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设计与运行管理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设计与运行管理


第六节、活性污泥法的运行管理
一、活性污泥法的启动与试运行 二、活性污泥法的运行与管理 三、活性污泥法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一、启动与试运行
(1)、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接种污泥: ①同类污水厂的剩余污泥; ②粪便污水等。
培养方法: ①间歇培养法; ②流量分阶段直接培养法; ③全流量连续直接培养法;
驯化方法: ①异步驯化法; ②同步驯化法
(O2 )max a' KQS r b'VX v / 24
(kgO2/h)
(2)供气量: 供气量应按鼓风曝气或机械曝气两种情况分别求定。
但应注意: ①日平均供气量(Gs); ②最大时供气量(Gs)max:(O2)max (R0)max (Gs)max; ③最小时供气量(Gs)min:一般(Gs)min = 0.5Gs;
③DO不足时,可能出现的原生动物数量较少,主要有扭头虫等,它 们的出现说明已出现厌氧反应,产生了H2S气体;
④曝气过度时,活性污泥絮体呈细小分散状,出现的原生动物主要是 一些小型变形虫。
1、曝气池的运行管理
(3)、对溶解氧及供气量的调节:
供气电耗占全厂电耗的一半以上(5060%); 保证充氧——出口处的DO ≥ 2mg/L; 保证足够的混合搅拌; 气水比 对于水质、水量相对稳定的大型废水处理厂,每
置是一个点。
优点: ①稀释作用,能够承受高浓度废水,抗冲击负荷; ②需氧在整个池内的要求相同,能够节省动力; ③可与沉淀池合建,无需污泥回流系统,易于运行管理。
(3)循环混合式曝气池 氧化沟
2、曝气池的构造
曝气池在构造上应满足曝气充氧、混合 的要求,
曝气池的构造取决于曝气方式和所采用 的曝气装置。
四、曝气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b.计算所需曝气装置的数目: 根据总供气量以及每个曝气装置的通气量、服 务面积以及曝气池的池底总面积,即可求得。
c.曝气装置的布置:
①沿池壁的一侧布置; ②相互垂直呈正交式布置; ③呈梅花形交错布置。
四、曝气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2.空气管道的计算与设计 a.一般规定:
小型废水处理站的空气管道系统一般为枝状,而大、中 型废水处理厂则宜采用环状管网,以保证安全供气;
鼓风曝气系统包括: 鼓风机; 空气输送管道; 曝气装置(曝气头)
主要内容有: 选择曝气装置,并对其进行布置; 计算空气管道; 确定鼓风机的型号及台数。
四、曝气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1、曝气装置的选定及布置:
一般要求:
具有较高的氧利用率(EA)和动力效率(Ep),节能效果好; 不易堵塞和破损,出现故障时易于排除,便于维护管理; 结构简单,工程造价低。 还应考虑:废水水质、地区条件及曝气池的池型、水深等。
第五节、活性污泥法的工艺设计 第六节、活性污泥法的运行管理
第五节、活性污泥法的工艺设计
什么是“工艺设计”? 什么是“设计”?
设计——工程设计
按专业分类: 工艺设计; 结构设计; 电气、自控设计; 建筑设计; 给水排水、通风设计;等
设计——工程设计
按进度分类: 项目申请、立项申请; 方案设计; 初步设计; 扩初设计; 施工图设计; 竣工图等
1、曝气池的运行管理
(2)、对活性污泥进行镜检观察:
主要镜检对象是原(后)生动物——指示性生物。
①活性污泥生长正常、净化功能强,出水水质良好时,主要是有柄着 生型的纤毛虫,如钟虫等;
②活性污泥生长不好、有机负荷高,DO含量低,细菌多以游离状态 存在时,出现的原生动物则主要是游泳型的纤毛虫,如草履虫、肾形 虫等;
H = h1 +h2+ h3 +h4 式中:
h1空气管道的沿程阻力,mmH2O; h2空气管道的局部阻力,mmH2O
h3曝气装置的安装深度,mm; h4曝气装置的阻力,mmH2O/m。
≤ 0.5mH2O柱
4.0~4.5mH2O柱 0.5~1.0mH2O柱
四、曝气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d.鼓风机的选择及鼓风机房的设计
五、二沉池的计算与设计
二沉池池型的选择:
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 斜板(管)沉淀池——原则上不建议采用; 带有机械吸泥及排泥设施的辐流式沉淀池,比较适合于大
型污水厂; 方形多斗辐流式沉淀池常用于中型污水厂; 竖流式或多斗式平流式沉淀池,则多用于小型污水厂。
六、污泥回流及处理
1、污泥回流设备的选择与设计 常用的污泥提升设备是污泥泵; 大、中型厂,一般采用螺旋泵或轴流式污泥泵; 小型厂,一般采用小型潜污泵或空气提升器。 2、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当工作鼓风机 3台时,备用1台; 当工作鼓风机 4台时,备用2台。
③噪音防护: ——在鼓风机的进风和送风的管道上,安装消声器;
④鼓风机房的设计:
平面布置; 基础设计; 供电; 防噪声措施; 其它附属设施机器间、值班室、配电室等。
五、二沉池的计算与设计
二沉池的作用是:
泥水分离 混合液澄清 浓缩活性污泥
0.3m/s。
采用转刷或转碟曝气的氧化沟
回流污泥 进水
出水
曝气转刷
采用转刷曝气的氧化沟
曝气转碟
3、曝气池体积的计算
(1)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 常用的是有机负荷法,有关公式有:
V Q Sr Q Sr
X v LsrBOD5
LvrBOD5
E Si Se 100 % Sr 100 %
Si
Si
HRT t V 24 Q
Xv f X
3、曝气池体积的计算
(2)设计参数的选择
负荷:容积负荷、污泥负荷; 处理效率:去除率; 污泥龄与SRT: 污泥浓度:
4、需氧量与供气量的计算
(1)需氧量: O2 a' QS r b'VX v
(kgO2/d)
最大时需氧量(O2)max:
根据曝气池的形状,可分为长方廊道形、圆形、方形 以及环状跑道形等四种;
根据曝气池与二沉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合建式(即 曝气沉淀池)和分建式两种。
(1)推流式曝气池
呈长方形;廊道的长度可达100m,但以5070m之间为宜; 长度应是宽度的510倍;
从池首到池尾,其F/M值、微生物的组成与数量、基质的 组成与数量等都在连续地变化;
(2)采用机械曝气装置的曝气池的构造
① 采用叶轮曝气器的曝气池
a. 完全混合式: 表面为圆形或方形
b. 曝气沉淀池: 将曝气和沉淀过程结合在一个构筑物内完成; 曝气区,导流区,沉淀区 c. 兼具推流和完全混合的曝气池: 由一系列正方形单元连接而成的廊道式曝气池; 每一单元设一台叶轮曝气器,每个单元是完全混 合的。
① 水温:1530C, 一般要求不高于35C或低于10C; ② pH值:6.58.5,最佳7.27.4,一般不能>9.5和<4.0; ③ DO:入口处不低于0.5 mg/L,出口处应高于2.0 mg/L; ④ SV: ⑤ MLSS、MLVSS: ⑥ Xr:用于确定回流和剩余污泥量,约700012000mg/L; ⑦ SVI:沉降性能,60150; ⑧ LsrBOD和LvrBOD: ⑨ 污泥龄(c): ⑩ HRT:
(1)采用鼓风曝气系统的曝气池的构造
——多为廊道型的推流式曝气池
① 曝气池的数目、规模与廊道组合 ② 廊道的长度与宽度: (廊道长度以5070m为宜,长与宽之比为510 : 1) ③ 廊道的横断面与深度:
尽量共用空气管道和布水槽; 池深35m,超高0.5m(氧转移和出口风压); 距池底1/2或1/3处设排水管,以备培养活性污泥用; 池底设放空管及0.2%的坡度,坡向放空管; 进水多采用淹没孔口形式,出水多采用平顶堰形式。
有机物的降解速率、耗氧速率也都连续地变化; 活性污泥在池内是按增长曲线的一个线段进行增长; 一般呈廊道型,可有单廊道、双廊道、三廊道和五廊道等。
(2)完全混合式曝气池
废水一进入曝气池,即与池内原有混合液充分混合; 混合液组成、F/M值、微生物组成与数量等完全均匀一致; 有机物的降解速率、耗氧速率等在池内各部位都是不变的; 微生物在曝气池内的增殖速率是一定的,在增殖曲线上的位
一、启动与试运行
(2)、活性污泥系统的试运行 试运行的目的是确定最佳的运行条件;
作为变数考虑的因素: ①MLSS、空气量、废水注入方式; ② N、P的投加; ③如是吸附再生法,则吸附与再生的时间比;
根据上述各种参数的组合运行结果,找出最佳运行条件。
二、运行与管理
1、曝气池的运行管理
(1)、曝气池的常规监测项目:
三、曝气池的工艺设计
1、曝气池的类型; 2、曝气池的构造; 3、曝气池体积的计算; 4、需氧量和供气量的计算; 5、曝气池池体的设计计算
1、曝气池的类型
曝气池的分类:
根据曝气池内的流态,可分为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和 循环混合式三种;
根据曝气方式,可分为鼓风曝气池、机械曝气池以及 二者联合使用的机械鼓风曝气池;
采用叶轮曝气的完全混合式曝气池
分建式
合建式 ——曝气沉淀池
采用倒伞形叶轮曝气的Carrousal氧化沟
(2)采用机械曝气装置的曝气池的构造
②采用曝气转刷(盘)的曝气池的构造 ——环槽形曝气池(氧化沟)
平面呈环形跑道状; 沟槽的横断面可为方形、梯形; 水深较浅,早期一般为1.0~1.5m,现在多为3~4m; 混合液在沟内的流速不应小于0.4m/s,沟底流速不小于
保证出水水质 保证回流污泥的浓度
五、二沉池的计算与设计
与初沉池相比,二沉池的特点:
①活性污泥混合液的浓度较高,且具有絮凝性能, 其沉降属于成层沉淀;
②活性污泥的质量较轻,易产生异重流,因此,其 最大允许的水力负荷(m3/m2.h)应低于初沉池;
③由于二沉池还起着污泥浓缩的作用,所以需要适 当增大污泥区的容积。
①根据设计风量和风压来选择鼓风机:
罗茨鼓风机: ——噪音大,必须采取消声措施,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厂; 离心式鼓风机: ——噪音较小,效率较高,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厂; ——变速离心风机可自控; 轴流式通风机: ——风压较小(<1.2m以下),一般用于浅层曝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