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迟毓凯——疫情下的师生心理调适
迟毓凯——疫情下的师生心理调适
自我的改变
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强大,获得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的提升
关系的改变
跨时空,寻找新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和他人有更多共情
价值观的改变
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改变对人生的看法
然而,这一切的发生不是无条件的……
“逆境假设”成真的条件
——什么时候逆境出人才
逆境出现的时机
不是什么时候遭遇危机,都会令人成长。
承受者所拥有的资源
两千多年后,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 曼总结了让人获得幸福感的各种美 德 ,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就是:智 慧、勇气与仁爱。
总结:心理调适“七种武器”
追根溯源,寻找因应之道 寻求支持,探讨合作之妙 顺其自然,学会无为之用 活在当下,专注内外之感 畅想未来,思考明天之后 聚焦欢乐,觅求黑白之变 弘扬美德,共建幸福之路
寻求支持:探讨合作之妙
寻求支持
——探讨合作之妙
人际关系的意义
史上最长心理实验表明: 社会关系有益健康 朋友不在多,关键看质量
同事关系
工作中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年轻老师成长的必然之路
中国人的关系
亲人、熟人、陌生人 需求法则、人情法则、公平法则 特性:对亲人更友好,对陌生人更冷漠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解决学生问题的一把钥匙 关系不到位,问题无解决 青少年不愿意和老师交流
问题发生时的情况,尽量减少黑
焦点:针对白
问题未发生时的情况,扩大白。白多了,黑自然少了。
策略 手段
“寻找例外” “三件好事”
弘扬美德:共建幸福之路
幸福的真意
——塞利格曼的观点
真实的幸福来自找出并培养你最突出 的优势,并在每天的工作、休闲、亲 子游戏中运用它。
——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
人格优势价值实践(VIA, Values in Action Classification of Strength)
疫情下的师生心理调适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迟毓凯
个人简介
迟毓凯 博士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邮箱:chiyukai@
关于我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后 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 测评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分会秘书长 中国心理学会科学普及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常务理事
畅想未来:思考明天之后
站在未来的角度回望当下
——换个角度看人生
假设到了未来
回望今天的自己
假设到了宇宙
回望渺小的自己
“奇迹提问”:
假设眼前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一个问题:必然带来“人生意义”的追问
聚焦欢乐:觅求黑白之变
注意的焦点放在哪里
——焦点解决疗法的启示
人生如太极
有黑有白,有喜有忧
传统:针对黑
问题:如何拉近与学生的关系?
顺其自然:学会无用之用
基于问题中心处理问题的问题
有些问题难以解决
因素复杂,遗传相关,已经成瘾等
有些问题不必解决
幼儿园哭闹,青春期的烦恼等
有些原因找到,个体不认
“阻抗”,“父母皆祸害”
有些问题越想解决,越难解决……
“心智”是大象,“理性”骑象人
解决之道:放弃治疗,置死地而后生
一个是内部资源,韧性;二是外在资源,社会支持的强度。
逆境的强度
适度的逆境才会让人受益。
“逆境假设”的研究对当前教育的意义
3 沟通中,师生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策略,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心理调适的“七种武器”
——师生沟通中教师可用的引导策略
追根 溯源
寻求 支持
顺其 自然
活在 当下
畅想 未来
不再注意自我感受。 心流需要合适的自我挑战。
正念
mindfulness.
将注意集中于当下感受,不做出任 何或好或坏的判断,开放、平和、 包容。
是一种此刻刺激的更高的注意。 这种意识是对自己的思维、 情感的 接受。
兴趣
有兴趣,易专注.
挑战
有挑战,有心流
规则
有些活动就是需 要全身贯注
强迫
强迫自己开始五 分钟.
常授课程专题
管理中的心理学智慧 积极人生的心理学智慧 亲子沟通的心理学智慧 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专题 青少年心理学专题 发展心理学专题 教育心理学专题 ……
本讲摘要
“那些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强大”(尼采语)——作为 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认清自己与学生的 心理现实,在疫情下做好有效沟通,危机中促进学生成 长……
表现: 高强度信息诱发压力、冷漠。
2 危机后,学生能有哪些心理成长?
会不会成长,如果成长会怎样
危机之后:PTSD vs PTG
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创伤后成长
(post-traumatic growth, PTG)
创伤后应激障碍指个体经历创伤性情境或事 件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 精神障碍。
创伤后成长是指个体经受创伤性情境或事件 后,获得一定的心理方面的正向改变(Tedeschi & Calhoun, 1995) 。
创伤性事件:事件的发面生是突然的、令面人意外的或不不寻常的,通常包含身 体上的伤害或感到面生 命受到威胁, 会使面人产面生失控的感觉等等。
创伤后可能的成长
——遭遇危机,另外的一种可能
聚焦 欢乐
弘扬 美德
追根溯源:寻找因应之道
追根溯源
——寻找因应之道
基本思路
有问题找原因 根据原因找对策 原因找到,问题即解
学生的问题
个体原因:早期成长 家庭原因:早期教育 学校、社会
人类的问题
人生的早期——弗洛伊德 文明的早期——荣格 人类的早期——演化心理学
找到原因之后
或者不用解决 或者仍不可解 怎么办?……
跟“情感”
“如果我遇上这种事,我也……”
共同活动
男性最爱
共同分享
女性最爱.
达成理解
以此为基础,实施教育引导 先跟后带,完成教育目标
问题:要把学生“带”到什么地方?
活在当下:专注此刻之感
心流
flow
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 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
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心流是一种忘我的存在,
主要内容
疫情下的人心变化 危机后的心理成长 沟通中的影响策略
1 疫情下,师生心理有哪些变化?
哪些可能的变化,我们的解决思路
疫情后的可能问题
——个别人的表现
焦虑·抑郁
心神不宁,坐卧不 安,有失控感;或 悲观易哭,凡事无 兴趣,食欲体重下 降……
强迫
强迫思维,强迫洗 手,不能控制反复 想……
疑病
过分关注自己是否 患病,频繁测提问, 反复去想医院检查。
谢 谢 大 家!
迟毓凯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微博:@迟毓凯 chiyukai@
智慧 勇气 仁爱 正义 节制 超然
好奇心 热爱学习 判断力 创造性 社会智慧 洞察力
勇敢 毅力 正直
仁慈 爱
公民精神
自我控制
公平
谨慎
领导力
谦虚
美感 感恩 希望 灵性 宽恕 幽默 热忱
东方的智慧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 者不惧”,意思是有智慧使人不会 迷惑,有仁义使人不会忧愁,有胆 识使人不会畏惧。
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心理问题越想解决,越解决不了 放弃治疗,才能得到治疗 当前的教育问题,试图解决所有问题 静待花开,放过学生的问题
那么,为所当为“为”什么?教师的引导呢?
引导之前先理解,“先跟后带”
向学的看法……”
跟“经验”
“当年我在你这个年纪,也……”
惊恐发作
感到身体完全不受控 制,快死了,心脏病 发作了。
幸存者内疚
为自己幸存而感到困 惑和内疚,甚至宁愿 自己也遭受不幸。
解决之道:不丢人,但需寻求专业帮助
疫情后的可能问题
——普通人的表现
解决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之道
壹 恐惧
根源: 负面偏好。新闻偏好。
贰 大意
根源: 乐观偏见,青少年冒险.
叁 同情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