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旅游开发的现状与分

工业旅游开发的现状与分

我国工业旅游开发的现状与分析李振(2013010130,建筑与土木工程,土建学院)摘要: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

工业旅游在发达国家由来已久,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利用自己的品牌效益吸引游客,同时也使自己的产品家喻户晓。

在我国,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企业开始注重工业旅游。

本文从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出发,以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为代表,分析了我国工业旅游的开发现状以便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工业旅游工业遗产旅游发展一、工业旅游的兴起工业旅游起源于欧洲,最早在法国兴起。

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强国,尤其以欧洲国家最为广泛,随后各国相继完成工业化阶段,这为工业旅游的出现奠定了一定基础。

再加上20世纪50年代正值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它的兴起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开创工业旅游先河的法国不仅为原有的老工业注入新的生机,也为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第三产业引进了新形式。

到20世纪后半叶,世界旅游业开始迈入一个全新阶段,旅游内容和方式日趋多样化。

因此,由欧洲开始蔓延的工业旅游逐步波及全球。

国外对工业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遗产旅游和工业观光旅游两方面。

国外工业遗产旅游最典型的是德国的鲁尔区,传统的煤铁工业基地所形成的城市群,其心脏地带叫做埃森,是军火大王克虏伯家族发迹的地方,这里的工业旅游内容丰富,项目精彩。

但相对来说,国外工业观光旅游在学术领域中还较鲜见,直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工业旅游首次被作为旅游的亚类出现。

现在,在亚非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有工业旅游项目的开发,如古巴的烟草工业旅游,南非Richards Bay矿区的工业旅游。

但总的来说,工厂观光旅游在国外学术领域然而,中国涉足工业旅游却是在西方产生工业旅游半个多世纪之后,并且至今为止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

所以说,中国需要向国外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很多,诸如怎样合理开发好工业旅游等。

诚然,历史和现实造就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的工业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因而,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我们应有所取舍,切不可盲目跟从。

我国工业旅游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时期:○1建国后中国工业旅游的产生(1949年-1978年),○2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旅游的初创(1978年-2000年),○3新世纪以来中国工业旅游的发展(2000年至今)。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明确提出要把中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与此同时,中国旅游业的历史也揭幵了新的篇章,由沿海地区带头各地纷纷相继成立华侨服务社。

不过工业旅游绝非仅是将工业和旅游业柔和在一起,也不是客源与工业资源的简单结合就能够被称作是工业旅游。

之所以中国工业旅游的产生于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主要是基于两点原因:一是抗战时期我国工业百废待兴,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而如果没有工业,工业旅游则无从谈起;二是在当时国内的政治经济体制下,虽然没有提出工业旅游的概念,但党、政府和工会经常组织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参观访问活动,这实际上就是工业旅游的雏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首先是得益于旅游业的历史性转变,工业旅游才逐渐从外事接待、政治活动、统战工作和福利工作中脱离出来。

其次,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内容和方式需求日趋多样化,不再局限于早期以观光、度假为主的旅游产品和项目,更注重观光游览与各种社会活动的结合,当然社会生产活动也不例外。

再次,一些工业企业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开始接待各界人士的参观访问,既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又通过此举为产品扩大了宣传力度。

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由部分工业企业开始实践打造我国工业旅游项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994年,中国一汽集团通过“一汽实业旅行社”向游客展示轿车及卡车生产线、样车陈列室等重要生产车间。

1997年,四川长虹公司和绵阳九院等共同打造的科工之旅,在开展科技类工业旅游项目方面算得上是国内首家。

上海宝钢自1997年开始在集团、股份公司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展工业旅游,先后获得了 “上海市优秀旅游产品”的称号并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方面,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部分工业企业在工业旅游的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果,学者们对工业旅游相关理论的研究逐步丰富,本文的参考文献资料大多是源于九十年代至今的工业旅游相关研究。

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大量涌现,工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源密集型,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被集约型发展理念所取代,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我国工业旅游的发展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兴起之间是不可割裂来看的像:山东的海尔工业园、海信集团、航天科技展馆、泰山抽水蓄能电站等工业企业所呈现给人们的工业旅游产品,无一不是新型工业企业类开展工业旅游实践的杰出代表。

特别是2002年国家旅游局将工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实施标准推出后,全国各省市对发展工业旅游热情高涨,所以,可以把2000年至今看作是我国工业旅游的繁荣时期。

Figure 2 宝钢工业旅游Figure 3 海尔工业园纵观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现阶段我国工业旅游开发中,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情况颇具代表性。

因此,笔者就以我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为对象进行现状分析。

经过整理工业旅游示范点名单发现,本世纪初至今,我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总计345家,其地域分布情况如“Figure 4”:数据来源:根据“工业旅游信息中心”整理由该分布表可以看出,我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涉及地域范围较广,除西藏、青海、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少数地区暂无外,其它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但东西部地区工业旅游示范点数量分布差异明显,整体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格局。

主要源于同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工业发展较强,区位和资源优势明显,可见工业旅游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此外,其旅游业也相对发达,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和层次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较高,因此,东部地区在开发工业旅游相关项目的实践中更占先机。

不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反过来看,虽然目前中西部地区工业旅游开发滞后,但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巨大,就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而言,地处中部的安徽和河南以及地处西部的新疆等地都起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这就意味着未来工业旅游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前景乐观。

以上是据目前我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地域分布数量展开的分析,根据已公布的工业企业类型,整理制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企业类型分布柱状图即“Figure 5”以便进一步分析。

Figure 5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企业类型分布柱状图数据来源:根据“工业旅游信息中心”整理将国内345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分为21种工业类型后的数量分布表加以分析,不难得出下述结论:第一,我国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类型广泛。

以食品类、酿造类和工艺品类为主要代表,共涉及20个行业以上,游客的选择面较宽广。

第二,食品工业开展工业旅游优势明显。

表中数量排名1、2位的食品饮品类和酿造类均为食品工业,可见人们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业企业更具好奇心,其旅游吸引力也就越大。

第三,基于工业园区开展起来的工业旅游企业较多。

这得益于工业园区有较为成熟的交通配套,符合构成“旅游活动六要素”之一的“行”;其次,工业园区具备商业生活配套,这一点符合构成旅游活动六要素之“食”、“购”;再者,工业园区的工作生活环境优美,能够满足旅游活动中的游览和娱乐要素。

第四,各行业均有各自发展领先的国际或国内知名企业。

这既是企业开展工业旅游的基础又是企业发展工业游的目标,特别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这类产品一旦打响自己的品牌对其忠实顾客和潜在消费者的吸引力巨大,游客有主动了解产业发展历程、产品生产过程、企业文化等有关内容的愿望。

在对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探索上,国内己经有部分城市成功探求出一些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模式,像“创意产业园区模式”,北京的“798”就是此类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

2000年底,6家单位整合重组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搬迁出了原798旧厂区,该工厂的房产闲置了两年后,被美国人罗伯特租下,将其改造为前店后公司的经营模式,并建立起互联网网站,将这项独特的创意方式放在网站上营销,艺术家们通过此网站,发现了这里宽敞的空间和低廉的租金,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越来越多的前卫派艺术家和文化创意机构开始大规模地租用、改造闲置厂房,利用原有资源开起了设计公司、艺术中心、画廊、艺术家工作室、餐饮和酒吧等。

这次灵活机动的改造将原有工业遗址同当代艺术、文化产业及城市生活有机结合,使“798”很快演变为文化的代名词,广泛地对各类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形成了如今蜚声中外的“798艺术区”。

虽然,国内目前还有上海8号桥、上海1933老场坊、重庆坦克库等同类废弃工业区都被成功转型为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国外资本主义现代工业,以及新中国建立以后的社会主义工业遗留下的更多各具时代特色、历史背景的工业遗产并未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这些厂矿企业或多或少见证了一个工业时代的变迁,而今却由于城市工业重心转移使得城区内的旧工业区逐渐被废弃、拆除,不少企业破产倒闭,而这些企业和工业区遗存的厂房、机器以及建筑遗址等又没有列入文物保护范畴,正在迅速地消失。

四、 中国工业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现有工业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相关现状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在工业旅游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值得探讨和需要注意加强的方面。

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工业旅游开发的理念还需进一步推进。

工业旅游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依附于工业之上做相关的规划、开发,而企业管理和决策阶层普遍会把目光更多的投向对企业生存环境的关注、对市场问题的关注等,部分创新性企业的高层甚至质疑企业一旦开展产业观光游是否利于对本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事实上工业旅游完全可以纳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展开。

第二,工业旅游开发的模式还有待创新。

目前,工业旅游的开发模式基本停留在传统的参观游览层面上,游客参与性较低,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因此,造成游客重游率低等现象。

企业应当在工业旅游的营销策划上转变观念,多增加一些体验性产品,互动产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从而进一步挖掘工业旅游开发潜力,打开多赢局面。

第三,相关配套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就己经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来看,绝大多数对本企业Figure 6 北京“798’”艺术区开展工业旅游客源市场定位不明确,其开展工业旅游初衷大都是为地区政府打造形象工程,或是倾向于同相关企业交流沟通,即商务旅游性质,这样一来,既不能融入本地区整体旅游线路规划中,更谈不上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和规范的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