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教学设计2篇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教学设计2篇

第一课为政以德【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3.背诵重点语段。

【学习要求】基本要求1.背诵2.1 、2.3 、13.6 章和1.6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至“而在萧墙之内也”部分。

2.重点掌握“必用社稷相国家年劝”在文中的意思,并理解“共道齐”等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下列词语与现代意义的区别:民免而无耻节用爱人祸起萧墙分崩离析鸣鼓攻之既来之,则安之4.结合课文,说说孔子提出为政者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发展要求5.正确地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6.较深地领会孔子所提出的“均贫富”的含义。

说明【教学建议】词语理解的主要目是理解课文意思,除参阅课文注解外,教师对于未加注而学生不能解释的词语要稍加疏通。

有些固定短语成为汉语成语或者熟语的,要古今参照,明白其意义,熟悉其用法。

《季氏篇》可以涉及孔子与学生对话辩论的章法艺术。

为政者的基本素质可以结合“为政以德”的内涵进行阐发,如:德行、教化、诚信、平和、仁爱、秩序、重民、端正等。

学习要求里“发展要求”的内容,可以分条学习掌握,也可以把各段串联起来达成。

建议教师能够触类旁通,连类而及,把各段内容统一在“为政以德”这个主题下。

本章节中孔子讲为政,讲的是政治哲学,或者说是政治原理。

孔子认为,政者、正也。

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修养达到了一个君子的要求,他才能够为国家做事(可大受),也才能做成事。

所以后代的儒家主张格物、致知、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自身的修炼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在本章节中,孔子就明确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则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如果这样就没有必要“杀无道、以就有道。

”小人必然会被感化。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早上之风,必偃。

”这样孔子自然就反对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统治者自身做出榜样就是对百姓最好的教育。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都不能,则劝。

”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食)、送死(丧)和祭祀。

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

当自己的学生为季氏敛财时,他公然号召其它学生“鸣鼓而攻之可也。

”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税,要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当然这并不是说孔子主张均贫富,孔子主张的是上下各得其分(根据自己的名分、地位,该得多少是多少。

所以于统治者而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当然对百姓的教育是必需的:“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教什么?教之以礼、信、孝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对于课文后面的解读题目,可以作为师生讨论的话题,讨论思路可以参阅教师用书。

【写作实践】古代儒家主张以德治国,现代社会更强调以法治国。

治国以“德”为重还是以“法”为重?结合本课内容,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课时安排】 3教时。

四、以第一课《为政以德》来说明:1、怎样处理好字、词、句2、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探究评析,传承文化传统弄清每一专题,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学目标:一、通过分析重点句和完成相关练习落实文言词句;二、通过根据每章内容,对各章节进行归类,及讨论练习来了解孔子的德政思想;三、联系现实,通过“以孔子的德政思想看待现实”“从现实来看孔子的德政思想”这样的话题,来探讨孔子德政思想的现实意义和不足。

教学重点:理解孔子的德政思想教学难点:如何在翻译、注解的情况下落实文言词句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

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

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

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

怎么与众不同?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圆口器具。

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

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

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

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这个人是谁?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也。

孔子,名丘,字仲尼。

孔子是对他的尊称,孔老二是对他带点贬义的称呼。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为政以德》二、初读各章请同学范读、齐读、自读、小组读、男声读、女声读注意下列字的读音:第一章:譬如共之第二章:道之以政第三章:冉有既庶第五章;道千乘之国第六章:颛臾社稷何以伐为虎兕柙椟近于费第八章:盍彻乎第十章:偃第十二章:南宫适羿善射奡荡舟躬稼借对以上各字读音的了解,初步熟悉课文三、熟悉课文,概括每章内容孔子是政治家,似乎总是一副教训人的脸孔,让人觉得读《論語》不如读《庄子》来得有意思。

其实,如果把孔子还原成一个普通的人,当成和我们类似的政治爱好者,我们就会发现他还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个很有趣的人。

我们先来看一则新闻,投影图片及图片背景,问:你对这件事怎么看?你为什么这么看?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你看我们对政治也都有看法,而且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这标准说不定还深受孔子的影响呢。

孔子对政治也有一套自己的标准。

从课文看,这标准是什么?为政以德为字怎么解释?为什么这么解释?这个句子怎么理解?句式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孔子主张要以德为政呢?学生从课文找出相关句子,了解在孔子眼里,以德为政的好处:可以无为而治,(这一点可以参看《教参》中孔子对舜为政的看法一章)可以使民有耻且格。

然后对重点词语道、齐、无耻、格及句式特点、写作方法作一分析再概括第一、二章的内容投影关键词,学生背诵这两章但我们刚才读课文时可能已发现,孔子不是一个普通的政治爱好者,他的身份似乎有些特殊。

在所选的章节里,他的角色至少有两个,能看出是哪两个吗?政治老师、政治顾问学生如果回答不出,也可让学生把后面章节归下类,归类的标准是孔子谈话的情景,一般可分成三种:一是孔子对学生指导和批评的,一是回答在位者的,还有是没任何情景的(如第五、九章)以前我看过一则报道,说北京某校的一位数学老师,教学很出色,他培养学生的目标是考清华北大,所以对学生要求很严格。

孔子培养学生也有个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政府官员。

我们先来看看孔子指导学生和批评学生的章节,看看孔子是如何培养学生从政的。

分析和上面的大同小异,分析过程中穿插孔门弟子的事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作业:1、背诵相关章节2、完成知识积累卡第二课时一、检查下背诵二、熟悉课文,概括其余章节昨天我们提到孔子身份的事,认为孔子既是个政治老师,又是个政治顾问。

我们已把这位政治老师的有关章节分析完毕,现在我们再一起来分析这位政治顾问的有关章节分析方法和上面的大同小异,分析过程中穿插有关季氏的史实,以激发学生兴趣三、概括孔子德政思想从上面各章可以看出,无论是培养学生,还是回答季氏的问题,孔子都是主张要以德的。

那么他的德政到底指什么?大家看看,能不能再把这些章节归一下类,把孔子“德政”具体手段概括出来?孔子心中的“德政”的手段包括富民、教民、举善、正身等,具体说来,“富民”(第三、四、八章)、“教民”(第二、三、十、十一章)、“举贤”(第十一章)、“正己”(第四、五、六、八、九、十一、十二)等。

孔子认为,通过这些手段,就可实现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他心中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在孔子看来,统治得成功的标志是:百姓信任、众望所归、百姓规范且有羞耻心、百姓富足,远人来服。

四、讲评积累卡五、作业:1、背诵相关章节2、课外找相关材料,围绕以下两个话题A、以孔子的德政思想看我们的现实B、以我们的现实看孔子的德政思想第三课时前两节课,我们对孔子的德政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们今天学习《论语》,不能仅停留在对它思想的简单了解上,必须结合现实,加深对它的理解。

为此,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两个话题:以孔子的德政思想为标准来看待我们这个现实,你觉得我们这个现实如何?(要抓住孔子德政思想的四方面的内容)以我们的现实看孔子的德政思想,你觉得孔子的德政思想有什么价值或不足?教学目标:一、通过分析重点句和完成相关练习落实文言词句;二、通过根据每章内容,对各章节进行归类,及讨论练习来了解孔子的德政思想;三、联系现实,通过“以孔子的德政思想看待现实”“从现实来看孔子的德政思想”这样的话题,来探讨孔子德政思想的现实意义和不足。

教学重点:理解孔子的德政思想教学难点:如何在翻译、注解的情况下落实文言词句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

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

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

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

怎么与众不同?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圆口器具。

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

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

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

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这个人是谁?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也。

孔子,名丘,字仲尼。

孔子是对他的尊称,孔老二是对他带点贬义的称呼。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为政以德》二、初读各章请同学范读、齐读、自读、小组读、男声读、女声读注意下列字的读音:第一章:譬如共之第二章:道之以政第三章:冉有既庶第五章;道千乘之国第六章:颛臾社稷何以伐为虎兕柙椟近于费第八章:盍彻乎第十章:偃第十二章:南宫适羿善射奡荡舟躬稼借对以上各字读音的了解,初步熟悉课文三、熟悉课文,概括每章内容孔子是政治家,似乎总是一副教训人的脸孔,让人觉得读《論語》不如读《庄子》来得有意思。

其实,如果把孔子还原成一个普通的人,当成和我们类似的政治爱好者,我们就会发现他还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个很有趣的人。

我们先来看一则新闻,投影图片及图片背景,问:你对这件事怎么看?你为什么这么看?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你看我们对政治也都有看法,而且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这标准说不定还深受孔子的影响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