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水体污染与自净
2.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与AGP
• • • • • • • 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是: ①观察蓝藻等指示生物; ②测定生物的现存量; ③测定原初生产力; ④测定透明度; ⑤测定氮和磷等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 将五方面综合起来对水体的富营养化作出全面、充 分地评价。 • 目的:为了控制排入水体的废水量和水质 • 必须测定该废水中藻类的潜在生产力(AGP)。
1. 有机物较少,BOD 和 悬浮物含量低,溶解氧 浓度升高; 2. NH3 和 H2S 分别氧化为 β -中污带 N03 — 和 S042- ,两者含 量均减少。
8~20
***β-中污带的藻类见下图。
变异直链硅藻
水花束丝藻
梭裸藻
短棘盘星藻
污化系统表(4)
类型 河 流 寡污带 流 向 外观 1. 有机 物 全 部无 机 化 , BOD 和悬浮物含量极 低,水的浑浊度低,溶 解氧恢复到正常含量。 2. H2S 消失; 3. 河流自净过程已完成的 标志 BIP 生物特征 1. 细菌极少; 2. 出现鱼腥藻、硅藻、 黄藻、钟虫、变形虫、 旋轮虫、浮游甲壳动 物、 水生植物及鱼。 ****
• 提问:被污染的水体是自净水体吗? • 我们说的被污染的水体,实际上指的是从污染物进入 水体到水体自净,水质指标恢复原来水平之前所有河 段。 • 由于细菌以及这些污染物尚未清除,使得水体的很多 使用功能丧失,严重的甚至完全失去。如果给予足够 的时间和不再持续投加新的污染物时,所有的水体都 是可以自净的。
污染前 污染 净化开始 持续 结束 溶氧变化: • 幅度 大 缩小 至最低点 扩大 大 • 这两种指标从根本上是相同的,但由于溶解氧可以用 溶解氧测定仪随时测定并迅速地得出结果,而P/H指 标需要细菌鉴定、培养、显微镜观察,周期长操作不 变,因此实际操作中溶解氧变化幅度比P/H指标更为 实用。
C.水体外观
0~8
****寡污带的指示生物见附图轮虫、水蚤、鱼腥藻、玫 瑰旋轮虫。
前节晶囊轮虫
蚤状水蚤
大型水蚤
鱼腥蚤
玫瑰旋轮虫
• 以上是有机污染的表示方法。还有一种污染类型称为富 营养化,它是由氮、磷等无机污染物引起的藻类过度生 长污染水体的现象。
• (三)、水体富营养化
• 1.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与发生
• 营养化
A.自净的过程
如下图河流污染和自净过程
• 水体自净过程大致如下
• a.物理作用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后被水稀释,有机和无机固体沉
降到河底;
• b.生物作用
•
溶氧↓
溶解氧↑
• 好氧菌↑ •
好氧菌↓ 有机物降解 厌氧菌↑ 自然溶氧、藻类产氧
河流污染和自净过程图 点名提问:原理
2.衡量水体污染与自净的指标
4.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 提问:如何防止? • 根本措施是将各种污水和废水中氮和磷的排放量控 制在低水平。 • 具体方法: • 源消减(使用无磷洗衣粉、适度使用化肥) • 末端治理(污废水脱氮脱磷)
• 具体脱氮除磷方法将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 目前环境中的污染水体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清洁水体越来越 少,而人们对于清洁水的需要不断增加,完全依靠自然界水体 的自净,无法解决这一矛盾的,我们除了控制污染排放量外, 还需要认识水体自净中生物净化的原理并利用这些原理来指导 人工生态工程去污设施的高效运行,才能够化解这一矛盾。下 一章我们将介绍人工系统生物净化原理。
• 富 • 危 • 原 • 来 害 因 源
专指氮、磷过多
总P>20mg/m3 无机氮>300mg/m3 水华、赤潮 氮和磷是藻类增长的限制因素 生活污水中的含磷洗涤剂、农田肥水
营养状态的分类
营养状态 极贫营养 贫—中营养 中营养 中—富营养 富营养 总磷/mg·L-1 <0.005 0.005~0.01 0.01~0.03 0.03~0.1 >0.1 无机氮/mg·L-1 <0.2 0.20~0.40 0.3~0.65 0.5~1.5 >1.5
第六章 水体污染与自净
第一节 食物链与水体自净
• 天然淡水水体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的水源, 也是动植物生长繁殖的场所。在正常情况下,在其 中存在着正常的生物循环即食物链。
(一)、水中的食物链
• 以河流为例,水中的各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一般是 这样一种模式
阳光 ↓ 一级生产者 → 原生动物 → 轮虫、浮游甲壳动物 → 鱼→ 其他动物 异养细菌 废物、排泄物 人
• 外观特征:混浊程度、颜色及气味等 • 原 因:水中细菌种类数量、悬浮物种类数量 • • • • 污染前 污染 净化开始 持续 结束 外观:无色 暗灰色 灰色 继续变清 无色 澄清透明 很混浊、臭 混浊 浊度下降 澄清透明 水面有泡沫 泡沫减少
D.指示生物
• 例如 • 污染前 污染 净化开始 持续 结束 • 生物: 植物 消失 藻类、原生 鱼虾 植物 • 、鱼 动物出现 出现 、鱼 • • 可作为指示生物的生物种类很多,包括细菌、真菌、 藻类、原生动物、轮虫、浮游甲壳动物、底栖动物有 寡毛类的颤体虫、软体动物和植物和水生昆虫等。
提问:水体自净速度有哪些限制因素?
• • • • • • 物理? 流量、流速、污染物物理性质 化学? 地域、季节、天气 生物? 代谢的极限速度、生物种类、数量(营养物浓度、环 境因子) • 因此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在正常情况下,水体 单位时间内通过正常生物循环中能够同化有机污染物 的最大数量称为同化容量或自净容量。在自净容量范 围内水体的净化是如何进行的呢?
• 提问:不同河段到底处于水体自净的那个阶段,何 进行判别? • 需要有指标加以衡量,通常有以下几种指标:
• A.P/H指数与BIP指数
• P代表光合自养型微生物(如藻类),H代表异养型微 生物(如细菌等),两者的比即P/H指数。 • P/H =(有叶绿素的微生物数量)/(异样微生物数量) • BIP =(无叶绿素的微生物数量)/(全部微生物数量) ≈H/(P+H)×100%
• 注:*颤蚯蚓是后生 动物蠕虫中的一种, 与陆地上的蚯蚓从体 态和习性上都十分相 似,他们也是环节动 物,栖息于水底污泥 中,与蚯蚓类似吞食 污泥故俗称水蚯蚓, 与蚯蚓不同的是,他 们体表多毛。形态如 附图水蚯蚓所示。
污化系统表(2)
类型 河 流 流 向 外观 BIP 生物特征 1. 生物种类比多污带稍 多。细菌数量较多,每 毫升水约有几千万个。 2. 出现有蓝藻、裸藻、 绿藻,原生动物有天蓝 喇叭虫、美观独缩虫、 椎尾水轮虫、臂尾水轮 虫及栉虾等。** 3. 底泥已部分无机化, 滋生了很多颤蚯蚓。
•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是否发生污染几乎完全取决 于食物链中各种生物对于污染物的净化能力。 污染物量在一定范围内时,可以被食物链生物 净化掉,这一过程就是水体的(生物)自净。
(二)、水体自净与污染
• 1.水体自净
• 定义:把天然水体接纳了一定量的污染物后,在物理、 化学和水生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后得到净化,水质 恢复到污染前状态的现象,叫做水体的自净。 • 物理作用:稀释、沉淀 (弱) • 化学作用:日光、氧气等对污染物的分解 (弱) • 生物作用:生物降解 (强)
• AGP即藻类生产的潜在能力。 • 定义:在一定的光照度和温度条件下培养,特定 的藻类在天然水体或废水中,所能达到的藻类数 量或重量的最大值即藻类生产的潜在能力(AGP)。 • 欧、美已制订藻类培养试验标准法,日本也在使用。 具体藻类培养试验的培养方法如下: • 藻种:羊角月芽藻、小毛枝藻、小球藻属、衣藻属、 谷皮菱形藻、裸藻属、栅列藻届、纤维藻属、实球 藻属、微囊藻属及鱼腥藻属等。
• 污染前 污染 净化开始 • P/H: 高 下降 最低点 • BIP: 0~8 上升 60~100 • 通常使用的是BIP指数。(P133)
持续 上升 下降
结束 高 0~8
B.氧浓度昼夜变化幅度和氧垂曲线
河流污染中氧浓度昼夜变化示意图 • 提问:为什么不同的净化程度昼夜变化幅度不同? • 氧浓度高低与细菌含量有关,昼夜变幅与藻类数量有 关,因此与P/H或BIP有关。
• 但水体自净速度有限,我们常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等 待,各行各业都需要合格的水源,而可供选择的水源 又是十分有限的。这也正是我们之所以控制污染物排 量以及利用人工手段强化水体污染物去除速度的根本 原因。 • 提问:对污染水体的划分目的何在? • 定性水体污染的程度为排污控制方案提供依据
3.污化系统
• 方法:将培养液用滤膜(1.2um)或高压蒸汽灭菌器 (121℃,15min)除去SS和杂菌。取500 m1置于L型培 养管(1000ml),接入羊角月芽藻,将培养管放在往复 振 荡 器 上 ( 3 0 ~ 4 0 r/min), 在 2 0 ℃ , 光 照 度 为 4000~6000lx条件下振荡培养7~20d(每天明培养14h, 暗培养10 h)后,取适量培养液用滤膜过滤,置105℃ 烘至衡重,称干重,计算1L藻类中的干重即为该水 样的AGP。 • 日本天然水体贫营养湖的AGP在1mg/L,中营养湖 AGP为1~10mg/L,富营养湖AGP为5~50mg/L。 若加入生活污水处理水,AGP明显增加。
污化系统是水体污染程度的划分系统。通常将水体污 染水体划属为不同的污染带类型。污染带类型、特征见 下表。 污化系统表(1)
类型 河 流 流 向 多污带 外观 BIP 生物特征 1. 暗灰色,很浑浊,含 1. 种类很少,厌氧菌和 大 量 有 机 物 , BOD 兼性厌氧菌种类多,数 高,溶解氧极低(或 量大,每毫升水含有几 无),为厌氧状态。 亿个细菌。有能分解复 2. 在 有 机 物 分 解 过 程 杂有机物的菌种,硫酸 60~100 中,产生 H2S、C02 和 还原菌、产甲烷菌等。 CH4 等气体。臭味。 2. 无显花植物,鱼类绝 3. 水底沉积许多由有机 迹。 和无机物形成的淤 3. 河底淤泥中有大量寡 泥。水面上有气泡。 毛类(颤蚯蚓)动物。*
1.水为灰色,溶解氧少, 为半厌氧状态,有机 物 量 减 少 , BOD 下 降; 2.水 面 上 有 泡 沫 和 浮 α -中污带 20~60 泥,有 NH3 、氨基酸 及 H2S。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