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第三章种群生态学
3.1.2 种群动态
1、种群数量统计 • 种群边界问题 • 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 • 估计方法
(1)总数量调查法:在某一面积的同种个体数目。
同)或同一生长阶段,个体贡献不同(雌雄、胖瘦、 高矮、能力差异等生)态学;第三章种群生态学
2、种群的大小和密度
• 种群大小 是指一定面积或容积内某个种群的个体
总数。例如,某个鱼塘中草鱼的总数。
• 种群密度 是指单单位面积或体积、生境中的个体
数量或生物量、能量。如每公顷水稻的株数。
• 种群的密度可以分为粗密度(crude density)和生态
3.1.1 种群结构
种群 (population):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 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生态学第三章种群生态学
1、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
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及变动; 其表现参数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 其决定因素是:年龄结构、性别比率、内分布格局和遗传组成。
空间特征:有三种分布模式: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聚群分布。 遗传特征:种群基因库,物种进化是通过改变基因频率以适应
环境的不断改变。 系统特征:它是以一个特定的生物种群为中心,以作用于该种
群的全部环境因子为空间边界所组成的系统。 内在特征:种群不仅仅是个体的简单相加,有机体之间相互作
用,整体上呈现组织结构特性; 个体特征:种群中个体之间差异性,不同的发育阶段(年龄不
生态学第三章种群生态学 种群的三种分布型
• 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
个点上出现的机会是相等 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 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
• 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因为
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 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 或排斥的情况下,才产生 随机分布。
• 当一批植物(种子繁殖)首
次入侵裸地上,常形成随 机分布,但要求裸地的环 境较为均一。
最大出生力(潜在出生力): 不受任何生态因子限制,种群处于理想状态时产生新个
体的最大能力。反映了该生物的特性。 实际出生力(生态出生力):
种群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产生新个体的能力。反映了 环境对该种群的影响。
• 死亡率 :单位时间内种群死亡的个体数。
最低死亡率:种群处于理想状态时的死亡率。 实际死亡率:种群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的死亡率。又称生态
生态学第三章种群生态学
年龄结构及其三种类型
• 稳定型种群:大致呈钟型,从基部到顶部具有缓慢变化或大
体相似的结构,说明幼年个体和中老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 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 增长型种群:基部宽,顶部狭。表示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
个体较小,反映该比较年轻并且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死亡率,不仅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受种群 大小和年龄组成的影响。
生态学第三章种群生态学
5、种群的空间分布
• 由于自然环境(栖境)的多样性,以及种内
种间个体之间的竞争,每一个种群都呈现特定的 分布形式。种群的分布有三种基本类型:
• (1)随机型(random);
(2)均匀型(uniform); (3)成丛(群)型(clumped)(或聚集的)。
• 种群的年龄结构:
是指各个年龄级的个体数在种群中的分布情况,它是种 群的一个重要特征,既影响出生率,又影响死亡率。
• 年龄锥体:自下而上地按龄级由小到大的顺序将各龄级个体
数或百分比用图形表示。
• 性比( sex ratio )是指一个雌雄异体的种群所有个体或某
个龄级的个体中雄性对雌性的比率。
一雄一雌(♂♀) : ♂/ ♀=1:1,刚好为各一半 一雄多雌(♂♀♀):♀比♂多几倍,不影响出生率 一雌多雄(♀♂♂): ♂比♀ 多几倍,影响出生率 性比是种群结构的一个要素,它反映了种群产生后代的潜力。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种群的数量、 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环境中非生物因 素和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其研究的内容包括种群的时空动态、 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和种群的调节 机制。
生态学第三章种群生态学
3.1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3.1.1 种群结构 3.1.2 种群动态
生态学第三章种群生态学
• (2)稳定型种群:每一龄级的个体死亡数接近于进入该龄级的
新个体数,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 (3)衰退型种群:种群中幼体比例很小,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大,
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趋于衰退甚至消失。
生态学第三章种群生态学
4、种群的出生率( natality)和死亡率(mortality)
• 出生率 :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生态学第三章种群生态学
成 群 分 布Biblioteka • 成群分布:种群内个体在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呈块状或呈
簇、成群分布.
• 原因:
(1)微地形的差异:植物适于某一区域生长,而不适于 另外区域生长
(2)繁殖特性所致:种子不易移动而使幼树在母树周围 或无性繁殖
(3)动物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4)资源分布和动生物态的学第社三章会种群行生为态学
随机分布
生态学第三章种群生态学
均匀分布: 种群内的各个体在空间的分布呈等距离的分布
格局。如人工林
• 原因:
– 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冠)和土壤 中营养物(根际);
– 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 – 优势种呈均匀分布而使其伴生植物也呈均匀分布; – 地形或土壤物理形状的均匀分布使植物呈均匀分布;
密度(ecological density):
• 粗密度(又称天然密度)是指单位几何空间某个物
种的实际个体数量(或生物量);
• 生态密度 是指单位栖息空间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
(或生物量)。(如每一株槐树上栖息的山雀数量)
生态学第三章种群生态学
3、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 年龄级比:
若一个种群中的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年龄,则可按一定 的年龄分组,统计各个年龄组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率。
• 下降型种群:呈壶型,基部比较狭、而顶部比较宽。表示种
群中幼体比例很小而老体个体的比例较大,种群的死亡率大 于出生率。说明种群数量趋于下降,为衰退种群。
生态学第三章种群生态学
♂
♀
♂
♀
♂
♀
墨西哥
美国
生态学第三章种群生态学
瑞典
• (1)增长型种群:其年龄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形,种群中有大
量的幼体和极少的老年个体,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