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词二首本课话题——执着坚持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力图率兵北上收复中原,不想朝廷昏庸懦弱,没有给他施展抱负的舞台。
报国无门,他慨叹“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只能“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壮志难酬,他的愤懑喷薄而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尽管一生怀才不遇,他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梦想的脚步,始终执着地跋涉在抗金复国的道路上。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父亲去世,她从“第一夫人”跌落为平民和孤儿,饱受社会的背叛和唾弃,人生几度陷入绝望。
然而她毕竟是一朵美丽顽强的“无穷花”,在对中国哲学智慧的执着追求中,她渐渐看清了前行的方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
凭借对国家的热爱,对使命的执着,她重返政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大韩民国第一位女总统。
她,就是朴槿惠。
一个从巅峰到谷底再到巅峰的女人,正是执着的力量使她从容转身,完成今生最华美的蜕变。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3. 你应将心思精心专注于你的事业上。
目光不经透镜曲折,集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
——毛姆[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浪淘.(táo)尽 故垒.(lěi) 公瑾.(jǐn) 纶.(ɡuān)巾 樯.(qián ɡ)橹.(lǔ) 酹.(lèi)江月 舞榭.(xiè) 巷陌.(mò) 狼居胥.(xū)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早生华发(“华”通“花”)(2)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酒杯)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故⎩⎪⎨⎪⎧故.垒西边(形容词,旧有的)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旧交情)暮去朝来颜色故.(形容词,衰老)广故.数言欲亡(副词,故意)故.木受绳则直(连词,所以) (2)道⎩⎨⎧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动词,说,讲)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名词,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3)国⎩⎨⎧故国.神游(名词,地,地方)国.胡以相恤(名词,国家)去国.怀乡(名词,国都,京城) (4)顾⎩⎪⎨⎪⎧赢得仓皇北顾.(动词,回头看)顾.野有麦场(动词,回看,环视)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看望,拜望)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表反问的副词,反而,难道)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动词,顾及) (5)处⎩⎨⎧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名词,处所,地方)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名词,时刻) (6)如⎩⎨⎧气吞万里如.虎(动词,似,像)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到……去)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 (7)犹⎩⎨⎧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副词,还,仍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副词,尚且)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羽扇纶巾....(名词作动词)摇着羽扇,戴着纶巾 (2)尚能饭.否(名词作动词)吃饭 (3)大江东.去(名词作状语)向东 (4)樯橹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5)赢得仓皇北.顾(名词作状语)向北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大江..东去 古义:指长江。
今义:泛指大河。
(2)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古义:指英雄的流风余韵。
今义:轻浮放荡;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宾语前置句)译文:无处寻找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了。
(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主谓倒装句)译文:应该笑自己太多情善感,以致过早地生出了白发。
(3)故国神游。
(宾语前置句)译文:神游于古代战场。
[常识·速览][识作者]旷世奇才——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谥文忠。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擅长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注重提携后人,黄庭坚、张耒、秦观、晁补之为“苏门四学士”。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词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曾任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召集人马,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晚年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被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其作品笔力雄厚,热情洋溢,慷慨悲壮,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探背景]《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
他一生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
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便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
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但由于他又具有豁达的胸怀,所以他在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于开禧元年(1205)六十六岁时在镇江任上所作。
宋宁宗赵扩即位后,宁宗妻韩氏的叔父韩侂胄掌握了政权。
韩侂胄为了巩固个人的地位,企图通过对金用兵建立大功,因此于嘉泰三年(1203)六月,起用力主抗战的辛弃疾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三月,又调辛弃疾任镇江知府。
辛弃疾虽被起用,但他看到韩侂胄好大喜功,急躁冒进,妄图侥幸获胜,猎名固位,觉得其终非自己同调,而韩侂胄对他也并非完全信任。
所以,他对当前的局势深感忧虑。
他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能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土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追慕古代英雄,感叹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不能实现,因而作词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愤。
[巧识文]词词:兴起于隋朝,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如《东城乐府》)、“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或“诗余”(如《草堂诗余》)等。
它的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如“沁园春”就是词牌。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照字数多少来划分的。
小令的字数在58字以内;59字至90字,为中调;长调为91字以上。
例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共46字,属于小令;《蝶恋花》共60字,则为中调;《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属于长调。
[整体·感知]《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通过对赤壁古战场之险胜的描写和对周瑜这一年轻有为的英雄形象的塑造,表现出对英雄人物的称颂、仰慕之情,以及对自己年事渐高、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追忆古人孙权建功立业、刘裕北伐的英雄壮举,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通过回想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的情景,告诫当今的北伐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回忆当年南归之时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却雄心不老,仍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文脉·梳理]①江山如画②雄姿英发③借古抒怀④拓跋焘[文本·层析]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回答下面的问题。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答案】(1)“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的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
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的出场造出声势。
(2)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2.试分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乱”“穿”“惊”“拍”“卷”“雪”等字的表现力,完成表格。
之有力④拟人⑤写出了浪涛翻滚力量之浩大⑥比喻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答案】“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
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
“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4.本词运用了烘托和映衬的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案】(1)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到周瑜一人身上,突出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这是烘托手法的运用,以此来突出人物形象。
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则又是以美人烘托英雄周瑜,烘托出周瑜的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
(2)词中写赤壁的险要形势为实景,想象火烧曹营为虚景,二者相互衬托,虚实相济,为映衬手法的运用。
(3)词中写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也是相互映衬。
二、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答下面的问题。
5.赏析词上阕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及作用。
【答案】词人登北固亭所见眼前之景“舞榭歌台”“斜阳草树”等多是实写,登北固亭所抒怀古之思“千古英雄”“金戈铁马”等是虚写。
虚实结合,表达词人对英雄人物的景仰,对前人功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含对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的失望。
6.试分析“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句中“望”字的妙处。
【答案】“望”字为眺望、期望、盼望的意思。
作者越过层层山峰,超越了时空界限,“望”见了四十三年前扬州城内生灵涂炭的场景,也“望”见了千里江山,“望”出了词人精忠报国的理想。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一句描绘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作者描绘了一个热闹的场面:佛狸祠下,鼓声隆隆,鸦声连连,人们载歌载舞,祭祀着神灵,场面无比热闹。
此时的“佛狸祠”景象象征着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迹,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佛狸祠下却是一片和平景象,全无半点战斗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