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摘要】:教师人格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教师人格的界定、对教师人格特征的进一步分析,再结合的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可以探究出教师的良好人格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教师人格教师人格特征学生成长教师是将只是传授给学生的“经师”,也是促进学会全面发展的“人师”。
一个好教师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让其发展智能;而且能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产生良好的影响。
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对教师心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富有借鉴意义的成果。
国外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表明:教师要胜任复杂的脑力劳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智力水平,但一旦超出一定的临界水平,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对学生的就不再有显著影响。
那么此时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国外一些研究考察了教师人格这一因素,发现教师的作风、态度、信息、责任心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显著影响。
可见,教师人格是影响学生人格成长,心理发展、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因此教师人格这一特殊力量的研究就更有较远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教师人格的定义从现有的文献看,虽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教师人格的界定却还没有达成共识。
由于角度不同因此定义也各有不同。
教师人格是指一个教师的全部行为,包括行为认识方面和情态方面的因素,如态度、价值、兴趣、判断和需要等。
王荣德等认为教师人格是教师作为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在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优良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i倾向性。
综合各种研究可以得出教师人格的定义可以是一下方面:1.从性格品德气质方面看:(1)教师应当崇尚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应具备博大精深的学问,如果只一知半解,情绪上抵新知识、新观念,都不能算是崇尚知识。
(2)教师应正直、热情、不存在偏见;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格形成,职业选择等等都有直接影响,只有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教师的正直直接影响了学生性格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或是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应该以公平的态。
度来对待学生,这对学生心理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学生对社会的冷暖、直接感知于教师,教师的热情,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关注可以帮助他度过难关,减轻伤害,免于形成畸形心理;对于性格内向、有自卑感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热情可以使其矫正缺陷,克服心理障碍,变得充满自信,对所有的学生而言,教师的热情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暗示,给予学生良好的体验,增加对集体、对社会的的向心力。
(3)教师应当具备耐心、细致和温和的良好的品质;一个班级团体的的性质在一半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因此,在建立良好的班风教师需要极大的耐心来帮助与辅导学生。
在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方面应细致询问与观察。
这样既可以及早发现个别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又可以增加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团结友爱的集体的形成,有赖于教师是否能耐心细致地体察学生思想、情绪及各方面的情况,并能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耐心细致地为他们消除烦恼,排解纠纷。
2. 从教育能力上看:(1)教师应把握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能力;合格的教师应有能力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使学生轻松愉快学到了知识,又减轻负担。
(2)教育科研能力;在信息飞快发展的时代要求教师的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应教育学生如何去检索和获取知识。
增强运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的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4)组织管理能力;教师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应具有实行规章制度,组织各种活动的能力。
(5)心理咨询的能力;教师应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充当以为咨询人员,来帮助学生解答困惑。
(6)人际交往、协调能力;教师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要处理好学生和家长、同事、领导的关系,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去面对学生,还应该懂得人际关系的协调技术,可以说,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其重要。
二.教师的良好人格特征(1)良好的性格特征性格是人格的一部分,教师理想的性格综合了人格中良好的部分,经过了人格特征的扬弃,保留了一种人格类型中的积极因素,克服了这种类型的消极因素。
教师性格特征会影响学生对教师传授业解惑的态度。
在情感方面,教师性格好,学生认同教师,学生就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而且教师态度温和这一变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呈正相关。
所以,教师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只有与良好的性格特征相结合,才能密切师生关系,达到情感共鸣,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时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完整的独立性充满自信,不迷信定式,不屈服于权威,具有自己的意志和自主行动的倾向,是教师的一个鲜明人格特征,在教育学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独立思考、自主意识和怀疑精神。
没有独立性,就没有个性发展,教育创新也就无从谈起,独立性以个性倾向性为基础,教师只有具备创新的个性倾向性才能产生创新教学的意识与行动,并以这样的人格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指人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好奇心是一种探索动机、进取动力,是一种向未知和未来世界挑战的精神。
好奇心是人们创造性活动的内驱力。
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好奇心,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教师要把学生质朴的好奇心悉心地培养成科学的好奇心,教师本身就必须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据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是由教师培养的,教师的好奇心越强,学生的创造性就越高。
(4)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协调能力具备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协调能力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为愿意与家长及其他教师交往,与人相处多表现出真诚、尊敬、信任的积极态度,因而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接纳;同时,善于将各种关系组织起来,共同为培养学生完美人格服务。
(5)有力的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调控系统是教师完美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具备良好的情绪调控能,能正确认识与他人和周围世界的关系,能恰当地评价、接受自己和他人,能控制和掌握自己的命运,能及时合理地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教师具备了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才能控制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为的教育创造健康的环境。
(6)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教育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其效能的证明需要时间,教育工作往往是育人过程在学校,体现在社会,存在一个评价上的空间差和时间差。
因而,教师应以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执着坚定、无怨无悔地对待学生与事业,坚强的意志力不仅能帮助教师面对繁琐的工作不退缩,而且能使教师理智地保持学生的耐心、和谐的态度,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意志品质榜样。
三.教师良好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高尚的人格形象是教师职业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先生”,“教书”——教学生如何求知,仅仅是教师的使命之一,却绝不是教师唯一的使命,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育人”——教学生如何做人,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也说;教师的人格对于青年代替的,心灵的影响,构成这样的一种教育力量,绝非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之言、任何惩罚条例所能代替的。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
教师往往成为学生的最直接的榜样。
教师的理想人格,会像“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可以说,优秀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的楷模和导师。
其实,每一个当过学生的人都曾遇到过一个或几个难忘的“仰之弥高”的老师,都曾为这些老师的人格所感染,教皮d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是一个典范。
他对教师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论述并引导实践,表现出特有的教师人格。
他的思想和行动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学生,使许多学生投入到人类进步发展的伟大事业中,他的伟大人格至今为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所敬仰。
当今我国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创新教育进一步加强,新的课程标准正在实施,我们今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更应该成为创新意识并身体力行的先驱者。
我们今天强调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教师更应该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书育人是一向光荣而艰巨的工作,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来影响学生,教师人格的塑造应该成为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格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和人生十字路口,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发生急剧的变化,中小学时期人格塑造得好,将有助于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学习活动及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就能较好的适应社会环境,从而发挥出人的最大创造潜能,若中小学生时期学生的人格发育不正常,将来会出现对社会适应不良,如反社会倾向、犯罪、孤僻、厌世。
轻生等。
因此在中小学阶段,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外,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应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教师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就像艺术大师的作品都体现他们的风格一样,“只教师也根据自己的人格特点在塑造着学生人格,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
”“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仅仅来自于人格的活的源泉。
任何规章纲领,任何人为设置的组织都不能取代教育事业中的个性——离开教师人格对教育者的直接影响,那么,深入到性格教育是不可能的。
”而这种影响常常是“润物细无声”的,具有健全人格道的教师,其本身即具有巨大的榜样力量,也是一部生动、丰富、深刻的教科书。
他们能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力量去熏陶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思维,用自己的情感去培养学生的感情,用自己的意志力去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生性”。
在师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观察着、想象着、模仿着,教师的人格就刻上了老师的人格特征的印记,学生一旦形成了健全的人格都会产生一种全新的感觉和深层的把握,思想境界会更加高尚。
2.教师的健康的人格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分为外部和内部两部分,外部动机是指学习的动力来自活动以外,如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和表扬、奖惩和惩罚,而学习本身仅仅是一种手段。
内部动机意味着学习动机隐含于学习活动本身,是学生自我激励和自我提高的动机。
人不象动物那样完全受条件作用支配,人是一个主动认识者和追求者,他有一种实现自己潜能的内在需要,事实上,没有一个小学生不想成为好学生,而这种内部的学习动机对中小学学生来说,是不稳定的,他只有变成稳定的人格特征时,学习的激励作用才持久而。
一般来说,学生内部动机的能量因教师和其他重要人物的帮助而发展。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人格特征是影响学习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