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文之“音”信“音”拈来——浅谈低年级拼音教学策略内容摘要: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并进行正确阅读。
但是由于家庭环境、对教育重视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在低年级孩子眼中,拼音就是无法理解、陌生的符号。
学完拼音后,他们的遗忘现象非常严重,为了巩固拼音教学、引导学生尽快能利用拼音轻松地拼读、阅读,教师从兴趣和方法出发,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把好拼音巩固关。
关键词:拼音;学情;教学策略一、拼音教学的意义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课改以来,拼音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高,对于教学质量也越来越高。
低年级儿童初入学时,没有识字能力。
教材安排以学习汉语拼音作为学习语文的突破口,配以插图(儿歌、谜语等),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这是纯拼音教学阶段。
作为学习语文的启蒙,拼音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拐杖”。
翻开低年级语文教材,课文采用文字注音方式,用以帮助学生识字和阅读。
有了拼音,儿童在自学时可以清除“路障”,提高阅读速度。
低年级学生在阅读写话时,遇有困难可以借助拼音,作为应急措施。
学生的启蒙教育离不开拼音的支持与扶持。
但是任何教育行为都必须内化为学生的学习、消化能力,如果不能把拼音学扎实,在往后的学习中,将非常艰难,而且事倍功半。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情国家实施新课程对学校的影响还有待加强。
在课程实验改革的今天,我们的孩子还是得不到全面发展。
一是学校教学条件设备刚刚步入正规,比如教学辅助用品缺乏,比如电脑配置面较窄。
学生教师有时想查查资料都很困难;二是学生的起点很低。
由于现在很多家庭的家长事业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平时孩子到家根本受不到应有的照顾,更别说是对孩子学习的关心了。
他们辅导不了孩子的学习,认识不到对孩子思想教育和学习教育的重要性。
有时还把学生犯错误,不完作业的责任推到学校老师身上。
孩子知识面犹如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理解。
此外本地学生之中,一部分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父母在外打工,常年不能关心照顾孩子,这些留守儿童便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长辈的溺爱和放纵,养成了他们懒惰和任性的坏毛病,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许多“障碍”。
开学两个月基本完成了拼音教学的基本任务,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学生还不能及时巩固、消化所学的拼音。
为了尽快让扎实地掌握拼音,借助拼音拼读学习,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把好学生的拼音关。
三、巩固拼音的策略1.温故而知新,心中有数汉语拼音按照类别分为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三部分。
教材按由易到难的坡度编排教学,按照拼音表的顺序由六个简单的单韵母导入学习,接着学习23个声母、在此基础上学习18个复韵母,中间穿插相应的整体认读音节。
农村的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对语文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
拼音对他们而言,相当陌生。
仅仅依靠课堂上学到些知识,没有回家复习的习惯,掌握得慢,遗忘却很快。
完成拼音教学后,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拼音还是非常陌生,给以后的识字和课文学习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一天早、晚两次把这些拼音朋友按顺序排排队出现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一气呵成喊出她们的名字。
复习几次后,一些学生能够非常熟练地背诵。
但是一年级学生读书犹如小和尚念经,表面上的书声琅琅,实际有口无心,老师稍微一问,竟不知道自己读的什么。
为了让复习落到实处,我提出了如下要求:读书要四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一开始学生的声音如蚊虫之声,小手迟迟不肯拿出来写,在我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大声朗读、及时书写对应的拼音字母。
日复一日,他们对拼音已经非常熟练了。
2.方法引领、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比较薄弱,学生的学习仅仅依靠课堂的四十分钟。
大部分孩子在课堂上,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朗读,基本上能掌握所学知识,但是低年级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
第二天回到学校还是没有掌握,这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困扰。
如果在新授知识时就加以方法指导,掌握方法,学生既学会了本领,又复习了知识,事半功倍。
因此在教学第一个单韵母a时,情境导入后,我出示所学韵母,告知学生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示范发音,把嘴巴张大,让学生观察老师发音的口型,再告诉学生发音时舌头的变化,鼓励学生发音时用手去感受,舌头的变化和舌头所到的部位。
一边记住发音的口型和声音,一边感受舌头的变化。
在新课结束前,考一考学生大体说说发音的方法。
时时渗透发音方法,及时提醒学生发音口型。
拼音的发音全靠学生舌头的灵活性,部分孩子在课堂上声音发不到位,舌头来不及打转。
老师可千万不能着急,慢慢等他把音校正。
课后我发动学生开展了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一个学得好的小朋友找一个学得慢的小朋友拉拉手,作为小老师,帮助他发音、拼读。
一开始,部分学生责任心不强,一下课只顾自己玩耍,把他扶助的同学抛在了脑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俨然一个个小老师,认真负责,不厌其烦地帮助同学。
在互帮互助中,学生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增强了责任意识,拉近了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
3.充分发挥儿歌的优势,巩固拼音关。
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于低幼儿童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
它以短小的形式、单一浅显的内容、简单的结构、琅琅上口的韵律,表达出不同的情趣。
它的自然、活泼和快乐,给人之初的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使他们得到最初的精神陶冶和知识启蒙。
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儿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现行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中,儿歌在低年级所占比例较大。
以苏教版一二年级教材为例,拼音部分就有近十首儿歌,识字部分也渗透着儿歌,课文和练习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儿歌。
这些儿歌,类型多样,表现手法各异,读起来优美动听,韵味十足。
可见,儿歌也是学生训练语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拼音教学中,教材精心编写了一些对应的情境儿歌,学生学得饶有兴趣。
学完拼音后,我们将所有的拼音情境儿歌收集在一起,每天在课堂上腾出十分钟让学生读读拼拼。
学生面对熟悉的儿歌,齐读几遍后便能熟读成诵,再鼓励学生按照顺序尝试拼拼。
起初拼一个音节学生需要想半天,从声母表中挨个找出相应的声母,再按照声母表顺序读出该声母的读音,从韵母表中找出对应的韵母,再盖住声调,按顺序读出该韵母的读音,对应声调读后,最后“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费劲地读了出来。
当学生嘴巴长了半天,手足无措时,我们教师要耐心地等待,也可以用嘴型告知答案,用尽一切办法鼓励学生大胆发音。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
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刚入学的孩子是未琢之玉,是初胚一块,极具塑造性。
在学习习惯方面,应主要培养孩子遵守课堂常规:按时进教室、准备学习用品、坐姿、听讲、发言及学习的方法等等。
良好的习惯对高效课堂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摒弃枯燥、低效的说教,编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儿歌,如:上课铃声响,赶快进课堂。
书和文具盒,摆在桌子上。
静等老师来,小手放放好。
起立要站直,坐正不乱晃。
不做小动作,专心来听讲。
发言要积极,大胆展形象。
答题声音响,认真听人讲。
学会守纪律,学习保准强。
学生在念儿歌的同时,就会检查自己的行为,自然地进入了上课的状态。
在学完拼音后,在这些儿歌上面我附上对应的拼音,让学生尝试拼读。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立即请来能干的学生,带领大家拼一拼、读一读。
鼓励更多的小老师来教教大家,这一招很受用,学生个个专心致志、声如洪钟,学得可有劲了。
4.通过多种渠道,把好拼音巩固关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
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生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正如刘国正所言“生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源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
”拼音的巩固也需要在生活和身边找到切入点,让枯燥的学习活泼、有趣。
根据孩子入学之初大多不会正确写别人名字的现状,我从认识名字入手,带领学生熟读拼音。
一张长长的卡片,一面写学生的名字,另一面标上姓名的拼音。
当学生疲惫了,我神秘地问问大家想不想玩玩游戏,这里面藏着一个人,你想不想把他找出来。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我出示标有拼音的一面,让大家小声地念一念,当学生猜出后,我再出示汉字一面,再一起拼出词语,喊喊这位同学的名字。
被喊的同学听到大家在呼喊自己的名字,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关爱,学习的动机加强了,如此一来,调动了学习的气氛,在轻松的游戏中灵活地运用了拼音,让枯燥的拼音教学活泼起来。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生活即语文。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我们学习的资源。
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用品、书籍和教具等一切资源,制作词语卡片,带领学生拼一拼、读一读、认一认。
比如学生使用的用品有:文具盒、铅笔、橡皮、卷笔刀、水彩笔、书包、校牌、红领巾等。
我把这些词语一一做成生字卡片,早上到校读一读、晚上放学之前读一读。
熟能生巧,一方面学生拼读的速度加快了,正确率也提高了;另一方面学生还认识了一些生字和词语,真是一举两得。
校园环境优美。
一棵棵树木枝繁叶茂,一条条标语特别醒目。
我们可以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我们的教育资源,我先带领学生参观了校园,在每一条标语之前,我们停下脚步,一起读一读。
几遍之后,学生大多能流利地朗读。
回到教室后,我写下之前所读的标语,再标上相应的拼音。
鼓励学生尝试拼一拼,读一读,相机请小老师带领大家学习。
在学习中,学生既能巩固拼音,又能感受到校园的美,以及培养爱护校园的意识。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长久的。
”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拼音教学的规律、分析学生的学情,创设情境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
古人识文从训诂,句读入手,也有音阶注音识字。
而现在拼音是辅助孩子认识更多字的读音的重要工具,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拼音,打好识文的基础至关重要。
掌握一定的教学拼音策略,学习拼音对于孩子和教师来说也不会如同鸡肋一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