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衍景-大陆碰撞成矿理论及应用-2010长春

陈衍景-大陆碰撞成矿理论及应用-2010长春

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研究及应用
陈衍景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yjchen@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 gigyjchen@
汇报内容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创建碰撞成矿理论
• 验证碰撞成矿理论
• 找矿应用和评价
我国地质 纲要、需 要和特色
• • •
拥有全球最大的两条碰撞造山带 找矿勘查需要——碰撞成矿理论 碰撞成矿研究的世界最佳实验室
早阶段矿物遭受构造变形
中阶段硫化物沿剪切裂隙充填 晚阶段脉体梳状, 张性裂隙
玲 珑 金 矿 地 质
早阶段石英脉 被构造破碎 中阶段硫化物 充填裂隙或空 隙 晚阶段碳酸盐 脉具梳状构造 穿切早、中阶 段矿物组合 成矿发生在挤 压向伸展转变 期,造山型!
煌斑岩成矿后 侵入
4、排他性的同位素证据 铁炉坪银矿 蒿坪沟银矿 康山金银矿
1、矿田或地体尺度的CMF模式
新认识
• • • • • • • • 极性分带 3阶段特点 中阶段最强 挤压变伸展 物质侧向源 流体由深源 变为浅源 模式变异 1/5~25万
陈衍景,1990,1991,1996,1998;Chen YJ et al., 1992, 1998, 2000, 2004, 2005, 2007, 2008
矿石铅同位素显 示,成矿物质来 自熊耳地体以南 UC 的官道口群 --—排他性证据
207


口 群
15
17 206 204 Pb/ Pb
19
21et al. 2009 Chen YJ Ore Geology Review
天山 望峰-萨日达拉金矿带
流体D ~ 18O:变质雨水
Sample stage
16.0
Tieluping ores
15.8
Pb/204Pb
Haopinggou ores Kangshan ores Huashan complex Altered Xiong'er Gp. Xiong'er Gp Taihua SGp
官道口群
15.6 15.4 15.2 15.0 13
O M LC
西准噶尔矿床、岩石的极性分带规律
西天山成矿预测和找矿实践
阿苏沃
承担黄金部队项目,1994年发现了阿苏沃金矿点(18.5 克/吨) 2001年(陈衍景, 305项目报告)预测望峰金矿带达大型规模。 至今持续研究,现已证实黄金资源量>50吨(20吨即为大型)
小秦岭矿床、岩石分带规律
陈衍景和富士谷1992年 《豫西金矿成矿规律》
花岗岩类 130Ma (胡受奚)
n
180 160 140 Ages of Mesozoic granito ids in Eastern China
火山岩类 120 Ma (王德滋)
n
48 44
B
Ages of Mesozoic volca nic rocks in Easte rn China N=499
建模依据之二:碰撞造山带构造-热演化规律
1. 固体介质中,应力传递速度大 于热;应力能可转变为热能。 碰撞过程的Tmax总滞后于Pmax 2. 以Pmax和Tmax为界,将碰撞带构 造-热演化划分为增压-升温、减 压-升温、减压-降温3个阶段。
3. 物理化学原理:中阶段减压 - 升 温过程的流体-岩浆-成矿作用最 为强烈!
熊耳山地区成矿预测和找矿验证
根据CMF模式极性分带 规律预测: 花山岩体以南为D带金 银多金属带,以北为P 带斑岩-角砾岩矿带。 预测时只有5个矿床
其后至今,持续在熊耳 山区研究和完善 促进了10多个大、中型 金/银/钼等矿床的发现
P带 G带 D带
河南东沟超大型钼矿床的成功预测
根据CMF模式, 1989年在金 巴山采样达 21.5 g/t Au, 发现该矿床。
全球构造-成矿模式
(Groves等1998, 2003; Kerrich等2000; Goldfarb,2001)
空 白 碰 撞 造 山 带 空白碰撞造山带的原因
著名学者Guild(1971,1972)提出:“在大陆与大陆碰撞的情
况下,两个板块由于具有浮力,都不会下倾,因而既不会生成岩 浆,也不会发生内生矿化”。——碰撞不成矿!曾被广泛接受。
中国西部
Axi Sawayardun Hatu Saidu Sujiquan Wangfeng Kangur 280Ma成矿爆发
170Ma 爆发
Chen et al., in press. OGR
据杨晓松 和金振民
40Ma 爆发
陈衍景等, 2004. 地学前缘,11: 57-83
中国东部
成矿高峰 130Ma 滞后于古南海闭 合(180Ma) 约 50Ma
• 地质:断控矿床成矿三阶段性——挤压向伸展转变
• 地球化学:同位素资料排他性地证明CMF模式 • 地球物理:CMF模式与各类地球物理资料一致
• • 率先识别造山型的银、铜、铅锌、钼等矿床 提出了区分不同类型热液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标志

提出甄别碰撞造山带和岛弧区岩浆热液矿床的标志
1、成矿高峰滞后洋盆闭合 50Ma 左右
T(℃)
>273 205-357 206 >550 279-358 160 18.302 15.545 38.108
流体18C= -2.5~26.2 ‰ (n=7)
成矿流体来自沉积碳酸盐
硫化物34S=13.4~2.7‰(n=7) 平均7.05‰,来自沉积物 铅同位素 比值高!
206 207 208
3、成矿系统空间结构模型
4、成矿省/造山带尺度CMF模式

岩石圈由挤压加 厚向伸展减薄、 拆沉演化,伴随 成岩成矿 断裂构造由缓倾 逆冲,经陡倾滑 脱,向张剪裂谷 演化 4类成矿系统: 岩浆热液,变质 热液,火山岩或 沉积岩容矿的浅 成热液



花岗岩类由壳源, 经壳幔混源,向 幔源和A型演化
陈衍景等 2008 中国地质 Chen YJ et al 2005 IGR
40
36 32
120
28 100 80 60 24 20 16
12 40
8 20 0 4 0 80 100 120
Ma
140
160
180
200
2、空间分布——碰撞造山带
3、断控矿床成矿3阶段性
世界首例造山型银矿 ——铁炉坪银矿为例
铁炉坪
Chen et al. 2005 Acta Geol Sin
汇报内容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创建碰撞成矿理论
• 验证碰撞成矿理论
• 找矿应用和评价
理念:
• • • • • • • 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先进性、持久性 植根于中国碰撞造山带,普适于全球碰撞造山带 涵盖碰撞造山体制形成的各类成矿系统 与固体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融为一体 与现代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等)融为一体 立足于事实或物理-化学原理,而非假说或观点 注重原理,淡化现象;注重普遍性,淡化特殊性
大地构造 地球物理 区域成矿 验证思路示意 起点
微观
元 素 和 包 裹 体 同 位 素 和 实 验
地 体 或 矿 田
矿 区 和 矿 体
构造地质 矿床地质 岩相矿相
矿 石 和 矿 物
矿物学 地球化学 高温高压实验
1984年以来,先后考察矿床200多个,解剖100多个,从 不同角度证明了CMF模式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获得了 一些创新成果,例如: • 时间:大规模成矿滞后于洋盆最终闭合约50Ma • 空间:矿床和花岗岩类分布于造山带地壳加厚区
2、矿床尺度CMF模式

BDL以下为静岩压 力,以上为静水压 力;深部流体上升 至BDL时减压沸腾、 水压致裂,使浅部 流体涌入、混合, 成矿物质快速沉淀 BDL深度受区域温 压条件控制,可上 下变化,使矿化富 集带上下浮动 流体沸腾-混合带所 跨越的总深度范围, 即为最佳成矿深度 范围


陈衍景等,矿物岩石,2004,第三期
66-45 Ma; Yin & Nie, 1996 180Ma;Hsu et al., 1988
40 Ma
8~22 Ma 130 Ma
58 Ma
30~48 Ma 50 Ma
与根据P-T-t轨迹得出结论和CMF模式完全吻合!
Chen YJ et al., 2007. Ore Geology Reviews
建模依据之一:大陆碰撞机制和碰撞带构造几何特点
青藏高原—— 许志琴院士1990
阿尔卑斯构造剖面
秦岭构造剖面——张国伟院士等2001
建模依据之一:大陆碰撞机制和碰撞带构造几何
马瑞士等 1992
马丽芳等 2002 地质图集
Sengor 1990 ESR
一系列不同形式的陆壳板片逆冲叠覆 理解:一系列不同样式的陆壳板片挤压俯冲
Vein 12 Vein 12 Vein 12 Vein 31 Vein 31 Vein 31
Pb/204Pb Pb/204Pb Pb/204Pb
18.229 15.560 38.021
18.408 15.579 38.237
18.147 15.483 7.882
18.445 15.608 38.287
?
大陆碰撞造山带
• • 四种板块边界之一 板块演化Wilson旋回6个阶段的最后2个


缺乏碰撞-成矿-流体作用(CMF: collisional orogeny, metallogeny and fluid flow),矿床学等诸多学科不完善!
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是多个学科急需填补的空白点!
• 面向我国地质找矿的重大需求——碰撞成矿理论 • 瞄准多个科学发展的薄弱环节——碰撞成矿理论 • 紧抓我国地质特征和自然优势——碰撞造山带发育 1984 年至今持续研究, 1990 年首次提出地体尺度 CMF 模式,继后提出矿床和成矿省尺度的 CMF 模式,修正 了全球构造 - 成矿模式,建立了造山型矿床空间结构模 型,从而系统创建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为大陆碰撞 造山带成矿预测和找矿评价提供了一整套模型。 • 促进了一批矿田或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发现 • 推动了碰撞成矿研究的重大项目立项 • 引发了碰撞成矿研究的国内外热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