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癌王”胰腺癌你了解多少
医界普遍同意,胰脏癌是难以对付的「癌王」,不少名人不敌胰脏癌过世,在台湾,有选择安乐死的资深体育主播傅达仁、名嘴刘骏耀,还有法国名厨侯布雄、苹果创办人贾伯斯、声乐家帕华洛帝等。
胰脏癌不易早期发现、治疗难度高、预后不佳且复发率高,是名副其实的「九死一生」!
胰脏是一柔软长形的腺体,位于后腹膜腔,长约15公分、宽约2.5公分,重量75~100公克。
胰脏可分为三部分:头部、体部和尾部。
头部连接于十二指肠部分;中央为体部;末端尖细者为尾部。
(图/翻摄自肝病防治学术基金会)
基隆长庚医院肝胆胃肠科主治医师钱政弘指出,胰脏癌是恶性肿瘤中的大魔王,难以发现也不易治疗。
以「5年存活率」来看,国人害怕的大肠癌有60%、肝癌有30%,连难治疗的食道癌都还有17%,然而胰脏癌却只有9%,也就是说每100名胰脏癌确诊病患当中,5年内会走掉91位,说
是「九死一生」的癌症并不为过。
钱政弘医师分析,胰脏癌不易发现和诊断的其中一个原因和构造有关,胰脏是一个长条形的器官,约12~15公分长,「躲在」胃的后方。
临床上作超音波检查,探头放上去,胰脏的前端常被十二指肠挡住,尾端的部分又被胃挡到,只有大约6成的病人可看到胰脏全貌,其余的不是前端看不到,就是尾部看不到。
钱政弘医师指出,有时候就算很认真为病患作腹部超音波,还是无法看到病变的地方。
另外,胰脏癌的症状会因为肿瘤长的位置不同而有差异,有60到70%的胰脏癌发生在胰脏头部,会造成胆汁淤积,病患多因皮肤变黄就医;如果肿瘤长在尾端,早期没有甚么症状,顶多表现出轻微消化不良或是胃痛,极易遭忽略。
此外,胰脏癌治疗困难度高,与癌细胞的特性有关,胰脏癌肿瘤除了胰腺癌细胞之外,癌细胞外层还包覆有肿瘤基质(tumor stroma),其组成包括纤维母细胞、胰腺星状细胞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等,这些组织会让化疗药物或放射线难以穿透至癌细胞,造成治疗上的困难。
钱政弘医师强调,即便可以开刀切除肿瘤,复发率也高,临床上有80%的病人会复发。
外科医师江坤俊也说,胰脏癌的死亡率高,临床上每5位诊断出胰脏癌的病患中平均会有1位直接放弃治疗,至于勉强作治疗的,效果也有限,预后都不好。
胰脏癌细胞对化疗的反应不好,手术的可执行率也不高,以长在胰头的肿瘤为例,旁边是十二指肠,后面还有很多条大血管,只要肿瘤稍微「吃到」大血管,刀就不能开了。
运气好一点的患者,肿瘤长在胰
头,很早压到胆管,身体出现黄疸促使他提前就医。
大多数直到出现疼痛或暴瘦才求诊的人,肿瘤早已吃到大血管,动刀无门了!
在人类的恶性肿瘤中,胰脏癌一直是具高度恶性且治愈率、存活率皆低的癌症。
病患早期常无显著症状,使得胰脏癌非常难以提早发现,然而一旦确诊,癌细胞通常已发生转移。
胰脏癌不易提早发现,钱政弘医师提醒国人,若发现「血糖」和「体温」不明原因持续上升,而血脂肪、皮下脂肪和肌肉却逐渐减少(体重减轻),要小心可能是胰脏在发出警讯。
另外,不明的疲倦、食欲不振、腹痛(上腹痛)、尿色变深、黄疸、恶心也都可能是胰脏癌的征兆。
钱政弘医师也归纳出胰脏癌发生的原因:吸烟占30%、遗传占10%(家族中3人以上有胰脏癌,约增加32倍风险,属于高危险群)、饮食占20%(吃太多高油脂、烟熏或加工红肉、含糖饮、高果糖会增加罹癌机率)、原因不明占36%(临床上碰过不烟不酒的中年女性罹患胰脏癌)。
钱政弘医师特别点出,糖尿病和胰脏癌二者互为因果。
胰脏出问题会导致血糖上升,约85%的胰脏癌患者有葡萄糖不耐症(血糖过高)的现象,因此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血糖升高或糖尿病不受控,要特别小心胰脏癌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