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第三册——十九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中国历史第三册——十九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十九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一)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19世纪中后期我国出现边疆危机的原因,表现(美日侵略台湾;俄英入侵新疆和英军进犯西藏);左宗棠收复新疆:中法战争。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是由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因而加紧侵略我国边疆及邻近国家而造成的。

在边疆危机中,我国军民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进行了英勇的反侵略斗争,并取得重大胜利,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一再妥协、退让,甚至在战场上取胜的情况下,仍与侵略者签订卖国条约,因而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

三、培养学生能力:1.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情况简表》培养学生列表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评价左宗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授课提纲一、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1.美日对台湾的侵略2.俄英入侵新疆3.英军进犯西藏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斗争三、中法战争1.战争爆发的原因--法对越南和我西南边疆的侵略2.战争爆发(1883年12月)①马尾海战(1884年8月)②镇南关大捷(1885年3月、冯子材)3.战争的结局--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斗争;中法战争。

教学难点: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设备书中插图;自制幻灯片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自制幻灯片②1840~1864年列强侵略中国情况简表:自制幻灯片③19世纪中后期中国边疆危机图示:(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在讲新课之前,先请同学们看一首诗(出示幻灯片①并朗读),这是一首赞颂清代一位西行将军的诗,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在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时涌现出来的一位民族英雄左宗棠!那么,19世纪中后期为什么会出现边疆危机?危机的表现是什么?后果如何?左宗棠为什么西征?他的英雄业绩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的一课。

讲授新课第11课《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出示幻灯片②)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通过两次侵华战争,不仅侵占了我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且还攫取了许多特权。

然而这并没有满足他们扩张掠夺的欲望,相反,由于在战争中,清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屡战屡败,侵略者的野心更大了。

特别是进入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它们更加疯狂地向外侵略扩张。

地大物博而又贫穷积弱的中国必然成为它侵略的重要目标,它们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的边疆地区,于是中国边疆地区一再发生危机。

这场边疆危机首先出现在我国东南地区。

一、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1.美日对台湾的侵略(引导学生回忆台湾与中央政权关系的史实,然后归纳)台湾在汉时称夷洲,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前往,留下了大陆与台湾交往的最早记录,以后两岸联系日趋频繁。

隋唐时改称流求,隋炀帝三次派人去那里,极大地密切了海峡两岸的关系,元朝设澎湖巡检司,清设台湾府,均对宝岛进行管辖。

历史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许多国家,包括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和近在咫尺的日本,均对它唾涎三尺,窥视已久。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美驻华专使巴驾曾直言不讳地说:"台湾对于美国是合于愿望和最有价值的岛屿",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怎奈国力不支,无从下手,所以虽在此前后它曾用各种手段进行试探,均告失败(提示学生下课看书中小字部分)。

但它并不甘心,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扩张野心剧增。

于是,美国迫不及待地向梦寐以求的台湾发动进攻。

1867年,美国借口"罗佛"号水手在台湾遭到高山族袭击,派军队在台湾西南海岸的122A122B登陆。

高山族人民给侵略者以迎头痛击,打得美军落荒而逃。

在直接武装侵台遭到可耻的失败后,它改变计划,转而支持和唆使另一刚刚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侵台,妄图从中渔利。

日本原是亚洲一个较为落后的国家,然而,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它迅速崛起,并疯狂地对外扩张。

1874年,它在美国的怂恿下,借口琉球渔船飘流至台湾与当地高山族发生冲突,派出侵略军在122C122D 登陆。

美国不仅向日本提供军事情报,而且直接帮助日本运输军队,制定侵略计划。

台湾军民怀着对侵略者的满腔仇恨,奋起抗击,使日军缩在龟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然而,怯懦无能的清政府竟在英、美、法等国软硬兼施的"调停"下,与日本签订了中国赔款白银五十万两,日军撤出台湾的卖国条约!正当清政府与日本交涉台湾之时,西北地区的边疆危机正日趋严重:原来是俄英两国又趁火打劫,入侵我国新疆地区,造成西北边境危机丛生。

2.俄英入侵新疆新疆不仅幅员辽阔,而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西北边疆的重要屏障。

秦汉以后称新疆为西域(让学生回答西域自古以来与中央的关系史实)。

自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正式受中央政府管辖以来,新疆一直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775年,乾隆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之后,将西域改称新疆,其西部边界远在巴尔喀什湖与中亚浩罕国相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趁虚而入,以阴谋手段割占了新疆西部大片领土,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划进沙俄版图。

贪得无厌的沙俄对此并不满足,一直虎视眈眈地盯着整个新疆,寻机吞食。

19世纪中期,新疆各族人民为反抗清朝统治者的压迫而起义。

这场斗争都被新疆一些少数民族贵族所利用,演变成割据混战的局面。

其中巴喀什噶尔的南疆封建主,为了争权夺利竟引狼入室--向中亚浩罕国求援。

1865年,浩罕国派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入疆。

不久,这个野心勃勃的侵略者趁机建立"哲德沙尔国",并自立为汗,俨然以新疆统治者自居。

接着,他又侵占新疆大片领土。

为了维持其对新疆的统治,他与正在中亚扩张的俄英相勾结,而久已觊觎新疆的俄英侵略者认为其鲸吞新疆的时机来到了,便无视中国的主权,公然承认阿古柏伪政权,以图扩大在新疆的侵略权益。

1871年7月,沙俄又悍然出动重兵,占领我西部重镇伊犁,然后开始向伊犁移民。

沙俄还向当地居民勒索钱粮,将伊犁地区置于其行政长官的管辖之下。

另一个强盗--野心勃勃的英国也极力拉拢阿古柏,妄图利用这个伪政权把新疆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与此同时,英国还阴谋把西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3.英军进犯西藏(引导学生回忆西藏与中央政权关系的史实,并小结:历史证明,西藏同样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888年,英军进攻西藏南部的隆吐山。

西藏爱国军民面对气焰嚣张、装备优良的侵略者毫无惧色,他们凭借有利地形,用原始武器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勇敢地捍卫了自己祖国的领土(提示同学看书中有关小字部分)。

然而,腐朽的清政府,再次慑于英帝国主义的淫威,命令藏兵撤退,向英军乞和。

英国从谈判中取得了进一步侵略西藏的有利条件,从此英国侵略势力伸进西藏。

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清政府的卖国行径,使一些爱国官兵忧愤无比,特别是西北边疆危在旦夕的严重形势,引起了当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的深深忧虑。

左宗棠从小胸怀大志,青年时曾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自勉。

1867年,他调任陕甘总督,为清廷力挽西北危局。

如今,他眼睁睁地看着"俄人拓境日广"(副板书)心急如焚。

新疆乃中国西北门户,若此地一失,则沙俄南下、英军东进,塞外无险可守,塞内必险象环生。

反动的清政府也感到新疆的局势继续恶化,将危及到自身的统治,于是今1875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1月,左宗棠率军西征。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左宗棠统领大军分三路入疆作战,一路上风沙扑面、寒暑无常、险阻重重,行军极其艰难。

但全军将士怀着对侵略者的仇恨和誓死保卫边疆的决心,"越穷荒绝塞,登石壁冰梯",连续几昼夜行军几百里,追歼敌人。

他们反侵略的正义斗争,得到新疆人民的有力支援,清军所到之处,各族人民纷纷献粮、献马、运送粮草、充当向导、传递情报,有的还拿起武器与清军并肩战斗,痛歼阿古柏侵略军,经过10个月的激烈战斗,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全部领土,阿古柏兵败身亡。

平定阿古柏后,左宗棠立即奏请清政府,乘此兵威,迅速图之--收复伊犁,并指出,如若拖延日久,沙俄必将"愈进愈逼"(副板书)而清军则"馈运艰阻,势将自绌"(副板书)难以得手!清朝统治者权衡再三,决定采纳左宗棠的建议,立即收复伊犁。

在此斗争中,左宗棠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爱国热忱,十分令人感动(请一同学带感情地读小字有关部分,并让同学们看书中图画)。

此时的左宗棠虽然已年近古稀,却仍"心忧天下"(副板书),站在反侵略斗争的第一线,为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另外,在经营西北期间,他还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的措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为了促进新疆与内地的交流,修筑了许多道路,并夹道栽种杨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称之为"左公柳"。

至今甘肃酒泉市酒泉公园中的左公柳依然枝叶茂盛、郁郁葱葱。

但是左宗棠作为清朝的封建官僚、封疆大吏,曾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同时,他又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曾创办福州船政局和其他工厂,为"求富"、"自强"作出了很大努力。

当边疆发生危机之时,他又挺身而出,率军西征,挽救危机。

在收复新疆、经营西北的过程中,他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在收回伊犁的斗争中,他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悲壮的爱国之举,极大地鼓舞着清朝的谈判代表。

清朝的谈判代表顶住压力、唇枪舌剑达6个月之久,终于迫使沙俄在1881年签订《伊犁条约》,从虎口中夺回我西北边陲重镇--伊犁。

当时英国报纸在评述此事时说:"俄人力求广地,月肆狼贪,所据疆域,未有得而复失者,有之,自伊黎始。

"19世纪中后期,还有一个欧洲强盗正用贪婪的目光窥视着我资源丰富的西南边疆,这就是法国!为实现其罪恶阴谋,它先并吞越南,进而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三次侵华战争--中法战争。

三、中法战争1.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越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

法国侵略者早在18世纪就把其侵略触角伸到越南。

19世纪中期,它开始由南向北进行武装入侵,企图以此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

为此,它在1873年、1882年两次攻陷河内,并窥视我云南地区。

应越南政府请求,清军进驻越北。

1883年底,法军近6000人,携200多门大炮,水陆并进,进攻驻越清军,中越战争爆发。

2.战争爆发1883.12战争爆发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不积极备战,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国的"调停"上,而当时的法国已在精心策划进攻中国海军的战役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