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

1.飞券(飞扶壁): 是由侧厅外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的侧推力。

为了增强稳定性常在柱墩砌尖塔。

2.帆拱:是对古罗马“穹拱”一种地域性的变异及重新诠释。

在四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四条边长做券,在四个垂向券拱之间砌筑一个过四个切点的相切穹顶,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既称为“帆拱”。

3.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向,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

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边。

巴西利卡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王者之厅”的意思,本来是大都市里作为法庭或者大商场的豪华建筑。

4.凯旋门:古罗马纪念性建筑的一种,为炫耀对处战争的胜利而建。

常位于城市中心的交通要道上,中央有一个或三个券形门洞,上有大量雕刻装饰。

:5.推山: 庑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

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样长。

6.礼制建筑:礼制建筑不同于宗教建筑,但与宗教建筑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礼”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并集中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天人关系、阶级和等级关系、人伦关系、行为准则等,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封建统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能够体现这一宗法礼制的建筑就称为礼制建筑。

7.三合院: 三合院是东西厢房和北面正房,南面一堵墙。

因为南面没房,所以称三合院8.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应用与比较隆重的建筑。

21.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

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

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

22.《园冶》: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

23.寄畅园: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

24.硬山: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

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将檩木梁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叫硬山建筑。

硬山建筑是古建筑中最普通的形式,无论住宅、园林、寺庙中都有大量的这类建筑。

25.槽:大而深的沟。

26.洛可可风格:18世纪上半叶法国路易十五王朝时期兴趣的一种室内装饰风格。

装饰题材排斥建筑母题,常用蚌壳、卷涡、水草及其它等曲线花纹,局部点缀人物。

色彩常为白色、金色、粉色、嫩绿、淡黄等娇艳的颜色。

门窗的上槛、镜子和框边线脚的上下沿尽量避免用水平的直线和直角,而用多变的曲线、卷涡以及水草、璎珞等图案。

室内喜用闪烁光泽的镜子、吊灯、帐幔和陈设。

由于路易十五的偏爱,又名路易十五式。

27.山岳台:又称观象台,是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

当地居民崇拜天体,但从东部山区来的居民带来了崇拜山岳的信仰,他们认为山岳支承着天地,山里蕴藏着生命的源泉,天上的神住在山里,山是人与神之间交通的道路,山里蕴藏着生命的源泉,雨从山里来,山水注满了河流28.阿尔罕布拉宫:西班牙的著名故宫,为中世纪摩尔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纳达王国的王宫。

“阿尔汗布拉”,阿拉伯语意为“红堡”。

为摩尔人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迹中的精华,有“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之称。

始建于13世纪阿赫马尔王及其继承人统治期间。

:21.穿斗式: 汉时成熟,南方各省多用。

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

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22.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

夏历的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

这种游戏非常古老,逸诗有云:“羽觞随波泛”。

23.漏窗:漏窗,俗称花墙头、花墙洞、漏花窗、花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内装饰着各种漏空图案,透过漏窗可隐约看到窗外景物。

24.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25.留园: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

1961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97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6.肋架拱:古罗马4世纪后,肋架拱的基本原理是把拱顶区分为承重部分和围护部分,从而大大减轻拱顶,并且把荷载集中到卷上,以摆脱承重墙。

这种结构方法也能节约模架,这一项新创造有很大的意义,但当时罗马已经很没落,建设规模很小,这类新技术来不及推广和改进。

后来,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大大发扬了这种肋架拱。

27.巴洛克:巴洛克一词原指不规则的,怪异的珍珠,在当时具有贬义,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但现在,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引艺术风格。

28.琉璃:又称流离,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装饰构件,通常用于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也是艺术装饰的一种带色陶器27.攒尖:中国古建筑中屋顶的一种结构形式。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

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29.《建筑十书》:罗马帝国初年,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御用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总结当时的建筑经验,在公元前1世纪末写成一本著作。

内容包括希腊、伊特里亚和罗马早期建筑创作的经验,从一般建筑理论、建筑教育到城市选址、选择建筑地段、各种建筑物的设计原理、建筑风格、柱式以及建筑施工和机械等。

是世界上遗留至今的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著作,并且最早提出了建筑的一要素:实用、坚固、美观。

2.拉丁十字式:中世纪基督教堂典型平面形制。

在长方形巴西利卡平面的基础上,入口在西向的短边,信徒在中厅和侧廊,东端是半圆形的圣坛,圣坛前是祭坛,在祭坛左右建横向的巴西利卡,高度与宽度与正厅相等。

信徒所在的正厅比横向的侧厅和圣坛要长得多,这种平面形式称为拉丁十字式。

既符合功能要求,又具有耶稣十字架受难的象征意义。

3.坦比哀多:坦比哀多礼拜堂是为纪念圣彼得殉教所建,它是圆形平面的集中式布局,以古典围柱式神殿为蓝本,上盖半球形圆形。

平面是柱廊和圣坛两个同心圆组成;立面由两个精细不同的圆筒形构成。

柱廊的宽度等于圣坛的高度,这种造型是典型的早期基督教为殉教者所建的圣祠的基本形式。

教堂下层的围柱廊采用多立克柱式,颇具英雄主义气质。

4.山节藻梲:古代天子的庙饰。

山节,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画有藻文的梁上短柱。

后用以形容居处豪华奢侈,越等僭礼5.子罗城:春秋时期,周景王五年(公元前541年)吴筑固城为濑渚邑,今人俗称“子罗城”6.砖细:是指将砖进行锯、截、刨、磨等加工的工作名称,砖细抛方为抛枋及其墙体其他部位用砖的加工项目,分为平面加工和平面带枭混线脚抛方两种。

1.大角斗场:古罗马时期剧场建筑,世界名胜。

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威尼斯广场南面,是古罗马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

2.骨架券:主要应用于哥特式教堂,并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

哥特时期出现的骨架券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四个柱子上做双圆心尖券,四条边和两条对角线上各做一道尖拱。

屋顶的石板架在这六道券上。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减少了券脚的推力,也简化了施工。

3.洛可可装饰: 洛可可装饰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它反映着贵族们苍白无聊的生活和娇弱敏感的心情,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倾向,最爱用的是千变万化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此外还有蚌壳、蔷薇和棕榈;爱用娇艳的颜色;喜爱闪烁的光泽;喜爱多变的曲线,并且常常被装饰打断。

4.无梁殿:无梁殿原名玉皇阁,为道教场所,明代重建,是琅琊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由于整个殿宇全用砖石砌成,无一根木梁,没有飞檐、也无斗拱,里面是类似西方教堂的拱形门,故俗呼为“无梁殿”,堪称一绝。

5.黄肠题凑: 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

根据汉代的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3.巴洛克建筑:17世纪由罗马教廷中的耶稣会所倡导的建筑风格,最初的目的是在教堂中制造神秘的气氛的同时标榜教迁的富有,常用的手法有波浪形曲线与曲面,形成动态建筑;利用透视术与增加层次来夸大距离,体积感强;建筑部件断折、不完整,形成不稳定形象,如断折或双层檐部与山花;柱子不规则排列,增强立面与空间的凹凸起伏和运动感;室内应用曲线曲面及形体的不稳定组合,产生光影变化和虚幻的气氛。

4.台榭: 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

春秋至汉代的六七百年间,台榭是宫室、宗庙中常用的一种建筑形式,具有防潮和防御的功能。

最初的台榭是在夯土台上建造的有柱无壁、规模不大的敞厅,供眺望、宴饮、行射之用。

春秋时期,追求宏大的外观,采用以阶梯形夯土台为核心,倚台逐层建房。

5.佛图:又作十法界图、佛法双六、名目双六、净土双六。

借佛教之名相,依转迷开悟之理所绘制之游戏图1.纪功柱:为了纪念皇帝的功绩和战争的胜利而修建的石柱。

柱子是罗马多立克式的,多有大理石建造,里面是空的,可以上到柱顶,一般有20~30米高。

柱身上是叙述功绩和胜利的浮雕,柱顶上是被纪念的人的塑像。

2.罗曼建筑:罗曼建筑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又译作罗马风建筑、罗曼建筑、似罗马建筑等。

罗曼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是10世纪晚期到12世纪初欧洲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

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

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

3.帕拉第奥母题: 帕拉第奥母题是指对已建大厅进行改造,增建楼厅并加固回廊设计。

原厅层高、开间和拱结构决定了外廊立面不适合传统构图,史创造性解决立面柱式构图,后人称——帕拉第奥母题。

4.抄手游廊:抄手游廊的名字是根据游廊线路的形状而得名的. 一般抄手游廊是进门后先向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在院落中,抄手游廊都是沿着院落的外缘而布置的,形似人抄手(将两手交叉握在一起)时,胳膊和手形成的环的形状,所以叫抄手游廊5.嫩戗发戗:嫰戗发戗指子角梁将屋脚翘起,此做法可使屋角翘起的高,多用于攒尖顶亭子等水戗发戗,子角梁不翘起,仅靠屋角上的脊翘起,如象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