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微生物限度检验培养基质量控制文稿演示
微生物限度检验培养基质量控制文稿演示
培养基的灭菌
灭菌以后培养基应该迅速冷却至所需温度,避免 长时间保存在灭菌锅内,造成过度灭菌,影响培 养基的营养成分或选择性效果。
每批培养基制备好以后,应仔细检查一遍,如发 现破裂、水分浸入、色泽异常、棉塞被培养基沾 染等、均应挑出弃去。并测定其最终pH。
将全部培养基放入36±1°C恒温箱培养过夜,如 发现有菌生长,即弃去。
培养基的制备
制备培养基用容器不得为铜锅或铁锅,以防有离 子混入培养基中,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所有容器在使用前都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经过一 定的处理,洗刷干净。有的还要进行包装,经过 灭菌等准备就绪后,才能使用。
容器的大小需大于复水后培养基总体积的2倍以上, 避免在加热溶解过程中,培养基溢出。
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的储存
培养基应存放于冷暗处,最好能放于普通冰箱 放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一周。 倾注的平板培养基不宜超过3天。如果保存时间超
过2天,应将其放入密封的塑料袋中保存。 配好的肉汤类培养基如果保存时间超过2周,应将
其放在带有螺旋盖的试管或其它密闭的试管或容 器中防止蒸发
培养基的使用
平板在接种使用时,表面必须无明显潮湿水珠。 对于冰箱保存的平板,应待温度回复至室温后再
培养基的制备
因培养基在加热消毒过程中、pH会有所变化,培 养基各成分完全溶解后,应进行PH的初步调正。 例如,牛肉浸液约可降低pH0.2,而肠浸液pH却 会有显著的升高。因此,对这个步骤,操作者应 随时注意探索经验、以期能掌握培养基的最终PH, 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一般灭菌前比最终pH高0.2-0.3 。 用1mol/L Na0H或 lmol/LHCL调整。
培养基的灭菌
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避免微生物生长繁殖而 消耗养分,改变培养基的酸碱度。
高温可破坏培养基的营养成分,还会使琼脂的凝胶强度下 降,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灭菌温度和时间,并且不可重复灭 菌。
高压蒸汽灭菌锅的压力表等要定期进行检定,并定期采用 生物指示菌法或化学变色纸片对灭菌效果进行验证。
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必须精确称取并要注意防止错 乱,最好一次完成,不要中断。可将配方置于傍 侧,每称完一种成分即在配方面军做出记号,并 将所需称取的药品一次取齐,置于左侧,每种称 取完毕后,即移放于右侧。完全称取完毕后,还 应进行一次检查。
培养基所用化学药品均应是化学纯的
培养基的制备
要求生产企业提供:培养基成分名称及产品编号、批号、 使用前的pH、储藏信息和有效期、性能评价和所用测 试菌株、技术数据清单、质控证书以及必要的安全/危 害数据等材料。
验收
购买的培养基到货后,应有专人做好接受和验收 工作,应仔细核对生产企业提供的资料、培养基 名称、规格数量、外观特征、批号、保质期是否 符合要求。
在培养基分装灭菌前,各成分应溶解均匀。 在锅中溶化时、可先用温水加热并随时扰动、以防焦化、
如发现有焦化现象、该培养基即不能使用,应重新制备。 待大部分固体成分溶化后,再用较小火力使所有成分完全 溶化,迄至煮沸。如为琼脂溶化,用另一部分水溶化其它 成分,然后将两溶液充分混合。在加热溶化过程中,因蒸 发而丢失的水分,最后必须加以补足。
培养基制备用水中不能含有任何抑制或影 响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使用蒸馏水或与其同质的水。 最好不使用离子交换器生产的去离子水。
培养基的制备
每次制备培养基均应有记录,包括培养基 名称,配方及其来源,和各种成份的牌号, 最终pH值、消毒的温度和时间制备的日期 和制备者等,记录复制复制一份,原记录 保存备查,复制记录随制好的培养基一同 存放、以防发生混乱。
主要内容
培养基购置、贮存、制备、使用注意事项 培养基质量控制 常用菌株保存方法
一、培养基购置、贮存、 制备、使用注意事项
购置
依据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 求》,对培养基的供应企业进行评价后选择合格的供应 商;
应选择产品市场信誉度高、有质量保证能力和服务保证 能力的企业;
计数培养基判断结果
干粉色泽均匀、研细度好,色泽符合要求 制备好的培养基有相应的颜色,一般的培养基应澄
清、无浑浊、无沉淀。 pH值符合、硬度适宜,划线不破、透明无沉淀物。
生长率 %) ( 试 对验 照培 培养 养基 基上 上菌 菌 10落 落 % 0总 总 70%数 数
菌落大小、形态与对照培养基一致。
使用 用于沉降菌检测的所有平板必须经无菌试验后才
可使用 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再融化只允许一次。
培养பைடு நூலகம்质量控制
由于不同批次的蛋白胨、浸膏(粉)、琼 脂、胆盐等成分的质量及酸碱度不同等, 影响了培养基质量的稳定性 。因此对购入 的干培养基开展质量检验验收是实验室室 内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有培养基质控标准
每批培养基到货物后都应对培养基的质量进行检 测,满足检测方法规定的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培养基的储存
干粉培养基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要避免阳光直 射;未开瓶的培养基在室温下的最长保存2年,开 瓶后的干粉培养基易吸湿,应注意防潮并在6个月 内用完。应定期对储存中的培养基进行常规检查, 如容器密闭性复查、首次开封日期、内容物的感 官检查,如果培养基发生结块、颜色异常和其他 变质迹象就不能再使用。
微生物限度检验培养基质量控制文稿演示
分类
主要用于增菌 用于检测动力及保存菌种 用于分离鉴定细菌
分类
普通琼脂培养基 血液琼脂培养基 双糖铁培养基 SS培养基 庖肉培养基
概念
由于不同批次的蛋白胨、浸膏(粉)、琼 脂、胆盐等成分的质量及酸碱度不同等, 影响了培养基质量的稳定性 。
适宜的培养基制备方法、储存条件和质量 控制是提高优质培养基的保证
WS/T 232 2003 商业性微生物培养基质量 检定规程
卫生部卫监发(1993)7号文件 食品卫生 微生物检验用干燥培养基生产质控和质量 标准
质控参数
1.外观:干粉色泽、研细度。2.溶解后培养 基色泽、透明度、杂质、沉淀物、硬度 (凝胶强度);
3.灭菌后pH值;
4.菌落形态、菌落大小(直径);5.生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