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体环境、污染与自净

水体环境、污染与自净


光亮层:补偿深度以上, 自养生物占优势; 深底层:补偿深度以下,

异样生物占优势。
三、 陆地地表水的环境条件
3.水库水环境条件 水库环境条件介于河流与湖泊之间,兼有河流与 湖泊的特性。
四、水体的物质循环
1.水体的水循环
1.水体的水循环
自然界水循环发生和形成的主要作用因素:
水的相变特性和气液相的流动性决定了水循环的 可能性; 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对水的重力和热力效应是水 循环的源动力;
大气流动的方向和强度、地表形态、地质结构及
土壤、生物等决定了循环方式等。
1.水体的水循环
水循环按范围划分,可分为大循环(外)和小循 环(内)两种。 水循环按是否受人类影响划分,可为自然循环和 社会循环。

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
断地利用其中的地下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
活动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
1. 天然水的物质组成
( 3)溶解物质:粒径小于 10-9m。包括溶解性气体、 离子、有机物、微量元素等。 (a)溶解性气体
溶解氧 DO: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来源一是空气中
的氧溶解于水;二是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是评 价水体有机污染的重要标志。
CO2:来源于有机物的分解和大气的溶入。 H2S:来源于无氧条件下,有机物的分解。
淡水:1Kg水总盐量<1.0g;
每一类再按含量最多的阳离子分成三组:
•钙组( Ca2+ )、镁组(Mg2+ )、钠组(Na+)。
每一组再按阴阳离子相对关系分为四个型:
第Ⅰ型:HCO3->Ca2++ Mg2+ 第Ⅱ型:HCO3-<Ca2++ Mg2+<HCO3-+SO4-2 第Ⅲ型:HCO3-+SO4-2 <Ca2++ Mg2+或 Cl->Na+ 第Ⅳ型:HCO3-=0

四、水体的物质循环
2.水体的盐循环 天然水体由于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的原因,使水 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盐类,如钙盐、镁盐、磷 酸盐等。 水体的盐循环是通过溶质径流、溶质弥散及何种 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溶质增减作用进行的。 水体的盐循环及固体径流作用总的趋势是将各种 陆源物质不断从高地运往低地,从陆地运往海 洋,使海洋称为地球上最大的沉积环境。
一、水体
2.1 水体的组成与分类
水体中化学组成十分复杂,物理、化学、生物作
用更是错综复杂。一般水体的温度自水面向下递 减;溶解氧含量也向下迅速减少、即由氧化环境 转变为还原环境;阳光也自上向深处减弱,由强
光环境变为弱光环境。团此水生生物自上而下出
现不向的变化。
2.1 水体的组成与分类
水量及分类
2. 水体底质

底质是水体中非可溶性物质及超量溶解性物质的
沉积产物,又称为底泥。底质的特征可以反映水
体及其水质的历史演变过程,

底质的发育程度是水体年龄和自然衰变的标志。

水体底质按空间和化学稳定性可分为两层:下层
属于历史沉积的稳定的终态产物,处于相对还原的
环境;上层属新近形成的沉积物,与水进行着积极
(2)胶体物质:粒径在10-9~ 10-7m 范围内物质,
在水中呈高度分散状态,不易沉降。
可以是无机矿物胶体(硅、铝、铁等氧化物),有
机胶体子化合物)。 胶体物质在水体中的主要作用:一是着色,二是对 污染物的吸附作用。
1.水体的水循环
由上图可以看出,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是交织 在一起的,水的社会循环依赖于自然循环,又对水 的自然循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在水的自 然循环体系中,人类的活动和用水循环应是有节制
的,必须与自然循环相协调,使得排放到自然水体
中的再生水能够满足水体自净的环境容量要求,做
到“天人合一”,方能永续生存与发展。
六、天然水体的分类
(1)舒卡列夫分类法 该方法主要考虑HCO3-、SO4-2 、Cl-、Ca2+、 Mg2+、 Na+(K+)六种主要离子。 首先,将当量比超过12.5%的阴离子按表中的 次序排横序列,再将当量比大于12.5%的阳离子按 表中的次序排纵序列,按方阵组成 49 种不同类型。 再按水的矿化度将每类分成 4 组: A 组 ―― 矿化度 小 于 1 . 5 g/L , B 组 矿 化 度 1 . 5 - 1 0 g/L,C 组 矿 化 度 10g/L-40g/L,D组矿化度大于40g/L。

河水中含有部分Na+和大部分的Ca2+。 Na+ 、Cl-、SO42-——高矿化度离子。
1. 天然水的物质组成
(c)有机物 •天然水中的有机物大多是生物生成物(水生物经微 生物分解后的产物、有机腐殖质),主要化学成分 为C 、H、O组成,占总成分的98.5%。 •有机物经化学、生物化学作用最终分解为无机物。
2.1 水体的组成与分类
天然水 • 天然水是一种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的溶液,含可溶性物 质、胶体物质和悬浮物。 水 • 纯净的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无色、无味、透明, 液体。 • 水不仅有极强的溶解力,还有较强的渗透力。水在自 然界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它通过渗透土壤、冲刷 岩石,富集了土壤和岩石中的盐分和有机物。水汽在 空中凝成水滴和下降过程中吸收、溶存了空气中不同 的气体和各种飘尘、杂物。自然水体中还生存着各类 水生生物。因此,自然界里不存在纯净的水。

2.1 水体的组成与分类
必须清楚水和水体的概念是不同的!
水体、天然水、水的概念是顺序包容的。
水体应包括水、溶解物质、悬浮物、底泥沉积物、水 生生物及运载介质等,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1 水体的组成与分类
二、水体的形成条件
• 储水的空间条件 • 相对阻水的边界条件 • 充足的水源条件
三、 陆地地表水的环境条件

微量元素: P、Cu、Ca、Fe、Si、Mn、F、Cr、As、Hg等。
1. 天然水的物质组成
一般水体中的特征离子:

海水中:一般Na+、Cl-占优势; 湖水中:Na+、Cl-、SO42-占优势; 地下水硬度高,就是其中Ca2+、Mg2+含量高,苦水 或咸水地区,地下水中Na+、HCO3-含量较高;
1.水体的水循环
水体
极地冰川和 永久积雪 深层地下水 湖泊
更新时间
10000年
水体
海洋
更新时间
2500年
1400年 17年
高山冰川 沼泽
1600年 5年
土壤水
大气水
1年
8天
河水
生物水
16天
几小时
水循环对研究水利工程的意义

通过水循环认识到水体是一个动态系统-全局观 念(一处污染要影响到全局,全地区,全流域, 认识到水体一旦污染很难治理; ) 水的循环在地球上起到输送热量和调节气候的作 用,对地球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人类生存都有重 大的作用与影响。
六、天然水体的分类
2. 天然水的形态分类 天然水按其空间赋存形态可分为:
大气降水 地面水(河流、湖泊、沼泽、海洋、水库等) 地下水
3. 天然水的功能分类
饮用水、工业用水、水源水、农用水、养殖用水 、娱乐及环境水、蓄能水、航运水、纳污水等9种水 体类型,顺次包容。
六、天然水体的分类
4.天然水中总盐分分类
舒卡列夫分类表
阴离子 阳离子 Ca2+ Ca2++ Mg2+
HCO3-
HCO3+SO42-
HCO3-+ SO42+Cl15 16
HCO3
-+Cl-
SO4-2
SO42+Cl-
Cl-
1 2
8 9
22 23
29 30
36 37
43 44
Mg2+
Na++Ca2+ Na++Mg2+ Na+
3
4
10
11 12 13 14
17
18 19 20 21
24
25 26 27 28
31
32 33 34 35
38
39 40 41 42
45
46 47 48 49
Na++Ca2++Mg2+ 5 6 7
(2)阿列金分类法
将天然水按主要阴离子分为三大类:
•重碳酸盐(HCO3-)类,符号[C]; •硫酸盐(SO42-)类,符号[S]; •氯化物(Cl-)类,[Cl]。
2.水体的盐循环
五、天然水体的组成和特点
1. 天然水的物质组成 天然水是有水和各种介质组成的及其复杂的综合体。 天然水中除了水生生物外,还有各种溶解性物质和 非溶解性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是固态的、液态的或 气态的,当其进入水中则呈现均匀或非均匀混合状 态。 根据介质粒径的大小,天然水中的物质可分为:悬 浮物、胶体物质、溶解质(包括溶解性气体、主要 离子 、微量元素、有机物)。
1. 天然水的物质组成
(1)悬浮物:粒径大于10-7m(0.1微米以上) 与水呈机械混合状(小块物质)。如泥沙、藻类、
原生动物、细菌、及其他不溶物质。
悬浮物质对水体产生如下影响:
使水着色有色(色度);
浑浊度; 异味,异嗅;
成为污染物的载体(悬浮物质具有很大的比表面
积)。
1. 天然水的物质组成
某湖泊夏季温度、氧气垂直分布图
夏季:上层暖水,深层水温较低,在4℃左右; 秋季:上层水温变冷直到和深水层一样,湖泊等温。 冬季:寒冷地区,湖面结冰,形成逆向温度结构。
三、 陆地地表水的环境条件

湖泊补偿深度:湖水中光 照强度对深度递减,光合 作用减弱,当光照强度等
于水面日光辐射的1%的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