提前角过小,燃烧最高压力减小,导致动力性下降;(9)气缸密封性差,压力损失大,导致动力性下降;(10)个别缸不工作或工作不良,导致动力性下降;(11)空气滤清器脏污,使进气量减小,导致动力性下降。
6..发动机“飞车”:(1)供油拉杆卡滞,使其在额定供油位置不回位;(2)柱塞调节臂与供油拉杆的连接松脱,使柱塞失去控制;(3)供油拉杆与飞块组件脱开;(4)调速器因飞块组件发卡、锈污、松旷或润滑不良等原因失去效能或效能不佳;(5)调速器内机油过多或机油粘度太大,使飞块甩不开;(6)调速器调整不当,使最大供油量超标太多;(7)机油池油面过高,使机油容易窜入燃烧室燃烧;(8)气缸活塞组磨损严重、气门杆与导管配合严重松旷,使机油容易窜入燃烧室。
7.离合器打滑:(1)离合器操纵系统调整不当,导致离合器踏板无自由行程;(2)从动盘摩擦片磨损逾限或压盘、飞轮的工作面磨损过甚,导致分离轴承压在分离杠杆上,使离合器踏板无自由行程;(3)从动盘摩擦片烧损、硬化、铆钉外露或有油污,使离合器摩擦副的摩擦系数过小;(4)压紧弹簧变形、损坏,使弹力不足;(5)压盘、飞轮、从动盘变形,导致传递转矩下降;(6)分离轴承运动发卡而不能回位。
8.离合器分离不彻底:(1)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过大;(2)离合器分离杠杆调整不当,使其内端的后端面不在同一平面,或其分离杠杆内端高度过低;(3)从动盘翘曲、铆钉松脱、摩擦衬片松动;(4)压盘受热变形,翘曲超限;(5)双片离合器中间压盘支撑弹簧弹力不均或个别弹簧折断、中间压盘调整不当;(6)从动盘毂花键槽与变速器第一轴花键齿卡滞;(7)离合器操纵机构中传动部分紧固螺栓松动或失效;(8)离合器操纵机构卡滞,其踏板踩不到底;(9)离合器液压操纵机构中的油液不足,或管路中有空气。
9.离合器发抖:(1)分离杠杆变形或调整不当,各分离杠杆内端的后端面不在同一平面;(2)压盘、从动盘翘曲变形严重,飞轮工作端面的端面圆跳动超标;(3)压紧弹簧弹力不均匀,个别弹簧弹力减弱或折断;(4)从动盘摩擦片厚度不均、衬片断裂、表面不平、铆钉外露或松动;(5)从动盘毂花键槽与变速器第一轴花键齿磨损过甚,间隙过大;(6)从动盘摩擦片减振弹簧失效或折断,缓冲片破损;(7)发动机支架、变速器与飞轮壳、飞轮与离合器盖的紧固螺栓松动。
10.离合器异响:(1)分离轴承磨损严重、缺油或损坏;(2)离合器踏板回位弹簧与分离轴承回位弹簧过软、折断或脱落;(3)双片式离合器中间压盘的传动销与销孔磨损松旷;(4)从动盘毂花键槽与变速器第一轴花键齿磨损松旷;(5)从动盘铆钉头外露、钢片断裂、减震弹簧折断或失效。
11.变速器跳挡:(1)自锁装置的凹槽和钢球磨损严重或自锁弹簧疲劳、折断;(2)换挡拨叉及拨叉轴磨损严重,换挡拨叉与拨叉槽配合间隙过大;(3)换挡拨叉及拨叉轴弯曲变形严重;(4)换挡齿轮、齿圈或齿套,在啮合部位沿齿长方向磨损形成锥形;(5)变速器轴与轴承磨损松旷,壳体变形,啮合齿轮的轴线不平行;(6)滑动齿轮与轴的花键磨损严重,配合间隙过大;(7)变速器轴轴向间隙过大。
12.变速器换挡困难:(1)离合器分离不彻底,或离合器调整不当;(2)变速杆弯曲变形及操纵机构调整不当;(3)换挡拨叉轴弯曲变形,拨叉轴与其导向孔配合过紧或缺油严重锈蚀;(4)换挡拨叉弯扭变形与拨叉轴不垂直;(5)锁止装置弹簧的弹力过大,其锁止钢球或锁销损坏;(6)同步器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