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会计计算题及答案

管理会计计算题及答案

第一份:第二章计算分析题1.已知:某企业主要经营A产品,该产品连续10期的产量及总成本资料见表要求:用高低点法对A产品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解:依题意,选择的高低点坐标分别为(31,84560)和(25,71000)b=(84560-71000)÷(31-25)=2260 元/件a= 84560-31×2260=14500所以,A产品的成本性态模型为y=14500+2260x2.已知: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2006年前10个月该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见表要求:用高低点法对该企业的制造费用进行分解。

解:依题意,选择的高低点坐标分别为(350,28000)和(150,16000)b=(28000-16000)÷(350-150)=60(元/件)a=28000-350×60=7000(元)所以该企业制造费用的成本性态模型为y=7000+60x3.已知:某企业的设备维修费属于混合成本,2006年各月的实际资料见表1.用一元直线回归法对该企业的设备维修费进行分解。

2.利用EXCEL函数,计算相关系数r,回归系数a和b ,并与手工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n =12,∑x=118,∑y=357000, ∑xy=3661000, ∑x=1226 ∑y=10981000000 r=(12×3661000-118×357000)÷(12×1226-1182)×(12×10981000000-3570002)≈0.9785→+1 (x与y基本正相关)b=(12×3661000-118×357000)÷(12×1226-1182)=2292 元/小时a=(357000-2292×118)÷12=7212 元因此,该企业的成本性态模型为:y=7212+2292x第三章变动成本法计算成本题(注:计算变动非生产成本的业务量用销售量)1.已知:某公司从事单一产品生产,连续三年销售量均为1000件,而三年的产量分别为1000件、1200件和800件。

单位产品售价为200元,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各年总额均为50000元,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9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为20000元,第一年的期初存货量为零。

(1)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第一年的营业利润。

(2)不用计算,直接判断第二年和第三年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因为第二年和第三年的销售量与第一年相等,所以这两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都应当等于40 000元。

(3)按照利润差额简算法分别计算呢第二年和第三年两种成本法的利润差额第一年的期初存货量=0; 第一年的期末存货量=0+1000-1000=0第二年的期初存货量=0; 第二年的期末存货量=0+1200-1000=200(件)第三年的期初存货量=200件; 第三年的期末存货量=200+800-1000=0完全成本法下第二年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20000/800×0=0完全成本法下第二年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20000/1200×200=3333(元)完全成本法下第三年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3333(元)完全成本法下第三年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20000/800×0=0两种成本法下第二年的营业利润差额=3333-0=3333(元)两种成本法下第三年的营业利润差额=0-3333=-3333(元)(4)不用编利润表,计算第二年和第三年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根据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和利润差额,可计算出下列指标:完全成本法第二年的营业利润=40000+3333=43333(元)完全成本法第三年的营业利润=40000-3333=36667(元)(5)根据本题计算结果,验证两种成本法广义利润差额特殊变动规律的合理性P542.已知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其有关资料如下:生产量为2000件,销售量为1800件,期初存货为零;贡献边际率为60﹪;原材料为6000元,计件工资为4000元,其他变动性制造费用每件0.4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2000元,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每件0.2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总额为300元。

(1)根据给定的贡献边际率确定售价单位变动成本=(6000+4000)/2000+0.4+0.2=5.6(元/件)单价=5.6/(1-60%)=14(元/件)(2)按两种方法计算单位产品成本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6000+4000)/2000+0.4+2000/2000=6.4(元/件)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6000+4000)/2000+0.4=5.4(元/件)(3)按两种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总额(写出过程,需分步计算)利润表单位:元(4)说明两种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不同的原因。

因为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中包含固定生产成本200元(2000/2000×200),其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生产成本就比变动成本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生产成本少200元,故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比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多200元3.已知:某企业有关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5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4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4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1000元。

期初存货量为零,本期生产量1000件,销售量600件,单位售价40元。

要求分别按两种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a)单位产品成本b)期间成本c)销货成本4.已知某公司连续两年的产销量、成本和售价等资料见表进先出法计价。

要求:用利润差额简算法计算完全成本法的各年营业利润。

第一年的产销量绝对平衡,两种方法计算确定的营业利润相等,即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等于零,则: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150000元第二年期初存货为零,产量大于销量,有期末存货时,广义营业利润大于零,则:简算法下的营业利润差额=40000÷10000×4000-0=16000(元)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100000+16000=116000(元)5.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000件和140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000件和160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为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0.2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的发生额为150000元。

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发生额为65000元,两年均为发生财务费用。

(1)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营业利润(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法计算确定的营业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第一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增加了26471元(56471-30000),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年期末存货吸收了26471元(150000÷170000×30000)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并结转到第二年。

第二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比较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减少了15757元(49243-65000),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了10714元(150000÷140000×10000)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结转到下一年度,同时期初存货吸收又释放了第一年的26471元(150000÷170000×30000)固定性制造费用,两个因素相抵后,使第二年营业利润减少了15757元(10714-26471)6.已知:某公司按变动成本法核算的20X2年1月产品成本资料如下(该公司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单位产品成本50元,本期固定性制造费用30000元,期初存货数量500件,本期完工产品6000件,本期销售产品5500件,销售价格100元/件,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为45000元。

已知上期产品单位固定生产成本为5元要求计算下列指标:(1)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50+30000÷6000=55(元/件)期末存货数量=500+6000-5500=1000(件)期末存货成本=55×1000=55000(元)(2)完全成本法下的本期营业利润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5500×(100-55)-45000=202500元7.已知: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产量分别为8000件和5000件,销售量分别为7000件和6000件。

每件产品售价为50元,生产成本为:每件变动生产成本10元,固定生产成本每件发生额为80000元,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为每件5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每年60000元。

要求:(1)分别按两种成本法计算产品单位成本(2)分别按两种成本法计算营业利润(3)分析两种成本计算的营业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并进行调整。

第四章计算分析题1.已知:A、B、C、D四家公司互不相关,在过去一年中他们的损益情况见表(1)108000 (2)60000(3)45% (4)35000(5)250000 (6)175000(7)35% (8)1100002.已知:某企业上个月的保本额为50000元,假定本月的固定成本增加5000元,其他指标不变,为实现保本,本月需要增加销售额8000元。

要求计算以下指标:(1)上个月的固定成本。

某期保本额=改期的固定成本/贡献边际率上个月的保本额=50000=上个月的固定成本/贡献边际率本月的保本额=50000+8000=(上个月的固定成本+5000)/贡献边际率解上述连理方程组,则:上个月的固定成本=31250元(2)贡献边际率。

根据上述方程组,可求得:贡献边际率=62.5%(3)变动成本率。

变动成本率=1-贡献边际率=1-62.5%=37.5%3.已知:某公司生产ABC三种产品,其固定成本总额为198000元,三宗产品的有关资料见综合贡献边际率=60%×20%+7.5%×40%+32.5%×30%=24.75%综合保本额=19800÷24.75%=80000(元)A产品的保本量=80000×60%÷2000=24(件)B产品的保本量=80000×7.5%÷500=12(件)C产品的保本量=80000×32.5%÷1000=26(件)(2)计算该公司的安全边际额和营业利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