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学:4种群生态学-种群基本特征

生态学:4种群生态学-种群基本特征


(二)种群的数量统计(census)
边界的确定、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的区别、方法的确定
单体生物(unitary organism):单体生物个体清楚,基本保
持一致的体形,每一个体来源于一个受精卵。
构件生物(modular organism):构件生物由一个合子发育
成一套构件,由这些构件组成个体。个体之间由于构件数的差 别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
单体生物的种群可用个体数量来描述 构件生物的种群通常有两个明显不同的层次
在研究遗每传一植个遗物体传的个的数体量上种(组群与件单的时体数生量要物特的个别体相注当意) !
3-17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20/11/21
3-18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20/11/21
3-19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种的概念
基因型:种的遗传本质,即生物性状表现 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
表型: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可见性 状。
一个物种的性状随环境条件而改变的程度 称为该种的可塑性。

Company Logo
二 种群的概念
种群(population):同一时期内占有
。 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第二篇 种群生态学
Population Ecology
种群生态学
community population
ecosystem
individual
3-2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20/11/21
本篇内容:
第三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第四章 种群生活史 第五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
3-3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20/11/21
构成一个种”“种群是某一地区具有实际或潜在杂交能力的个体的 集群”

Company Logo
生物种的概念
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遗传、生理、生 态和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 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Company Logo
生物种的概念
包括: 种群的数量或密度 种群的分布 种群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 种群调节
How many? Where? When? Why?
第二节 种群的动态
种群的密度和分布 种群统计学 种群增长模型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一.种群的密度
(一)种群的密度
密度(density) :单位面积或体积、生境中的个体数量或生物量、 能量 绝对密度 (absolute density):单位面积(或体积)空间中的生物 个体数量。 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衡量生物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动植 物计算方法不同。
在生物界的漫长历史中,种的分化是生物 对环境异质性的适应结果,一个种能代代相 传,取决于遗传物质或生化控制机制,没有 这种控制机制,种不会存在。但种又是适应 环境的产物,它不能脱离其生存环境,由于 环境的变动和一个种的分布区内环境的异质 性,常常会引起物种性状的改变。

Company Logo
2020/11/21
3-20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20/11/21
(二)种群的数量统计(census)
绝对密度的调查方法 ※ 总数量调查法(total count) ※ 取样调查法(sampling methods) 样方法(use of quadrates):
在若干样方中计算全部个体,以其平均值推广来估计种 群整体。 样方需要有代表性并随机取样。
N :M n:m N M n
m
M—标志数; n—重捕个体数; m—重捕中标记数; N—样地上个体总数
二.种群统计学
种群统计指标
种群密度
初级种群参数
出生率 (natality) 死亡率 (mortality) 迁入和迁出
次级种群参数
年龄、时期结构数与种群个 体总数的比值。
最大出生率(maximum natality) 生理出生率(physiological natality)
实际出生率(realized natality) 生态出生率(ecological natality)
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种群的死亡个体数与种群个 体总数的比值。
生理寿命(physiological longevity)
内涵:
1.即使具体的,也是抽象的 2.既是一个基本单位,也是一个演化单位 3.种群不是个体的简单叠加,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体或系统。
自然种群的3个基本特征:
1.数量特征 2.空间特征 3.遗传特征
二 种群的概念
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研究种群内各成 员之间、它们与其他种群成员之间、以及它们与周围环 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种群动态是 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
第三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第一节 生物种与种群的概念 第二节 种群的动态 第三节 种群的空间格局 第四节 种群调节
第一节 生物种与种群的概念

Company Logo
一 生物种的概念
17世纪,J. Ray:形态相似的个体之集合(《植物史》) 1753年,C. Linna 创立了种的双命名法(《植物种志》) 1963年,E.Mayr: “能实际地或潜在地彼此杂交的种群的集合
生态寿命(ecological longevity)
标志重捕法(mark recapture methods)
相对密度的调查方法 动物计数(counts of animals) 动物痕迹计数(counts of animal signs) 单位努力捕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样图方片法:植物调查的样方法
22
草 原
种群生物学(population biology): 研究种群的结构、 形成、发展和运动变化过程规律的科学。最主要组成部 分是种群遗传学和种群生态学。
种群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研究种群的遗传 过程。
第二节 种群的动态
种群的动态是生态学的核心问题!
种群动态研究( population dynamics):研究种群数 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及其变动原因(调节 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