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旅游开发对策研究(精)

工业旅游开发对策研究(精)

工业旅游开发对策研究申亮(连云港市旅游学校, 江苏连云港 !!!""#[摘要]工业旅游开发需要从发展初期的注重“规模效应” 逐步转向产品强调开发的特色化和丰富化, 做足开发前的市场定位工作, 是要解决工业旅游开发中面对的首要问题; 联合其他旅游企业和项目做好工业旅游的包装和宣传, 使工业旅游真正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格局和趋势相统一、协调。

[关键词]工业旅游; 旅游开发; 市场定位一、国内工业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国内最早开展工业旅游是首钢、宝钢、茅台、海尔等知名大型企业, 并且在涉足了这块处女地之后相继取得一定成功。

这为我国以后的工业旅游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也奠定了坚实信心。

纵观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现状, 突出的特点有:参观游览形式较为单一, 以厂区内观光兼以购物为主导地位的工业旅游形式; 工业旅游资源涵盖门类较全, 但游览的对象几乎是大型的现代化制造业企业, 只有少许的传统制造业; 潜力巨大, 但还处于初级阶段, 发展思路略显狭窄。

$%认识不足。

首先是从开发主体———旅游企业的角度来谈, 主要是企业的管理者对工业旅游的认识不足。

工业旅游的开发条件、开发意义、开发目的、开发的可行性、开发步骤对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来说都很陌生, 有些企业管理者甚至连工业旅游的基本内涵都不了解。

其次从工业旅游的服务对象———旅游消费者而言, 他们对工业旅游的了解认知程度也处于低水平, 按照传统的对旅游的理解, 就是离开城市或者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到大自然或是度假区、景区去放松心情, 调节一下紧张的工作情绪, 甚至对一部分旅游者而言, 工业旅游就是; 好不容易从“工厂里出来” 又要“回到工厂里去” , 这显然是他们不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工业旅游在我国可以算是才刚刚起步, 是旅游业中的朝霞产品, 所以工业旅游社会认知度较低也是情理之中。

但既然是要发展或者快速跳跃式发展,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社会对工业旅游了解和认识较低的问题, 那么政府作为工业旅游牵头人除了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外, 还要借助各种媒体渠道对社会大力报道、宣传、倡导, 显然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做得不够。

!%缺乏充分的市场定位。

这是我国工业旅游开发中最突出的问题, 是我国工业旅游发展思路单一的原因所在。

第一, 规模效应重视过度。

从国家旅游局首批确定的 &$个工业旅游示范点单位可以看到, 每个批准示范点都是大型或超大型企业, 但从 !" 世纪’" 年代发展到现在,其发展选择对象仍然是同一标准, 可能就值得商榷, 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大型工业旅游企业的产品组合和推广较难操作。

这类企业由于规模大, 企业自身文化、特点鲜明, 如果和旅行社推出的一般旅游、游览产品线相组合往往显得格格不入, 而如果自身独成一个旅游项目则首先必须面对的是一日游或过夜的问题, 选择成为一日游项目, 那么毋庸置疑地市场将本地化; 如果发展过夜游, 则接待、服务设施则需要较大规模的改建和重建, 甚至有可能要建立完整的旅游服务接待体系, 这无疑增大了开放难道, 增加了投资风险。

与此同时, 许多很有特色的、可以发展工业旅游的中小型企业却被我们忽视了。

这是我国工业旅游发展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二, 同质化较为严重。

从 !""(年全国申报工业旅游示范点的 $"&家企业来看,一个行业门类内有超过 (家 (包括 (家试点企业的门类共有 $"个 (这里没包括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因为这类其余往往具有地方特色文化, 同质性不强 , 同质化现象开始显现。

不可否认, 各省市地区申报的都是本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的, 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放之本省来看重点企业、支柱企业, 按照现今的开发策略当然可以作为工业旅游的开发首选, 但并不是发展大企业就没有缺陷。

第三, 工业旅游目标市场划分不明。

工业旅游到底面对的目标市场是什么?这是很多已经和准备从事工业旅游开发的企业很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

因为在开发资源的选择上一开始就注重的是面向全国的“规模效应” , 在目标市场的选择上也是“理所当然” 想眉毛胡子一把抓。

这种市场开发策略所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市场开拓, 但巨额的资金投入对于本身并非从事旅游事业的工业企业来说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又由于工业旅游又带有专项旅游的特点, 所以每个门类的工业旅游项目的目标市场也不尽相同, 因此针对无效市场的宣传投入实质是一种浪费。

(%旅游开发的孤立化。

这主要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

从内看指的是开发、规划人员的非专业性和排外性, 缺乏专业旅游规划管理人才。

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自身不具备旅游规划和管理的相关知识, 通常很简单的认为工业旅游就是打开企业让外面的人看一下、走一下, 顶多再买一点产品、推销一下自己的产品, 如此简单只要组织好游览秩序, 不影响正常生产即可, 何须什么专业的旅游规划管理人员, 况且本企业的人员对本企业更了解。

有些企业可能会在开发本企业工业旅游项目初期聘请旅游规划人员进行开发规划, 但一旦进入实施阶段除了进行按部就班的初期开发外, 便再也没有更进一步的深度开发。

人力上的不足, 也导致工业旅游发展开发相比旅游业整体发展要落后、迟缓的一个原因。

二、开发策略的调整$%丰富发展类型。

工业旅游企业的选择上不要盲目的求大、图名, 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富有特点的或具有当地地方特色的中小企业作为工业旅游开发对象, 或是修建某一工业门类博物馆或主题园等开发方式, 以丰富产品结构。

大规模、大企业面对的是大市场, 小规模、小企业也有自己的小市场, 两者各有所长, 并不冲突。

而且对于地方特色较浓的企业, 开发特色文化性的工业旅游产品, 还可比较容易地和旅行社推出的都市旅游相结合, 这样, 在不花费太多旅游开发投入的基础上即扩大了市场和知名度, 又丰富了旅游线路和产品。

工业旅游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性, 游客到企业游览参观的目的是想了解一下自己所感兴趣事物的生产过程和相关知识, 只要企业自身和产品具有代表性, 都可以参与工业旅游开发。

从这点上说, 工业企业的独有性和稀有性是开发工业旅游的先天优势条件。

!%做好市场定位。

这是现阶段工业旅游开发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产品主要面对的是本地市场还是全国市场, 是老年市场还是青年市场等等。

自身定位的明确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开发策略, 如资金投入、设施建设、附加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主体风格设计等。

像前面所提到的开展一日游和过夜游的问题, 游客的吃、住、游就有很大的区别, 进而企业开展旅游接待的硬件投入, 人员配备, 部门设置也将不同。

企业是依靠自身能力和条件独立开发旅游事业, 还是联合其他旅游产品、依托旅行社开发旅游产品, 这都需要充分的权衡自身资源和全面的市场定位。

(%加强营销宣传。

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 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项目, 也必须得到社会的了解和认可。

除了政策性的宣传报道外, 工业旅游企业还要积极的走出去, 主动地同旅行社和其他类型的旅游项目联合形成新的旅游产品组合和旅游线。

借助政府和旅行社已有的市场影响力, 在电视、报纸和网络上大力做好工业旅游产品的宣传, 使社会了解它, 认识它, 以至接受它, 这样工业旅游才有真正的长足发展。

[责任编辑:秦兴俊]・" " $・ !"" 年 &月第!’ 卷第 $期山 *西 *财 *经 *大 *学 *学 *报+,-./01,2340/5676/0/890/:;8,/,<68=>/6?9.=6@ABC.%, !"" D,1%!’ E,%$工业旅游开发对策研究作者:申亮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旅游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6刊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年,卷(期:2007,29(z1被引用次数:1次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傅晓莺 . 张义丰 . 李想北京山区乡村工业旅游开发的意义与对策研究——以门头沟区龙泉镇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6(6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开发意识增强的背景下,北京山区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实现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同时,带动整个山区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但目前山区旅游过分偏重自然生态观光和农业旅游,乡村工业尚未受足够的重视,其与旅游的结合还有待于学界、政府和企业等多方的研究与关注.以乡村工业旅游为切入点,以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山区乡村工业旅游开发的意义与策略.强调乡村工业旅游区别于一般工业旅游的特点,并提出乡村工业旅游亦属于乡村旅游范畴,将其纳入乡村旅游系统进行整体开发与经营.2.会议论文王伟伟城市工业与旅游业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研究——沈阳市工业旅游深度开发探索 2005工业是沈阳发展的依据和基础,沈阳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很大程度上就是工业的振兴.旅游业是城市的窗口,是联结城市内外的渠道和平台.在沈阳谋求新发展的全新阶段,如何通过工业旅游这种特有的形式,发挥工业和旅游业的互补优势促进沈阳腾飞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工业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本文通过对工业旅游理论内涵和和发展实践的分析,提出城市工业旅游的概念,建构工业与旅游业优势互补的工业旅游发展模式,并通过发展沈阳工业旅游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深度探索沈阳优势互补的工业旅游开发新思路及新途径.3.学位论文孙万真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2008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各产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彼此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日趋明显。

工业旅游正是工业(第二产业与旅游业(第三产业某种程度融合的产物,是工业和旅游业横向交叉所形成的一种新型业态。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工业旅游的发展势如破竹、如火如荼。

但是,工业旅游理论研究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其实践的有效开展,而对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的分析对工业旅游的开发实践最具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对国内外工业旅游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国内外工业旅游研究在研究时间、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差异,并提出研究展望。

在此基础上,文章重新界定了工业旅游的概念,系统归纳了工业旅游的特征和意义,并深入探讨了社区参与工业旅游的含义、必要性和内容。

文章认为工业旅游是以工业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工业与旅游业的整合开发,满足旅游者科普教育、观光、休闲、娱乐等旅游需求,并为政府和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专项旅游产品。

基于对工业旅游的上述理解,文章总结提炼出工业旅游的四种典型开发模式-工业遗产旅游、工业科普旅游、产业公园旅游和企业文化旅游,并结合国内外的典型开发实例,对上述开发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