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三、巩固练习:
学生活动1:利用所学知识,完成1—3题的解决,自主+合作,必要时学生讲解。
1、本节学习的解一元一次方程,主要步骤有①,②③,最后得到的形式。
2、对于方程3 x -7=12 x +6,下列移项正确的是()
A. -3 x -12 x =-6+7B. 3 x +12 x =-7+6
C. 3 x -12 x =6+7D.12 x -3 x =6+7
3、如果-2xm+2y3与3x2y5n-1是同类项,那么m=,n=.
4、写出解是x =1的一个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方程5x+=7x-8,则x =。
6、三数的比是1:2:4,并且它们的和是84,求这三个数。
进一步利用解方程相关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总结利用方程模型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树立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移项”和“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回顾:
学生活动:解方程,并在解方程过程中观察、比较、思考发现的问题。
1、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下列方程,并在每一步骤前写明意图。
(1)9x—5 x =8;(2)9x =5 x+8;
2、把后面的方程与前面的方程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在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时,很容易发现(1)题和(2)题的解相同,进而通过观察、类比发现第(1)题是通过第(2)题移项变形得到的。
学生活动3:通过观察“动漫演示”,进一步直观体会移项变形的法则运用。
1、学生自主完成的,是把例题稍作改动的题目,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和模仿、观察和比较,极易解决,并可体会到同解方程可以通过方程变形得到,对方程和解方程进一步深刻认识。同时,对于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带分数系数”问题,进一步明确格式。
2、学生通关过“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你能否给同学们提出一些宝贵建议?”的解题体验,思考解方程过程中的易错点,并对其他同学提出建议,进一步巩固“移项法则”和“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正确运用。
“于村中学七年级上册5.3.1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作者:张海滨单位:于村中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以及移项概念和法则的基础上,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它是为解更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做铺垫。虽然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但对学生形成解方程思想方法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因此在整个初中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学情分析及对策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极力倡导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对呈现题目进行比较思考,充分利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归纳解决问题,给学生留下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七、作业:P.153,习题A组1、2题(要求格式正确,清楚工整)
七、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八、课后反思
请上课后填写,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1.请简单描述这节课的教学或学习流程;
2.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这节课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或者让您最兴奋的地方?
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吗?你满意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或者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活动2:先自主完成P.153练习1、2题,然后组内互查互助。最后组间交流出现问题。
13;c=b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移项法则,经历思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
2、学生通过自我检查和组内合作,解决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培养纠错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知识总结
学生活动:讨论本节课学习的收获、体会和还存在哪些问题,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进一步发展反思、概括能力,归纳突破重难点的一般方法。
六、拓展提升:
学生活动:自主+合作完成以下题目的解决。
1、若x =3是关于x的方程3 x -a= x -7的解,则a=。
2、当x =时,代数式3 x -5与1+5 x的值相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会正确利用移项变形解ax+c=b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2、数学思考:通过学习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到等式变形的转化过程。
3、问题解决:能够用移项法则和合并同类项解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4、情感态度: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2、通关过观察、比较、思考,感受(1)题比(2)题更接近方程解x=a的形式。从而初步体会移项变形的目的。
二、自主探究:
学生活动1:自学P.152例1,按照例题格式尝试解下列方程:
(1)6 x =5x-6;(2)6y-2=5y+5;
(3)5x-2=2x-10.
学生活动2: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你能否给同学们提出一些宝贵建议?
四、达标测试:解下列方程(比一比,看哪组正确率高)
学生活动1:自主完成下列题目的考查。
(1)4 x +5=2 x -13(2)m=m-4;
(3)-0.4 x +0.5=-0.5 x +0.2
学生活动2:各组交换阅卷,并集中全组智慧,为对应组成员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最后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纠正。
对课堂教学及时反馈,通过自主答题、讨论交流,完成漏洞的进一步修补。强化自我纠错能力。
4.课堂上有出乎你意料的事件发生吗?你是如何解决的?
5.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
6.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7.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