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课件 (共47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课件 (共47张PPT)


相同点: 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 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不同点:
1.情节不同;《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 向高潮。《蚊》写了两件事:第一是蚊子和狮 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 形,被蜘蛛粘住。 2.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 《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 性格。 3.表达方式不同:《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 和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 凡的性格特征。《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 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描写蚊子 两次吹喇叭的动作。
崩坠: 崩塌坠落 寄: 依托 依附
废寝食: 睡不着 觉,吃
晓: 开导不下饭
因: 于是 屈伸: 弯曲伸长
行止:行动 活
动 舍然:放心的
样子
只使: 即使
奈何忧崩坠乎(为什么)
奈地坏何(拿……怎么办)
重点句子: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担忧的人而担忧,于是前去 开导他。
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四处都塞满了土块,没有地方没有土地. 奈地坏何?

非得一人于井中。 在
巩固练习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说话要防止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 考查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 去伪存真。
第三步,熟读课文,现代审视。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
、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 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比如微信,QQ等聊天工具,有 时候某些人随意传播虚假的信息和帖 子。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 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 更不能以讹传讹。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 的故事寄寓意蕴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 启示。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 是拟人化的动物和植物 寓言在创作上常 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寓言早在我 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古希腊 《伊索寓言》俄国《克雷洛夫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
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 或讽刺的故事。
对于许多人来说,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一、导入。作品、作者简介
《穿井得一人》节选自(
),作者是
( )时期( )国( )。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 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 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 节结构。
第二步,精读课文,翻译理解。 翻译课文。 抽同学翻译,教师点评梳理。
翻译1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顺接连词 溉,洗涤。

汲水,从下往上打水。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等到 代词,他 告诉
这里指“节省”
译文: 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需到 出门(到远处)打水洗涤,因此(他家)经常有 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井(成功)之后,他家的人对别人说: “我家打井得一个人。”
积累词语
(1)古今异义
古义: 哪里
子将安之?
今义: 平安
(2)词性活用
我将东徙。 方位名词活用为状语。
(3)一词多义
闻之于宋君 。 代词 ,这件事
之 子将安之? 动词,到
得一人之使。 助词,的

有闻而传之者 。 听到 闻之于宋君 使听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认为 以故东迁 。 因为
闻之于宋君 。 向,对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宙斯:希腊 神话中的众 神之王。
宙斯
赫拉
赫拉:希腊神话 中的天后,宙斯 的妻子。
赫尔墨斯:

一译海尔
尔 墨
梅斯,是

学习探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 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蚊 子和
狮 子
学习探究:《蚊子和狮子》
1.蚊子为什么能打 败狮子?
2.蚊子为什么会败 给蜘蛛?
3.故事有何寓意?
《蚊子和狮子》
蚊子:冲、咬 蚊子:吹、唱
扬长避短

骄傲自满

狮子:抓 蜘蛛:粘
骄兵必败
《蚊子和狮子》
寓意:讽刺那些取得一点
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思考:
试比较这则寓言和上则《赫 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之处?
拓展阅读1
燕子与乌鸦 燕子与乌鸦争吵谁最美丽。乌鸦 对燕子说:“春天才能看到你美丽 的外貌,我的身体却可以抵御冬季 的严寒。” 这读2
苍蝇与蜜
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 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 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 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 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3/162021/3/16Tuesday, March 16, 2021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162021/3/162021/3/163/16/2021 3:26:04 PM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162021/3/162021/3/16Mar-2116-Mar-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162021/3/162021/3/16Tuesday, March 16, 2021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162021/3/162021/3/162021/3/163/16/2021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4.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5.这个故事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 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
_____的危害。
杞人忧天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 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 一说与郑顷公同时。《庄子》中有许多关 于他的传说。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 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 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很 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 价值。
想与地位最高的神一比高低,非常的自负。
3.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 “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第一问是探询;
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
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你认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 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 怎样的启发?
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 命不凡的人。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 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 在创作上常采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拓展创新
从今天的天空变化趋势来 看,我们要不要“忧天”?
滚滚浓烟遮天蔽日
这 里 整 天 都 笼 罩 在 烟 雾 当 中
长城脚下乱砍滥伐 原始生态林遭破坏
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吾穿井得一丁人氏告人: 丁氏穿井传得一之人者曰: 穿井得一宋人之君使问之: 以讹传讹作不者如无感闻叹:
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1.丁氏告人说“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明确: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有闻而传之者说的“丁氏穿井得一人”?
明确: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
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 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 奇、生动浅显,以适应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进 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 刺意义的小故事。它大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 形象、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 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2021年3月16日星期二2021/3/162021/3/162021/3/16
篇幅简短,借小喻大, 简单的故事中蕴含着深 奥的道理,具有鲜明的 哲理性和讽刺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